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四川省剑阁县汉阳小学 周林和课题 1.上中访友科目 语文 班级 六(一) 课时 2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所选篇目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浓烈的情感。学习这些文章,使学生从中既能得到语文的滋养,又能得到美的陶冶,从而激发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这篇文章描写景物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并且作者抒发感情也很特别,将山中的景物当成朋友来写,将进山看景比作进山看朋友,因此,显得真挚自然。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 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等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 (1)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3)初步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位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感受文中的童心童趣。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大胆描述自己的感悟。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美的感触多停留在较感性肤浅的层面上,特别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景物的美及领略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方面,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景物之美以及景中蕴情的写法,是教师教学中应注重的。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我将采用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然后反馈练习的学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练习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品位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文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诗意的绘景。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及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作适当的摘录。信息技术运用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究的主动性。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1、速读全文,标示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两个问题。教师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作者到山中寻访的友人是怎样的,跟你的想像相同吗? 边读边勾画出描写山中美景的句子,理解后积累下来。一:听歌看图兴趣回答 二:对一些字词掌握好三:有些学生写字不规范四: 学生评价 五:交流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究的主动性。3、问题研讨: (一) 、你觉得学习本文还有哪些问题不曾弄懂?(字词句的含义,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均可)讨论问题。 运用视频材料,组织研讨问题,加深自读自悟。过程: (1 )确定四人小组,自选组长,由组长组织交流,所提问题能互答则互答。 (2 )每组推荐一个问题,写在纸片上,交给老师。(3 )教师把问题稍作归纳,引导学生自答,教师补充自己的看法。 (二)以“我学会了-”为话题,写出本文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内容、结构、语言、写作手法、修辞等) 过程: (1 )引导学生细细品位欣赏,并写在研读随写卡上;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放在投影仪上展示) 4、教师作为平等一员发表自己的看法。 5、反馈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6、创新练习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的自身特点,从某一景物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景物的心声,最好能点出环境保护的主旨。 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运用视频展示资料,化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用自己的话解答课后练习一,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六、总结全文 在这一环节中,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再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及思想感情,使学生对课文有深刻领会 再次回顾,强化领悟。一个完整的印象。 七、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问题研讨(二) ,要求学生把自己学习本文的收获记录下来,进行“反省”训练,提高学生的反省认知水平,以达到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目的。强调“四自”,即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2.识记新字词。完成作业 完成作业,巩固达标,提高素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