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课程体系优化研究高校课程体系优化研究摘 要 课程结构优化理论是指导人们调整课程方案、实施课程计划、进行有效课 程评价的理论方针,它不仅有助于人们更为深刻的了解研究课程结构的目的,充分发挥课 程的功能,还是实现课程结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改革的依据和动力,它是高师 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结构优化 课程评价 课程结构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单元。高校课程设置直接决定着学生知识结构和 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的合理、协调程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结构优化是指 从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设计与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趋势出发,合理地更新与选 择教学内容,恰当处理课程结构比例与课程内容的关系,使课程内部结构与课程间的比例 达到最优化组合与动态平衡。 1 课程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1.1 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肩负着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使命。随着国际间联系的日益加强, 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新兴产业不断诞生。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迫 切需要高校为社会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人才。因此,培养既能适应又能 引导社会发展的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创新型 人才成为高校课程体系优化的价值取向。 1.2 是学科工作者更好的开展工作的需求 大学课程结构改革往往被看作教育专家或者课程专家的工作,事实上,大学课程实 质是高深学问知识的体系,不是只包含由一个学科知识点,而是包含着整个学科领域的知 识, 它很难由教育专家和课程专家单独完成。现代课程包含着课程的价值观、知识体系、 结构、分类、组织、编排,其中学科知识是最不可少的。学科工作者位于学科第一线,能 够更加合理的给出专业化的意见,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科发展。因此,学科工作者在大学课 程改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现代科技的交叉融合,现代产业的综合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学生就业分配制度 的改革,使大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不仅要有宽广 的知识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而且要能够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更新 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高校只有根据不同个体的特征构建多样化的课程 体系,满足学生选择适合其发展需要和特点的目标、方式和教育资源及活动,形成个体化 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积极性与主体性,给予学生最大的发展自由度和空 间,促进学生的人格、认知和身体的全面发展,才能使他们适合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1.4 是当前课程体系特点决定的 我国高校对课程理论研究较少,课程设置一直受学科课程理论及办学条件的影响, 很少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状况、情感培养与社会需求以及课程与培养目标的联系、课程与 课程间的联系,致使现行课程设置存在“因人设课”、 “因无人而不设课”、 “五重五轻”(重体 系,轻需求;重结果,轻过程;重必修课,轻选修课;重认知,轻情感;重科学,轻人文) 和“千校一面”等问题。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同类型学校要想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浪潮中取得一席之位,必须根据本校、 本专业特点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2 课程体系优化的意义 现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密切相关。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 程体系要面向 21 世纪,必须要突出时代特征,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文 明成果,又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这是使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世界 高等教育先进行列的出发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建立, 各项建设 事业进程的大跨度前进, 未来社会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无论从数量、结构方面, 还是在质量、规格方面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自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 定发布以后, 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系 列改革和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然而, 从根本上打破陈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束缚仍 然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高等学校内, 存在着专业面过窄, 重专业轻基础, 重“授 技”轻“育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应用和素质培养重视不够的教育观念, 学生知识 能力结构片面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落实。 为了确立现代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并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 建立人 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使之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 的整体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总结 课程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心与研究的热点问题。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决定 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课程体系结构的改革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群体的变化 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而改变的,是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的体现。如 果高校不能合理地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做出相应的改革,不能形成整体化的教学方案, 就不能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努力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殷传宗.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改革的构想J.广西民族学学报, 2008(1):49-53. 2 关小蓉,陈其全,刘汉琦等. 高师物理专业教学改革如何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 适应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78-81. 3 王琪.世界一流大学:国家战略与大学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4 董泽芳.大学的理念与追求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陈峰,郑渊方.面对基础教育新n 程,改革高师物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J. 江西科学,2005(23):447-45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