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各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迁入死亡率种群密度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迁出预测影响决定决定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 种群数量简述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水葫芦刚进入我国时,其增长符合哪条曲线_, 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这是 由于生物具有_特性。 如用达尔文进化理论分析 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_。 如果曲线表现微生物发酵过程,则种内斗争 最为剧烈的 是 段 (4)人们海洋捕捞作业,既要获得最大的捕捞量 ,又使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应使鱼类数量保持 在 点上, (5)防治蝗灾应将害虫数量尽量控制在 段例: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去先后回答下列问题:a在生存斗争过程中淘汰的个体过度繁殖ab个体数时间A B C D ECDB AB一个动物种群,从其侵入新栖息地,经过种群增长 到建立种群后,一般有几种情况,如下图中的A、B 、C所示,说明各曲线的意义。 A: ;B: ;C: 。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不能适应新的栖息地的环 境条件,最后在新栖息地中消失说明能够很好的适应新栖息地,在新 栖息地生存下来并稳定发展;能在新栖息地生存下来; 但种群数量波动较大,表 明生存斗争比较激烈还没 有完全适应新的栖息地;6、下图为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 农药防治(喷施DDT)和生物防 治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 消长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 点开始是生物防治。E(2) 图中最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是 。A、D、E(3)在A点后,每次喷施农药一段时间内,害虫种群密度增加的趋势比原来更加严重,请分析原因。一是由于DDT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害虫个 体比例越来越大,使农药的效果下断下降;二是被农药直接毒死或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 而被毒死的害虫天敌越来越多。请据图作答: (1)图示A、B、C各为什么类型? (2)种群C的密度会_,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 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_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 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_。人口控制 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_。 (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_。老年个体数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ABC基础落实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 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 做群落。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 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群落 的 概念第五章第一节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一、群落的概念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中群的集合体, 它具有一定的结构、种类构成和种间相互 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 出现。组成群落的物种不是随意组合,而 是通过长期发展和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 实际上群落就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 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有规律的共处,有 序状态下生存。形成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 重大影响,并形成自身的内部环境。具有一定的结构:包括形态、生态、营养结 构。 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 替与演化。一定的分布范围、群落的边界特征群落中各物种具不等同的群落学重要性(优 势种、稀有种等)。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研究物种丰度 多度 盖度 频度 群落优势种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 出二者的区别吗?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 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例如,我国北方的森林,主要是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而南方许多森林的主要树种是阔叶乔木 (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差别很大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差别很大。例如,在热带森林的生物群落中,植物种群以万 计,无脊椎动物以10万计,脊椎动物种群以千计;但在冻原和荒漠的生物种群中,种群数量要少得多。 (3)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在生态学上,用丰富度来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小结丰富度n热带海区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比北方群落复 杂得多,但同一个种的个体数量往往不会很 大;而在北方,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较简单 ,但同一个种的个体数量可能很大。n深海多样性往往高于浅海。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 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这种优势常是持久不变的。个体数量多,通常会占有竞争优势,并能 通过竞争优势取得资源的优先地位。 占有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 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将导致群落性质和 环境的变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