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多角度寻找阅读教学的切入点高中语文多角度寻找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要求(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 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这 为我们更好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指明了新的方向。在阅读活动中,多角度切入和整体 把握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时候也是交织在一起的:整体把握有助于找准最好的切入点,最优的切入角度有利于 髌犯快、更好地把握;对作品的整体感知不可能离开对细节的咀嚼,对作品的细节感悟也不可能离开对整体的把握。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是因为熟知 牛的身体结构规律,下手之前心中有全牛,能选准切入口。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做到心中 有全文,能选准切入点,我们也一样可以得心应手,从容自如。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切入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用怎样 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对话,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选择切入点的基本 要求是新颖、准确、有突破性,能预留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广阔空间。这就 要求教师整体把握作品,明确作品价值所在,明确教学目标,并通过最优的切入点去实现 作品价值、完成教学目标。具体说来,选择阅读教学切入点有以下主要方法。 1 重难点切入法 每一节课都有重难点,如果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 如寡人之于国也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孟子的民本、 “仁政”思想是对我国 上古社会的民本传统和孔子的仁爱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但在急功近利的战国时代, “仁义”治 国的主张根本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 仁政思想和体会孟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主义。一位教师在结尾部分的教学设计上采用 了重难点切入法,设计了一个较有高度的探究思考题:最终惠王是否采纳了孟子的建议? 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惠王不可能采纳孟子的建议!因为孟子的理想社会主 张是建立在没有战争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孟子构建的理想的和谐社会不是为了战争; 而惠王恰恰相反,他感兴趣的是实现争霸的目的。学生弄清了这一问题,也就突破了本文 的重点和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 2 情境切入法 文学作品离不开特定的情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都是充满情感的活生生的 人。教师通过设置情境,不仅能够焕发出语文课本身所具有的活力,而且也能有效地点燃 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使语文成为学生增长知识、陶冶品质、培育情感和体验真善美的过 程。如教学沈从文的边城时,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山楂树之恋 ,为课文的学习营造特 定的情感氛围。在教学中,不必过多地去追究作品中的细枝末节,而要抓住主要情节和淳 朴爱情,引导学生去领会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翠翠的爱”和“民风民俗的美”,从而教出新 意来。 3 文眼切入法 文眼是指一篇文章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概括内容和点明感情的关键词句。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全文以“荷”“月”为写景对象, 描写了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上月色的幽静、素淡、朦胧的景色。然而,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写景是为了抒情,此文自然也不例外。那么,作者着力描写荷塘和月色,是为了抒发一种 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可以从“文眼”入手,解决这一问题。初读课文,我们不难捕捉到它的 文眼。文章开篇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颇不宁静”就是全文的文眼,属于文眼“在 篇首”的那一类。寻到这一文眼,我们可以对课文的内容及脉络层次作如下分析:由于“心 里颇不宁静”,才“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于是在月明夜静之时,便去寻“宁静”;看到荷塘 荷花与月色相映生辉,荷花与荷叶动静有致,月光与月影和谐无比,再衬之以荷塘四周的 幽僻、寂静,共同构就了一个宁静、幽美、素淡、朦胧的意境,作者完全沉醉于这一美景 之中,获得暂时的超脱了, “颇不宁静”的心暂时获得了“宁静”;然而, “好景”不长, “宁静”难 久,作者游完荷塘,从超然、宁静的境界中走出后,重又陷入“不宁静”的心绪之中,刚才 游赏荷塘月色时所生出的淡淡的喜悦之情被一缕淡淡的哀愁所取代,重回不宁静的心态, 重回无奈的现实生活中。这样,我们就从文眼切入,理清了作者的情绪脉动,与作者实现 了情感共鸣。 4 类比切入法 就是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向具有某种相似性的新课迁移。当前,中国一些 地方在如何改革开放和保护中华文化的问题存在一些误区,我在执教拿来主义一文的 总结阶段,就向学生提出了拿来主义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一问题,引起了学 生的激烈争论,经过一番讨论后,同学们认识到,拿来主义与改革开放战略一脉相承,和 自主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拿来的目的是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好的创新;有了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才能更好地拿来、更多地拿来。这样就较好地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 题,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有人认为阅读规律主要有三条:一是渐进规律,即阅读中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感知、 理解、想象、表达的渐进过程;二是建构规律,即阅读者旧的认知结构被打破、新的认知 结构被建构的过程;三是体验规律,即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无声对话,通过调动已有 的经验,发掘和体验到文本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这些阅读规律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必须着 眼于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着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的确,多 角度切入与整体把握的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但这种方 法也不一定适合所有文体,确切地说,也许文学作品更适合一些。同时,整体把握与多角 度切入的方法也不止以上几种,更多的方法需要我们根据师生个性、作品特点去丰富,去 创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