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新媒体建设现状及其在思政工作中的应用高校新媒体建设现状及其在思政工作中的应用【摘 要】本文通过对安徽大学的 262 家新媒体平台的推送形式、推送内容、推 送频率、粉丝数量、平台管理及运营机制进行调研,分析了校园新媒体的建设现状及其在 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校新媒体;现状;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榘不帐叩冉逃振兴计划网络文化中心立项建设项目“安徽大学网络文化中心建设”阶段成果,项目编号:Szzgjh43。 一、调研背景及基本情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 为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媒体被高校各部门和社团组织广泛运用于宣传服务工作,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全面梳理校内新媒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为新媒体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和座谈调查的形式,对安徽 大学 174 家单位的 262 家新媒体平台的推送形式、推送内容、推送频率、粉丝数量、平台 管理及运营机制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整体把握安徽大学新媒体建设现状,并从中挑选出 不同类别、较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入研究,注意对不同新媒体平台的比较分析, 从而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 二、安徽大学新媒体建设现状 (一)新媒体大数据 在参加调研的 174 家单位中,77.59%的单位开设了 QQ,40.8%的单位开设了微信公 众号,32.18%的单位开设了微博,QQ 成为校园媒体的主要信息发布形态。71 家微信平台 中,粉丝数量在 101-500 和 5000 以上占比均为 26.87%,50.75%的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在 1000 以下。56 家微博平台中,粉丝数最多的为安徽大学官方微博,达到 57071,51.02%的 微博平台粉丝量在 500 以下。 (二)新媒体的组织者 调研发现,85.06%的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由学生管理员审核,14.94%由指导老师负 责,仅有 9.77%的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都需要经过老师的审核和把关”。大多数新媒体平 台主要为学生自我管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平台更加贴近学生需求。 (三)新媒体内容建设 1、活跃程度 调研发现,我校新媒体平台运营总体较为活跃,其中 QQ 空间活跃程度最高。9.77% 的平台非常活跃,微信每天发布推送,QQ 空间每日发布说说 5 至 10 条及以上;17.24%的 平台较为活跃,隔 1 至 2 天微信发布推送,QQ 空间每日发布说说 3 至 5 条;51.72%的平 台一般活跃,一周发布微信推送 1 至 2 次,QQ 空间每日发布说说 1 至 2 条;17.82%的平 台不活跃,没有重大事项不会发布微信推送,QQ 空间不怎么更新;另微信公众号与 QQ 空间活跃程度有偏差可进行说明。 2、内容特色 调研发现,我校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主要与学校及所属单位相关。发布内容与学 校相关的占 83.91%,与所属单位相关的占 72.4%,专业领域的占 50%,社会时事类的占 46.55%,娱乐八卦类的占 8.62%,其他的占 15.52%。其中校级新媒体平台多偏向于校内讯息以及社会时事传播,院系及班级的新媒体平台多偏向于学院新闻以及专业内容传播。 新媒体在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栏目,如安徽大学图书馆 QQ 空间的“书音” 系列推送,以一本书和一首歌讲述一定的道理;哲学系 2015 级应用心理学“生活中的哲学” 以名言和哲学思想解释生活之中的感性现象及现实世界等。班级新媒体平台的特色栏目多 立足于班级定期举行的活动、专业相关知识、生活贴士几大方面。如 2014 级光电信息行政 班的线上党课栏目等。社团新媒体平台只有一部分开设了特色栏目,其内容主要集中于社 团活动和社团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 (四)新媒体队伍建设 1、队伍建设情况 调研发现,我校大部分新媒体平台都成立了网宣队伍,而网研、网评、网管、网络 技术保障和网络应急处置等 5 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在参加调研的 262 家新媒体平台中, 93.68%的新媒体平台组建了网宣队伍,网评队伍为 44.83%,网管队伍为 25.86%,网研队 伍为 18.97%,网络应急处置队伍为 18.05%,网络技术保障队伍仅为 8.62%。团队人员较少、 平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内部分工不明等是尚未形成新媒体队伍的重要原因。 2、新媒体管理者业务培训 调研发现,一半以上的新媒体管理者都经过培训,但专业培训较少。数据显示, 55.75%的管理员主要由之前的管理员进行培训,仅有 4.6%的平台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应 当引起注意的是,有 39.66%的管理员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 (五)新媒体互动交流 调研发现,三大校园新媒体平台中,QQ 空间互动性最高,微信其次,微博最低, 部分新媒体平台通过举行线下活动和设立专门的 QQ 群进行互动。数据显示,以 QQ 空间 说说下的留言与粉丝互动的占 53.4%,以微信评论与粉丝互动的占 8.6%,以微博评论与粉 丝互动的占 2.2%。从使用习惯方面分析,相较于微信,QQ 在学生中的普及率和使用频率 更高,更易产生互动性。 (六)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现状 调研发现,174 家单位中,41.38%的单位所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曾发布过与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相关的内容。 对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方面,64.37%的管理员认为高校思政工 作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本身的特点,尽可能地减少宣传、灌输的痕迹;35.63%的管理员认为, 思政工作是严肃的,不能随意地将其娱乐化、趣味化。 与此相对应的是,89.08%的学生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由传统媒体转向 新媒体,认为这是一种更贴近学生的传播形式,但仍有 10.92%的学生比较抗拒,认为在新 媒体平台上开展思政工作会导致新媒体失去吸引力。 数字化时代,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各大高校新媒体平台 都进行了尝试,我校也在积极地创新工作方式。安徽大学新媒体联盟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大 讨论”,通过搭建网上交流平台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联动推送 “安大简”、 “纪念建党 95 周年”、 “李世雄老师”等相关内容,主动设置议题,掌握思政教育的 话语走向;开展毕业季新媒体主题月、用一本旧书换一顿爱心早餐等活动,打造网络文化 品牌,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安徽大学官方微信曾策划“我在安大挺好的”、 “爱在安大”等 系列选题,将思政工作融入师生的日常生活中、融入到师生对学校的感情中。 “安徽大学团 委”微信号开展了“践行核心价值观奏响青年最强音”新媒体主题创作活动,用动漫的表现 形式、用故事的叙述方式,详细解读“三个倡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 入心。 三、高校新媒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内容质量有待提高 调研发现,很多管理者对新媒体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新媒体仅是传统媒体的网络 化,对其运用和性质没有很好的认识,在选题策划、稿件采写、后期编辑方面没能很好的 针对新媒体的特点。 (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高校开始运作新媒体的时间还很短,管理者本身对新媒体的认识还不足,对此 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形成系统,导致人才缺乏。同时根据调研,联盟各平台多数由 学生在具体管理负责,因此存在人员更迭频繁、专业性不够、风格不统一等问题,不同新 媒体平台之间缺乏互动,发展水平不一,网研、网宣、网评、网管、网络技术保障和网络 应急处置等六支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三)粉丝忠诚度不高 调研发现,很多新媒体平台虽然有很多“粉丝”,但多数为“僵尸粉”,主动参与互动 的粉丝数量有限,师生参与新媒体建设的主动性不够。 QQ 空间自带的图片评论、红包评论、直播等功能,使得它的互动性最高。微信评 论因需要经过管理员的审核发布,削弱了粉丝的互动热情。随着微博影响力的下降,使用 微博的学生数量持续下降,校内新媒体平台中,开设微博的数量最低,其互动性也最低。 (四)开展思政工作力度不够 在参加调研的 174 家单位中,仅有 41.38%的新媒体平台发布过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关的内容,在利用新媒体特点开展思政工作方面,重视程度和工作方法都有待加强。 四、新媒体发展工作建议 (一)把握新媒体特点,制作网络文化精品 新媒体要立足于平台定位谋发展,根据新媒体特点开展选题策划,同时按学科设置 网络文化工作室、开展名栏、名站、名编、名文等评选活动,制作推出一批网络文化精品。 同时发挥安徽大学新媒体联盟在统领新媒体发展、构建新媒体矩阵方面的作用,破解校级 新媒体“单打独斗”、院系班级新媒体“疲于应付”的局面。 (二)明确新媒体定位,打造多元化风格 安徽大学校级平台粉丝数量较大,对学生的总体影响力较强。各院系学生会、班级、 组织开设的微信公众号和分属于校团委下的各社团公众号,粉丝数量虽然不高,但呈现出分众化鞑魇疲在特定内容的传播方面往往有着一定影响力,但部分新媒体平台定位不明确,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没有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新媒体发展应根据其自身定位 和专业特色,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信息的分类加工,创作符合该平台特点和粉丝个性化 需求的作品,提升传播效果,形成校内新媒体发展多元化的风格。 (三)提升新媒体服务水平,培养粉丝忠诚度 针对师生参与新媒体建设主动性不够的问题,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应改变传统的单 向传播,建立重在引导、重在服务的模式,在内容采编上要紧紧围绕师生需求,增强服务 的有效性,培养用户黏性,提高粉丝忠诚度。 (四)加强新媒体互动,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根据微信、微博、QQ 空间的不同特点来定位其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形成以校级 新媒体为统领,以院系级新媒体为支撑,以班级新媒体为基础的多层次、全方位思想政治 教育体系,用“互联网+”思维开拓网络育人工作的新局面。加强新媒体在政务发布、信息传 达方面的作用,找准新媒体平台与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契合点和着力点,引导教师主动到 新媒体平台中来,有效吸引、凝聚青年学生,同时把广开言路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把思想 引导和行为指导相结合,强化新媒体在解读方针政策、传递交流信息、引导舆论监督、服务广大师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编:周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