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工科类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实施策略探索高校工科类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实施策略探索【摘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 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在辨析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工科大学 生创新创业教育特征及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并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 存在的问题,并从多角度尝试提出了改进策略,为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定的 依据。 【关键词】高校工科类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策略 【基金项目】浙江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JG201503) 。 在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驱动下,高校大学生作为高水平创新人才的生力军,在建设 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随着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目 前工程教育中工程性缺失和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逐渐显现,高校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及 创业能力急需增强。因此,高校工科类专业如何在新形势下强化专业内涵,培养高素质的 专业型创新创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进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 改革势在必行。 一、新创业教育概念辨析 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源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89 年面向 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 会上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即“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创造性和创新 性为基本内涵,教育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心理教育和专业教育等多 元化教育理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国 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多种定义。从“创造新的伟大事业”这一 广义概念出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思维观念、素质能 力、心理品质、综合知识等的新型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以此为主旨,高校要以课程教 学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事业心与创新创业精神,促进大 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近年来,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 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高 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远未达到国家人才战略的要求,高校创新 创业教育的实际成效仍有待提高。 为了客观反映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笔者对某工科专业 2012 级至 2014 级 学生整群抽样,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调查中共回收有效问卷 202 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 90%以上。问卷共有 17 道题目,其中 15 道单选题、1 道多选题、1 道综合评价题目。 在实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以“创新创业课程”著称的百森商学院、斯坦福大学、 英国德比大学等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高校工科类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及实践教学资源,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嵌入度不够,教育理念与模式需更新 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于创新创业的态度较为积极,其中 79.2%认同或认为重在积极参与,并且 68.8%的学生有自主创业的计划或想法。对于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来说, 33.7%和 31.2%的学生分别选择获得财富和兴趣,其次是实现自我价值和解决就业等。在欲 选择创业的领域方面,52.5%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其次是启动资金少、容易开 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和国家大力扶持的领域。 可见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尚显不足,易受社会功利因素的影响,同时 专业能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也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创新 创业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定位并不明确,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与专业教育之间出 现严重脱节,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实质作用的弱化。 (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与课程体系需完善,师资配备有待加强 调查发现,仅有 7.4%的学生认为学校或学院开设了很多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绝大 多数学生认为很少或不了解。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47.5%和 37.6%的学生更认可案例分 析或实操演练等教学形式,其次是名师互动、计算机模拟和专家讲座等形式。在问及通过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最希望获得的知识时,35.1%的学生选择创业的基本常识、方式与技巧, 27.2%选择创业者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和素养,其次是市场信息、创业个案分析及大学生 创业政策等。如果创业,42.1%和 31.7%的学生最希望得到学校的技术指导和支持或牵线搭 桥提供信息,其次是创业基金扶持,有创业孵化基地等。 因此,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数量和层次上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诉求, 而且目前创新创业活动的认定体系、量化制度、激励体系等尚不完善,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经常被忽视。另外,创新创业专职师资配备不足等问题导致难以实现工程实践训练等的有 效跟踪、诊断和咨询服务,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大幅下降。 (三)工程项目实践环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重视度不够,实践平台有限 与课程开设的调查结果类似,仅有 8.4%的学生认为学校或学院开设了很多的创新创 业实践。对于“高校应该如何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一多选题,55.9%和 55.0%的学生分别 选择了“组织大学生和社会企业合作实践”和“建立有咨询和模拟条件的大学创新创业园区”, 其次是“学校提供配套资金,多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增加创新创业学分等”。 可见,大多数高校学生对自主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想法较为迫切。而目前高校创新 创业实践训练与学生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及专业实践等环节融合度不高,创新创业教学平 台较为欠缺,科技创新资源的开发共享度不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往往是非系统化、 非标准化的培训指导等,缺乏科学性、高效性,难以与国家和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有 效接轨。 三、高校工科类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探索 (一)正确把握创新创业观念, 清晰创新创业教育定位 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转变大 学生某些高功利化或高风险的观念,开辟多元化、高质量的就业渠道;摒弃相对独立的传 统创新创业教育思路,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旨目标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突出对大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大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确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架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学科、全体学生辐射,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针对 工科大学生培养目标,制定适应专业办学定位与发展规划的全过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 案,形成一套凸显工科专业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育人机制,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效改 革;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型师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尤其是注重 实践型师资的培养或聘用,增加名师互动及专家讲座的比重,鼓励专业教师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型教学并更具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充分发挥高校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优势,扩展以专业教育为 基础的多学科知识领域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涵盖通识课程与专门课程的梯度递进式的创新 创业课程体系,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工科专业大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课 程群与学科专业课程群有机结合,构建知识面广、互补性高、前沿性强的工科类专业一体 式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多学科、多类型、多专业课程资源的交叉融合与共建共享,突出创 新创业教育推动专业教育的战略性作用。 (四)构建创新创业自主实践教学及评估体系,制定主体激励保障机制 以实践为根本,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积极组织开展多层次、 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和虚拟仿真实验、创新性设计实验项目等训练,推进以大学生为主 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依托产学研合作联盟及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创建高校创业园区 与孵化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实践活动形式,增加大学生 创业实战经验,培养知识综合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由多方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 业体系的评价标准,完善教师开展创新创业型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的支撑体系与激励机制, 以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四、结论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发 展的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系统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需以专业 教育为基础,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前提,进行多模块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改 革,建设并完善适合于工科专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 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及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辉.内涵发展视界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向J.高教探索,2013(04): 133-136. 2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27(05): 64-67. 3王丽娟,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96- 99,109. 4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9):119- 121. 5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10(12):9-11. 6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 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36(06):79-83.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