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B B 卷)新人教卷)新人教版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第 I I 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5050 分)分)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意的)1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A. 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 B. 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C. 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 D. 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答案】C2 “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材料中“争”的实质是A. 确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 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C.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D. 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主要是对社会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故 C 项正确。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并非百家争鸣的“核心问题” ,故 A,B,D 项与题意不符。23 “大一统”是中国历史发展呈现的显著特征,秦汉时期开始形成,涵盖地理、制度、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A. 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C. 严刑峻法、思想专制 D. 顺应自然、遵循天道【答案】A4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 ,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 ,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 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 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 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D. 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答案】C【解析】 “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 ,有的称报国寺 ”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也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 C 正确,D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排除 A;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排除 B。5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 、 劝学文 、 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A. 儒家伦理的普及化 B. 书院教育非常发达C. 商业发达影响农业 D. 社会动荡人心败坏【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 “南宋出现许多通俗教育读本,倡导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反映了理学思想逐渐普及,影响到民众生活,故 A 正确;通俗教育读本并不是学校的教科书,故 B 错误;材料反映了理学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和“商业发达影响农业”无关,故 C 错误;南宋理学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并不代表当时社会动荡人心败坏,故 D 错误。6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3A. 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B. 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后的政治现实C. 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的呼应D. 跳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答案】A【解析】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出自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主张,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故 A 正确;军机处建立是在雍正时期,黄宗羲于康熙三十四年去世,B 时间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明末清初思想家并没有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故 C 错误;明末清初思想家并没有超越传统儒学的范畴,故 D 错误。7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 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C. 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 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答案】D8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级神职人员”(解光云主编世界文化史)这主要表明A. 意大利的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 资本主义萌芽还未出现C. 文艺复兴运动刚刚开始 D. 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局限于社会上层”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群众基础不广泛,故 D 项正确;A 项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排除;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故 B 项错误;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A. 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B. 苦修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C. 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D. 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4【答案】B【解析】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不需要苦修和事功,人文学者伊斯拉谟“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主张内心中要有上帝,二者观点相同,故 B 正确;A、C 伊拉斯谟的思想无法体现,故排除 A、C;D 是加尔文的主张,故 D 错误。10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德经典。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 文化氛围的宽松 B. 科考功名的需要C. 印刷成本的降低 D. 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C1116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6 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 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据材料可知当时A. 中国科技重理论阐释 B. 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C. “东学西渐”历程开启 D. 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科技忽视理论阐释,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中国的科技成就都是古典科技的技术经验的总结,而西方趋向近代科学,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发展趋势不同决定,中国处于封建制度衰落时期,西方跨入近代,发展资本主义,故 B 项正确;C 项在材料无体现, “东学西渐”历程开启于新航路开辟,故 C 项错误;D 项在材料无体现,故 D 项错误。12韦庄的洛阳吟写道:“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5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升仙。 ”这首唐诗A. 反映了长安流行的胡化和异域风尚 B. 提供了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资料C. 真实再现当时下层百姓的生活 D. 真实地再现了唐朝文化的繁荣景象【答案】B【解析】唐诗属于文学作品,被称为第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材料中诗歌描写的是唐朝开元年间洛阳繁盛景象,故 B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洛阳城信息,不是长安城,故 A 错误;材料描述贵族的生活,不是下层老百姓生活,故 C 错误;史料要和考古挖掘验证,故 D 错误。13京剧脸谱是根据人物性格、性情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A. 注重描绘人物性格多样性 B.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 体现了京剧艺术的虚拟性 D. 表明京剧艺术走向成熟【答案】B1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图片材料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战国汉字的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为了方便交流,出现了汉字这一变化,故选 A。战国时期,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但 B 不是主要因素。C 与材料无直接关系。D 是秦统一后推行的。15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A. 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 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6C. 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 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答案】C【解析】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使得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提倡理性思维,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故 C 正确;牛顿主要是物理力学成就,故 A 错误;B 中彻底说法绝对;D属于文艺复兴影响。16近代德国革命家李卜克内西曾评述:“ (1859 年)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繁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场革命,马克思自己在世界嚣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正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肯定达尔文学说改变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B. 突出马克思主义创立具有划时代意义C. 两者准备的革命意在批判社会制度弊端 D. 两者革命共性在于都促进了社会进步【答案】D17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 17 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在 18 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 178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这说明A. 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 B. 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C. 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D. 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发现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根据材料“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 17 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可知,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C 正确;A 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了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未体现英国政府的作用,故 B 项错误; 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8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7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D.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