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原理 与实务 (第二章)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v引例: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以比较优势或要素 禀赋来讨论各国应如何参加国际分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不少经济学家 围绕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各种设想,展开 了热烈的争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场争论是“国 内开发主义”与“贸易立国主义”之争。以都留重 人为代表的“国内开发主义”派认为,日本必须立 足于国内,大力增加粮食产量,节省原材料并扩大 替代进口原材料的产品的生产,以此来减少进口, 增加就业,恢复和发展日本经济。v 而以中山伊知郎为代表的“贸易立国主义”派则认为 不宜采取以减少进口来平衡国际收支的消极做法,而主张 通过扩大出口,来进口必需的原材料,把振兴贸易作为恢 复和发展日本经济的手段。这两派虽然都注意到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所面临的国际收支的制约,但是两者 分别主张的摆脱国际收支制约的道路是不同的。两派争论 的结果,后者占了上风,使“加工贸易立国”被确立为战后 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并使日本最终摆脱了经济落后 的局面,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发达国家。v第一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v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新理论v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自由贸易理论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形成相互有利的国际分工 ;自由贸易有利于增加国民财富;自由贸易有利于 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率;自由贸易有利于提 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一) 绝对利益说v代表人物: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v所处时代:英国从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转变、过渡的时期, 即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夕。v主要观点: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各国在自由交换中, 彼此都可以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可以使各自的资源、劳动 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 加物质财富。v绝对利益说评价:1、前提上的致命弱点:没有一种产品处于生产成本绝对低的地位上,就无法 参与国际分工进行国际贸易。2、另一问题:他认为所有劳动在质上应当一致,但当分工和交换产 生之后,交换物之间的劳动量可能是不相等的。(二) 比较利益说 v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v所处时代: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v主要观点:他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谷物法,反对欧文的社会 改革计划(空想社会主义)。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v假设条件v比较利益说的评价:1、比较利益说虽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其结论又与 劳动价值论相背离。2、其假定前提中有不少是违背现实的,基本不符合当时 以及后来的一系列资本主义经济事实。3、比较利益说与贸易实际过程状况不符。(三)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 (H-O模型)v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Filip Heckcher)和俄林(Bertil CotthardOhlin)。v所处时代: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时代发展的时期v主要观点: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不仅由劳动生产率决定,也 由要素比例和要素稀缺程度的不同来决定。进口那些含有较大比例生产要素昂贵的商品,而出口那 些含有较大比例生产要素便宜的商品。v前提假设条件v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的评价1、该理论最大特点是循环论证。整个论证中没有一个 是最终环节。2、该理论是建立在三要素论基础上的。掩盖了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3、该理论最终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归结到了自然禀 赋条件上。4、理论的假设条件把动态的经济视为静态经济。二、保护贸易理论为了保护本国工业发展,防止英国工业品的侵入 ,就要求对贸易实行保护,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因此 应运而生。(一)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v代表人物: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Friedrich List)v所处时代:当时的德国,无论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还是经 济实力都远远落后于英法。v主要观点:(1) 生产力论是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基础。 (2) 强调国家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 (3) 关于发展的战略模式。 (4) 分阶段、有重点、有时限地实行保护政策。v理论的评价v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评价1、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主张通过关税保护,用现代的生 产方式代替传统的生产方式。2、该理论是建立在三要素论基础上的。掩盖了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3、该理论最终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归结到了自然禀赋 条件上。4、理论的假设条件把动态的经济视为静态经济。(二)列昂惕夫反论v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Vassily WLeontief)v所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v评价:列昂惕夫反论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向纵深发展。带动了 众多经济学者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各种经济现象进行 深入的分析研究,促进了经济理论的发展。(三)凯恩斯学说v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v所处时代:资本主义1929年1933年特大危机时代。v主要观点:(1) 凯恩斯学说是建立在三大心理规律基础之上。 (2) 凯恩斯的对外贸易观点。v对凯恩斯学说的评价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新理论一、新要素贸易理论从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来考察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进而沿用传统的要素贸易论即赫俄理论的分析方 法,但把生产要素的内涵扩大,认为科学技术进步、 创新、智力投资、职业培训都可以形成生产、分工和 出口上的优势。(一)人力资本说v代表人物:美国学者舒尔兹(Schulz)、贝克(Becker)、基辛 (Kisin)、包德文(Baldwin)、凯能(Kenen)等。v主要内容v对人力资本说的评价:人力资本说实际上是全面否定了各国劳动力一样的论断 ,指出劳动力身上体现着不同的人力资本,各国劳动力的质 是不同的。这一理论引进了新的生产要素,即在劳动力身上 的投资,实际是对传统赫俄理论作了重要修正。(二)研究与开发理论v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格鲁伯(Gruber)、麦赫塔(Mehta)和 弗农(Vernon)v主要内容:强调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它对于实现商 品生产的比较利益有着重要作用。v对研究与开发理论的评价研究与开发理论虽然有悖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但其对 科学研究与开发的重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观点。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基本内容(1)美国学者弗农的观点 (2)美国学者贺希的观点。2、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把管理、非熟练工人、科学 家与工程技术人员、外部经济等因素引入了赫俄理论, 从而使赫俄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连结起来,考察了 当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发生改变时,比较利益是怎样从一类 国家转移到另一类国家的。三、技术差距理论1、基本内容贸易发生的原因在于两国技术水平的差距,经济实 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国家在贸易中有着比较利益。2、对技术差距理论的评价论证了某些需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产品的 国际贸易的发生规律。四、需求偏好相似论1、基本内容 (1)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决定于它的国内需求。 (2)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 量越大。 (3)平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2、对需求偏好相似论的评价五、产业内贸易理论1、基本内容2、对技术差距理论的评价这种理论有利于对发达国家之间贸易量多于发达国 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量的解释,但也给发展中国家建立 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互利的经济往来带来困难。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v萨米尔阿明的依附论v普雷维什命题v伊曼纽尔的不等价学说v辛格-普雷维什-缪尔达尔论证v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理论有什么新发展?v2、什么是列昂惕夫反论?v3、试述绝对利益说与比较利益说的区别。v4、依附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际贸易交 易条件(第九章)第九章 国际贸易交易条件v引例:我国某公司出售一批圣诞礼物给英国的客户, 采用CIF贸易术语,凭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由 于礼品的销售时间性很强,到货的迟早会直接影响 货物的价格,因此,在合同中对到货时间作了以下 规定:“10月份在中国装运港装运,卖方保证载货 轮船于12月20日前抵达英国目的港。如载货轮船迟 于12月20日抵达目的港,在买方要求下,卖方必须 同意取消合同,如货款已经收妥,则须退还买方。 ”合同订立后,我外贸公司于10月中旬将货物装船 出口,凭信用证规定的装运单据(发票、提货单、保 险单)向银行收妥货款。不料,轮船在航行途中主要机件损坏,无法继续航 行。为了保证如期到达目的港,我外贸公司以重金 租用大马力拖轮拖带该船继续前进。但因途中又遇 到大风浪,致使该轮抵达目的港的时间超过了12月 20日。我外贸公司最终因为这笔交易遭受重大的经 济损失。v第一节 贸易术语v第二节 交易条件第一节 贸易术语一、贸易术语的含义及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一)贸易术语的含义贸易术语是指用一个简短的概念的外文缩写,如FOB, 表示价格的构成和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手续、费 用和风险的责任划分。(二)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二、常用贸易术语的解释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各种贸易术语对买 卖双方的义务规定分述如下:(一)FOBFOB(Free On Board,简称FOB),意思是装运港船上交 货。在该术语后要指明装运港的名称。FOB是指卖方在规定 的装运期内,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 ,并负担货物上船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1.卖方义务2.买方义务3.FOB的变形(二)CIF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简称CIF),意思是 成本加保险费和运费。在该术语后,要指明目的港的名称。 CIF是指卖方规定的装运期内,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至 船上,负担货物装上船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并负责运输 和保险,支付运费和保险费。 1.卖方义务2.买方义务3.CIF的变形 (三)CFRCFR(Cost and Freight,简称CFR),意思是成本加运费 。该术语后面要指明目的港的名称。CIF是指卖方在规定的 装运期内,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至船上,负担货物装 上船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并负责办理运输和支付运费。 1.卖方义务2.买方义务3.应注意的问题(四)FCAFCA(Free Carrier),意思是货交承运人。该术语后面要 指明交货地名称。FCA是指卖方只要将货物在指定地点交给 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并办理出口清关手续,即完成交货。1.卖方义务2.买方义务3.应注意的问题(五)CIP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意思是运费 、保险费付至目的地。该术语后面要指明目的地的名称。 CIP是指卖方向承运人交货,但卖方还必须负责安排运输和 办理保险,并支付运费和保险费。1.卖方义务2.买方义务 (六)CPTCPT(Carriage Paid To,简称CPT),意思是运费付至目 的地。该术语后面要指明目的地的名称。CPT是指卖方向承 运人交货,但卖方还必须负责安排运输并支付运费。1.卖方义务2.买方义务(七)FCA、CPT、CIP与、的区别三、其他贸易术语的解释 (一)EXW(Ex Works)该术语是指卖方在其所在处所(工厂或仓库等)将货物提供给买方时,即履行了交货义务。 (二)FAS(Free Alongside Ship)该术语是指卖方在装运港将货物交到船边,即履行交货义务。 (三)DAF(Delivered At Frontier)该术语是指卖方在毗邻国家关境前的边境指定地点提供 出口清关货物时,即履行了交货义务。(四)DES(Delivered Ex Ship)该术语是指卖方在指定的目的港船上向买方提供了未经 进口清关的货物时,卖方即履行了交货义务。 (五)DEQ(Delivered Ex Quay) 该术语是指卖方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的码头,可供买 方收取时,即履行了交货义务。 (六)DDU(Delive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