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孩子就是关注家庭和民族的未来关注孩子就是关注家庭和民族的未来“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投进妈妈的怀抱里,幸福享不了。 ”童年 的孩子谁不爱在父母的身边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当今的年轻爸妈没有体会到孩子的需要, 也许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幸福,趁着年轻时多挣点钱,于是就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看管, 远赴异乡,奔波劳碌。有的一去就是三四年,孩子都认不得爹娘。留守儿童成了社会的负 担,更成了农村寄宿学校老师的重负和责任担当。 然而留守儿童的启蒙教育让人担忧。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渐渐疏远,缺乏对父母 的理解,缺乏感恩之心。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被丢弃。隔代教育造成留守儿童 的素质较差。长此下去,对于家庭,对于民族就是一个损失。国民素质影响着一个民族的 未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启蒙教育,不得不引起每一对农村父母的深思。 一、留守儿童现状令人忧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子女的心理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小学生表现较为明 显,女生比男生更为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 卑心理等。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比父母在家的儿童更严重,他们经常体验到孤独、郁闷、 失望、不安、无奈等消极情绪。调查发现,85%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有一种失落、孤 独无助、被遗弃感、无奈等消极痛苦的情绪,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 性格变得自卑、冷漠、胆怯、自我封闭等,在人际关系方面明显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 这些心理问题虽然大部分是暂时性的、发展性的,但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儿童健康成 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他们长大之后的人际交往障碍和人格缺陷。 (二)留守儿童学习行为下降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方面具有突出的负面影响,致使一些儿童产生学 业危机。 首先,留守儿童普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差,其中 33%的留守儿童常常不能完 成正常的学习任务。 其次,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调查显示,29%的留守儿童父母至少 一年才回家一次,53%的留守儿童表示非常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他 们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进而致使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课效率不高,学业成绩下滑。 5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自己的学业成绩受到了影响。 再次,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调查显示,对学习“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和“讨厌 学习”的留守儿童占 34%,有 57%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行为,其中经常逃学的占 16%。 例如我校六年级学生黄新周 3 岁时就和奶奶相处,因为父母到广东打工,很少能和 父母相见。他在班里经常做恶作剧,不接受老师批评,经常出入网吧,奶奶也管不了他。 在他眼里,老师是他最看不顺眼的人。奶奶和黄新周是隔代人,很少得到父母关爱和引导 的黄新周在奶奶长期的护爱中长大。由于长期缺乏正确引导,导致他形成放荡不羁的性格。(三)启蒙教育得不到家庭关注 孟子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就过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母子二人就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经常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 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中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 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 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 们搬到了寺庙的附近,那里有一个私塾,有老师天天在讲课,所以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 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 方呀!”“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 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孟母谈不上学问 有多高,但她心里装的是孩子要学些什么才是他人生成长的需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孟母做 到了,然而身处今天信息时代的父母们却比不上孟母。 7 至 12 周岁是启蒙教育的黄金时期,错 5 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也 只能具备 80 度能力;如果从 10 岁才开始教育的话,充其量只能具备 60 度能力。这就是说, 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木村久一语) 。 教育是大学问,家长要把握良机,为孩子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让子孙后代有收 获。 二、农村教育任重道远 在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社会现状下,在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下,农村学校教育留守儿 童任重道远。 首先,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与时俱进,尤其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就地入学问题和解 决大班额问题。 其次,农村学校在课程设计上要注意增开心理健康课程。在农村老师紧缺的情况下, 政府不得不考虑农村老师的编制问题和相应学科老师的配备。农村寄宿制学校还要考虑生 活老师的编制问题。 再次,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要适应留守儿童的教育特征需求,让政府到社会都关 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最后,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要有新的变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情况,而 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庭兴衰系于子孙,关注孩子的启蒙教育对父母而言责无旁 贷。启蒙教育机不可失,关注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关注家庭的未来,也是关注整个民族的 未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