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 A 卷)新人教卷)新人教版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第 I I 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5050 分)分)一、一、选择题(本题共选择题(本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合题意的)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反映了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化领域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百家争鸣,因此选 A。B 是秦朝时期;C 是西汉时期;D 是唐朝时期。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是A. 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 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答案】B3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侯奉之天子也。 ”这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A. “春秋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2【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等信息可知,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D 项正确。A 项是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高度统一,与题干君权神授思想无关,排除。B 项是指排斥其他学派,不让它与儒学共同发展,与题干君权神授思想无关,排除。C 项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但与题干君权神授思想无关,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4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法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经世致用【答案】A5王守仁主张“内心反省” ,克服“私欲” ,以“致良知” ,其本质意图是A. 克服程朱理学弊端 B.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 修身养性完善道德 D. 应对西学东渐冲击【答案】B【解析】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要通过整治人心挽救统治。故答案为 B 项。AC 项不符合“本质意图”的要求,D 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6明末清初顾炎武抨击当时的知识分子“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 ,弄得“股肱惰而百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此思想不包含A. 感叹时局动荡 B. 不满“空谈误国” C. 反对君主专制 D. 强调“实干兴邦”【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对君主专制的态度,C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项。由抨击“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 、 “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等可知,作者感叹时局动荡、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主张关注现实经世致用,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项。37有学者评价古希腊某哲学家时指出:他认为智者的相对主义的感觉论只能助长个人利已主义和享乐主义,是造成社会道德混乱的思想根源;他在古代希腊首次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该学者评价的是A. 普罗塔戈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答案】B8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鲜明地提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结合当时的背景,从本质上看,这种观点A. 有利于人性的解放 B. 否定了宗教对人生的价值C. 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D. 是对世俗政权的公开挑战【答案】A【解析】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一种思想自由的表现,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解放,故 A 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不否定宗教的作用,故 B 错误;C 属于智者运动的缺陷;材料只是倡导个性解放,不是对政权的挑战,故 D 错误。点睛:文艺复兴的思想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和黑暗,并未放弃宗教,而是要求宗教世俗化、人性化。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中间,对下层群众影响不大。9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 ,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主张A. 反对宗教信仰,倡导自由平等 B. 抨击教会权威,倡导信仰得救C. 倡导理性主义,主张平等法治 D. 反对宗教狂热,维护现存契约【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反映的是理性主义, “社会契约”体现的是平等和法治。故答案为 C 项。材料所述为消灭宗教狂热,不能体现反对宗教信仰,也不能反映倡导信仰得救,排除 AB项;“社会契约”理论是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用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不是具体的“现存契约” ,排除 D 项。410中国古代科技著作有以“经”为名、采用注经式编写体例的传统,例如黄帝内经 、 周髀算经 、神农本草经等,这反映出古代科技A. 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 B. 注重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C. 受到儒家学术方法影响 D. 切合生产生活的实用特征【答案】C【解析】儒家经典是“五经” ,后代医学编书体例按照这一标准进行,体现出古代科技受到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 C 正确;医学不是儒家经典一部分,故 A 错误;古代科技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故 B 错误;医学体例与生产实际没有直接联系,故 D 错误。11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足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足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刮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统治政策的调整 B. 社会环境的变化C. 城市经济的发展 D. 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C12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殉伯远帖 ,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 (下图) 。下列对其书体特征介绍最准确的是A. 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 笔面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C. 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D. 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三帖的书体是行书,行书具有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等特点,故C 项正确。A 项体现的是篆书的特点,与材料无关,排除。B 项是楷书的特点,与材料无关,排除。D 项是5草书的特点,与材料无关,排除。13有学者认为:17 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 ,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 。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A. 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B.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C.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D.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答案】D14 “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力。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懦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 ”该学说A. 否定人类自身价值 B. 直接指导启蒙运动 C. 促进经典力学发展 D. 颠覆教会创世学说【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为生物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从“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也可以印证此为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故本题选 D。A 项与题干无关;B 项错误,进化论在启蒙运动之后;C 项错误,进化论在经典理学之后。15从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看,人类历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事件开始于A. 水能的开发与利用 B. 瓦特改良蒸汽机C. 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D. 爱迪生发明电灯【答案】B【解析】题目限定的条件是“从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角度”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6问题,推动了煤这一能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可以说是最早的具有“革命意义”的事件,故选 B;C 晚于 B,故排除;A 中的始终没有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所以不能称为具有“革命意义”的事件,故排除 A;D 是对能源的利用,而不是开发,故排除 D。1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聘请洋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对于能制造西洋舰船火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上述建议A. 推动西方文化传播 B. 表明国人开始学习西方C. 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 D. 促进了晚清军事近代化【答案】C1719 世纪中期,围绕是否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的问题,洋务派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列对洋务派与顽固派思想主张的认识,最恰当的是A. “中体西用” B. “殊途同归” C. “志同道合” D. “立宪改良”【答案】B【解析】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科技维护封建统治,顽固派不主张变革直接维护清王朝统治,他们主要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可谓是“殊途同归” ,故 B 正确;A 是洋务派主张;C 不符合二者共同点;D 是维新派主张。18如图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 仅是亲历者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 B. 与政治相关的史料价值有限C. 掺杂了亲历者撰写时的思想感情 D. 涉及政治事件就会出现分歧【答案】C719陈独秀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民主共和可以安稳”的前提条件是A. 推翻袁世凯统治 B. 反对尊孔读经C. 进行思想文化革命 D. 发展民族工业【答案】C【解析】材料“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体现了陈独秀主张要将国民大脑中的封建旧思想洗刷干净,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民主共和可以安稳” ,于是开展新文化运动,故 C正确;材料中的主张与推翻袁世凯、反对尊孔读经没有直接关系,也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BD。201924 年,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 ”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A. 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B. 都主张彻底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