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9页
第2页 / 共219页
第3页 / 共219页
第4页 / 共219页
第5页 / 共219页
第6页 / 共219页
第7页 / 共219页
第8页 / 共219页
第9页 / 共219页
第10页 / 共219页
亲,该文档总共2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第1212章、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章、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孙中山、毛泽东孙中山、毛泽东主要内容主要内容n n二元结构二元结构n n刘易斯模型刘易斯模型n n拉尼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费景汉模型n n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n n促进我国二元劳动力转移战略促进我国二元劳动力转移战略一、二元结构一、二元结构n n概述概述n n基本内涵基本内涵n n不同的工资水平不同的工资水平n n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n n三元结构三元结构1.1 1.1 概述概述n n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市场是统一的,每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市场是统一的,每 种生产要素只有一个价格种生产要素只有一个价格n n但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刚刚发育,零碎但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刚刚发育,零碎 且相互分割,一种要素往往有几种乃至且相互分割,一种要素往往有几种乃至 更多的价格更多的价格n n19541954年,刘易斯提出年,刘易斯提出二元结构理论二元结构理论对此对此 进行了概述,并因此获得进行了概述,并因此获得19791979年的诺贝年的诺贝 尔经济学奖尔经济学奖1.2 1.2 基本内涵基本内涵n n二元结构二元结构n n传统部门传统部门n n现代部门现代部门n n二元的泛化与深化二元的泛化与深化1.2.1 1.2.1 二元结构二元结构n n传统的占优势的农业部门与刚刚起步的传统的占优势的农业部门与刚刚起步的 现代工业部门并存现代工业部门并存n n前者位于农村前者位于农村n n后者主要集中在城市后者主要集中在城市1.2.2 1.2.2 传统部门传统部门n n以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以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n n特征:自给自足;以土地和劳动为主要特征:自给自足;以土地和劳动为主要 投入;落后的生产技术并长期不变;受投入;落后的生产技术并长期不变;受 土地数量的限制,边际收益递减;小农土地数量的限制,边际收益递减;小农 经济经济1.2.3 1.2.3 现代部门现代部门n n以现代化的工业为主以现代化的工业为主n n特征:以资本和劳动作为主要投入;一特征:以资本和劳动作为主要投入;一 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使用现代化的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使用现代化的 生产技术;产品主要用于销售;生产组生产技术;产品主要用于销售;生产组 织形式是现代企业;长期的总产出和人织形式是现代企业;长期的总产出和人 均收入可持续增长均收入可持续增长1.2.4 1.2.4 二元的泛化与深化二元的泛化与深化n n城乡之间城乡之间n n教育教育n n文化文化n n制度制度n n产业二元结构是基础产业二元结构是基础1.3 1.3 不同的工资水平不同的工资水平n n传统部门的工资水平传统部门的工资水平n n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1.3.1 1.3.1 传统部门的工资水平传统部门的工资水平n n农业部门主要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因农业部门主要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因 此可以视为自我雇佣,农业部门的工资此可以视为自我雇佣,农业部门的工资 就是其收入就是其收入n n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很低,仅能维持生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很低,仅能维持生 存,因此又被称为生存工资存,因此又被称为生存工资n n原因:一是李嘉图的土地收益递减规律原因:一是李嘉图的土地收益递减规律 ;二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即只要人;二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即只要人 均收入水平超过最低生存费用水平,就均收入水平超过最低生存费用水平,就 会刺激人口增长会刺激人口增长1.3.2 1.3.2 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n n传统部门的工资水平决定了现代部门的传统部门的工资水平决定了现代部门的 工资水平的下限工资水平的下限n n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一般高于传统部门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一般高于传统部门 303050%50%传统部门的工资水平决定了现传统部门的工资水平决定了现 代部门的工资水平的下限代部门的工资水平的下限n n发展中国家最初都是传统部门农业经济发展中国家最初都是传统部门农业经济n n建立和发展现代部门需要从农业部门吸建立和发展现代部门需要从农业部门吸 引一部分劳动力,因此工资水平不能低引一部分劳动力,因此工资水平不能低 于传统部门于传统部门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一般高于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一般高于 传统部门传统部门303050%50%n n城市生活费用高于农村(房租、交通等城市生活费用高于农村(房租、交通等 )n n让人们离开熟悉的环境,由自由、散漫让人们离开熟悉的环境,由自由、散漫 的工作和生活变为高节奏、受约束的生的工作和生活变为高节奏、受约束的生 活和工作,必须提供足够的引诱活和工作,必须提供足够的引诱n n工人能够以工会的形式组织起来,要求工人能够以工会的形式组织起来,要求 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工资水平n n人们在工业部门的贡献率高于农业部门人们在工业部门的贡献率高于农业部门1.4 1.4 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n n159159页图页图n n最优工人数最优工人数n n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n n伪装失业伪装失业n n结论结论n n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质疑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质疑1.4.1 1.4.1 最优工人数最优工人数n nMPMPMCMCWWn nMPMP平行于平行于WW切切TPTP于于A A点点n nL LL*L*时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时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1.4.2 1.4.2 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n nMPMP0 0,L L LoLon n由于此时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等于由于此时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等于0 0,工人人数,工人人数 的增加对产出没有任何贡献,刘易斯称的增加对产出没有任何贡献,刘易斯称LoLo至至LtLt 之间的劳动力为剩余劳动力(之间的劳动力为剩余劳动力(Surplus LabourSurplus Labour)n n原因:土地数量有限;同时以家庭是主要生产原因:土地数量有限;同时以家庭是主要生产 单位,家庭是无法解雇家庭成员的单位,家庭是无法解雇家庭成员的n n虽然虽然LoLo至至LtLt之间的劳动力对产出没有贡献,但之间的劳动力对产出没有贡献,但 参与分配参与分配n n大量存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大量存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传统 农业的特征农业的特征1.4.3 1.4.3 伪装失业伪装失业n nL*-LoL*-Lo之间的劳动力,虽然边际生产力之间的劳动力,虽然边际生产力 大于大于0 0,但,但MPOAWOA,当,当LLsLLs,传统部门没有剩余劳动力,传统部门没有剩余劳动力n n此时农业的劳动边际生产率将提高,农此时农业的劳动边际生产率将提高,农 业劳动力的收入也将提高业劳动力的收入也将提高n n劳动力将与资本一样成为稀缺的要素劳动力将与资本一样成为稀缺的要素n n工业部门要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将不得不工业部门要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将不得不 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工资水平n n于是劳动的供给曲线将向上倾斜(于是劳动的供给曲线将向上倾斜(164164页页 图)图)2.4 2.4 对刘易斯模型的评述对刘易斯模型的评述n n积极意义积极意义n n缺陷缺陷2.4.1 2.4.1 积极意义积极意义n n首创经济发展研究的二元结构分析法,首创经济发展研究的二元结构分析法, 开辟了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新思路开辟了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新思路n n将经济增长与工业化和人口流动相结合将经济增长与工业化和人口流动相结合 ,对发展中国家现实的解释更有合理性,对发展中国家现实的解释更有合理性n n强调了资本积累和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强调了资本积累和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 性(必须保证资本积累的速度快于剩余性(必须保证资本积累的速度快于剩余 劳动力增长的速度,否则经济就达不到劳动力增长的速度,否则经济就达不到 第二个发展阶段)第二个发展阶段)2.4.2 2.4.2 缺陷缺陷n n忽略了农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的发展n n三个假设的不合理三个假设的不合理忽略了农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的发展n n将农业仅仅视为劳动力的供给部门,忽将农业仅仅视为劳动力的供给部门,忽 视了农业本身的发展及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了农业本身的发展及对经济发展的重 要贡献要贡献n n事实上,农业部门落后,粮食供给将低事实上,农业部门落后,粮食供给将低 于就业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农产品价格于就业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农产品价格 将上升,工资上升,利润下降,积累下将上升,工资上升,利润下降,积累下 降,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减缓,而且很降,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减缓,而且很 可能无法消除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可能无法消除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三个假设的不合理三个假设的不合理n n假设一:农业有失业,城市不存在失业假设一:农业有失业,城市不存在失业 。与现实不符,这也是托达罗模型努力。与现实不符,这也是托达罗模型努力 改进的地方改进的地方n n假设二:暗含假设工业部门的劳动与资假设二:暗含假设工业部门的劳动与资 本的比例是固定的。与现实不符本的比例是固定的。与现实不符n n假设三:工资不变,利润全部用于投资假设三:工资不变,利润全部用于投资 。与现实也不符。与现实也不符假设二假设二n n暗含假设工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是固暗含假设工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是固 定的,因此定的,因此DKDK曲线是平行的,资本积累和就曲线是平行的,资本积累和就 业机会增加同步。但事实上,如果资本积累业机会增加同步。但事实上,如果资本积累 增加,资本密集型的技术更多的被采用,就增加,资本密集型的技术更多的被采用,就 业机会的增加将不会同步,如下图业机会的增加将不会同步,如下图假设三假设三n n工资不变,利润全部用于投资工资不变,利润全部用于投资n n但事实上城乡的收入差距但事实上城乡的收入差距2 23 3倍,远远倍,远远 大于刘易斯的估计,并且还在扩大大于刘易斯的估计,并且还在扩大n n利润也并非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消费利润也并非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消费 和非生产性开支不断加大和非生产性开支不断加大三、拉尼斯三、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费景汉模型n n概述概述n n第一阶段第一阶段n n第二阶段第二阶段n n第三阶段第三阶段n n政策含义政策含义3.1 3.1 概述概述n n19611961年,拉尼斯和美籍华人费景汉在美国经济评论年,拉尼斯和美籍华人费景汉在美国经济评论 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以后被称为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以后被称为“ “Ranis-Ranis- Fei Model”Fei Model”的模型的模型n n刘易斯模型仅描述了工业部门的扩张过程,而刘易斯模型仅描述了工业部门的扩张过程,而R-FR-F 模型描述了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发展关系模型描述了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发展关系n nR-FR-F模型指出农业的发展对工业部门的扩展及劳动模型指出农业的发展对工业部门的扩展及劳动 力转移具有决定性意义力转移具有决定性意义n nR-FR-F模型指出经济发展过程有三个阶段(模型指出经济发展过程有三个阶段(165165页图)页图)3.2 3.2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n n结论同刘易斯模型结论同刘易斯模型n n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为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为0 0,因此劳动,因此劳动 力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农业总量不变力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农业总量不变n n工资不变,劳动力无限供给工资不变,劳动力无限供给3.3 3.3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n n农业剩余劳动力全部被工业吸收,农业中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全部被工业吸收,农业中存在 伪装失业者,伪装失业者,00MP0,因此伪装失业者转移到工业,农,因此伪装失业者转移到工业,农 业总产量将下降业总产量将下降n n于是,能够供给给工业部门的农业剩余将下降于是,能够供给给工业部门的农业剩余将下降 ,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价格将上升,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价格将上升n n为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工业工资上升为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工业工资上升 ,劳动力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劳动力供给曲线向上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