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工作量核算和薪酬管理制度研究高校教师工作量核算和薪酬管理制度研究摘 要:教师工作量的核算与薪酬管理制度已经成为高校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研 究课题,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薪酬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对于不同职务的教师,计 算工作量时并没有区别对待,课程的特殊性也考虑得不够周全。文章通过研究某民办高职 院校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对高校教师的工作量核算以及薪酬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几 点建议,以达到完善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的目的。 关键词:薪酬管理;教师工作量;高校 所谓教师工作量,就是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以及其他职责范围内所承担的相关工 作,以一定的尺度来衡量相应的工作量。高校通过对工作量的审核,来完成对教师的年度 考核,从而为教师提供相应的薪酬。为了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激发他们进行科研及 课题开发研究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完善薪酬管理制度便成为重中之重。 各高校的教师工作核算和薪酬管理制度都不尽相同,根据各自的特性,制定最适合 本校的工作量计算办法,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能为学校注入不少新鲜血液,增 添活力。本文通过对某民办高职院校的工作量计算办法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进一步设定 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的参数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高校应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开展 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高校的“三大职能” 是开展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这使得高校教师工作具有多样性。首先,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教书育人仍然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教 学工作是其首要工作。其次,科研也是高校教师所必备的工作内容,通过发表与所教学科 相关的论文、课题,来达到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目的。再次,社会服务工作也很关键。 教师需不定期地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及企业进行观摩实习,从而使学生实现与企业之间的无 缝连接。最后,归纳总结,高校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参数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的 科研工作、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以及教师的职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 二、高校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 1.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种授课方式,针对这种课程,工作量的 计算办法大同小异,主要参照各位教师的实际上课课时数,以“课时”为主要计算单位,当 然中间会存在一些停调课的情况。若涉及停课未补的情况,需扣除相应的课时数,以实际 上课数量为准。在核算过程中,系数的设定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 德育课、体育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是所有学生在大一阶段必须修满的课程,因此, 为了节省时间及开支,合班上课、大班化教学是这类课程的主要方式。然而,专业课是各 系部独立开设的课程,主要以小班化教学为主,因此学生人数肯定比公共基础课少,所以, 系数根据人数的变化也会存在相应的区别。根据对某高校的研究,公共课的上课人数需一 个班达到 100 人以上,方可有系数。计算方法是:(人 数+100)/200。而专业课的人数只 要超过 60 人,便可乘以系数,计算方法是:(人数+40)/100。 然而,由于课程之间存在差异性,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后工作 量也不同,相对而言,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的课后作业的批改量比较繁重,班级人数多,作业量大,因此学校会给这两门课的老师的作业批改提供补贴,使得教师们能够善始善终, 做好课后的辅导与答疑工作。 当然,也不得不考虑法定劳动时间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对某高职院校的了解,他们 的班级分为普通班和校企合作班。所谓校企合作班,就是针对希望积累实战经验的学生特 别开设的班级,这类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会不定期地去企业操作实习,因而必然会 耽误学校里的理论课程学习。在他们企业实习结束后,各专业课的老师会针对这些学生以 合班形式补课,为了与普通班学生的课程进度保持一致,老师会更多地利用课后甚至是晚 自习的时间为他们补习,而这部分时间就不属于法定劳动时间,而学校为了保障每个班级 课程学习的稳步推进,也会相应地给这部分老师多一点工作量补贴。 2.校内、校外实训课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校内、校外实训课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通常会在大二或者大三的时候进行,这 种集中实训主要是以整周上课的形式进行,一个班级的人数控制在 2030 人,因此,这类 课程便不能以课时数为计算单位。笔者通过对某民办高校的调查研究,得出计算工作量的 计算公式为 0.65人数周数,一般周数都为 12 周。 3.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大学三年级的下学期,每个学生都会完成一项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由其专业课 老师带领,因此,专业课老师也会获得相应的工作量补贴。针对某高职院校的开设方式, 由于毕业论文安排 7 周进行,而毕业设计安排 1 周时间进行,所以计算公式为 0.55人数 周数,根据周数和人数的不同,区别核算。 4.管理机房、实验室的超工作量计算方法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发达,数字化教学已经在高校得到普遍应用,为了更好 地推行这一教学模式,机房、实验室管理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包括使用、维护、维修等 方面,都需要专业人员去完成,这一项任务就主要交给专职上课老师来完成。某民办高校 的机房和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将机房和实验室分成 A、B、C 三个等级,A 级教室的周使 用率达到 50%及以上时,补贴每位管理教师每周 2 课时的超工作量;B 级教室的周使用率 达到 20%及以上时,补贴每位管理教师每周 1 课时的超工作量;C 级教室的周使用率在 20%以 下时,则不予补贴。这一规定就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根据教室的使用率区别核算, 更加有说服力,也可充分调动老师管理机房的积极性。 5.科研的超工作量计算 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中除了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只有不断发展 科研,开发新的课题项目,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了大力鼓励教师开 展科研项目,每年学校都会给各系部的老师们定指标、下任务,当然,教师们都会积极配 合院级领导的安排,每年的科研项目都会超出预算标准。针对超出的部分,学校仍然给予 超额奖励时,会激发教师们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也会为学校的发展增添更多活力。教师的工作量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体现,因此,正确地核算教师的工作量,合理地对 教师的薪酬进行管理,是每个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根据岗位的特殊性,针对不同岗位, 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办法,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精确的评价及计算,并给予相对应的薪酬, 不仅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工作原则,也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办事原则,充分调动了各位老师在 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及社会服务工作中的积极性,使其劳动价值实现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爱中.关于高校教师工作量考核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4). 2骆品亮,陆 毅.我国研究型高校薪酬制度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2). 3文跃然,欧阳杰.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及其收入分配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4(S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