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的路径研究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的路径研究【摘 要】实践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 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创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党建知名品牌“为民家电 维修服务队”的运行现状展开分析,研究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 志愿服务对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一 系列重要政策,强力推动了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 动有机融合,形成了志愿服务的中国特色,促进了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从专业特点出发,关注民生需求,于 2007 年成 立“为民家电维修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 。服务队秉承“家电维修,党员先行,服务 大众,锻炼自我”的理念,以党员教育、业务学习、技能竞赛、关爱社会等多种形式提升学 生服务社会意识、增长动手实践能力,定期前往金华市各大院校、社区、街道、农村开展 家电义务维修活动。随着队伍的发展和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学生志愿服务在专业化程度、 个人权益保障、活动组织及合作平台等方面的问题都会对直接影响品牌效应的发挥,研究 构建一个专业与社会接轨、校内与校外联动、品牌与品质兼顾的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迫在 眉睫。 一、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的核心价值 (一)对接社会积极推动志愿服务,传播和谐互助正能量 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是政府职能部门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延伸,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发 展有重要意义。学生群体通过志愿服务深入实践,服务社会、服务群众,能加强党支部的 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拓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和成效, 从而发挥学生党员、专业能手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确保志愿服务规范有序进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结合志愿服务和学生群体的特点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和志愿服务工作, 是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岗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 和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三)促进了学生能力与爱好的有机结合,夯实学生成长发展需要 实践活动是高职学生提升技能的重要平台。构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必 须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切入点,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专业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志愿活动多数是在党委、团委的领导部署下展开,通过与社团、社区、 企业及福利单位等建立活动基地,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安排各类有特色的志愿者 活动,具体由院校两级的青年者志愿协会(大队)组织进行,实践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制约 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一)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长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参与面狭窄、信息流通不足等给志愿者参与服务增加 了难度,一些志愿活动的行政化、形式化也削弱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以“服务队”为例,大 部分活动形式简单、内容单一,一些志愿者单纯为了增加服务时长参与进来,没有起到锻炼提升的作用。 (二)志愿者队伍质量不稳定,缺乏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的系统培训 高职院校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参与缺乏自发自觉,且因三年学制、大三顶岗实习等教 学环节规划,高年级退社的情况较多,志愿服务队伍人员流动频繁。另外,志愿服务主要 面向地方社区、街道、农村地区开展送知识、送技术、送温暖等公益性项目,对志愿者的 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志愿者中除了少数骨干力量外,大部分缺乏动手 实践的经验,急需完善针对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培训机制 以保障服务品质。 三、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的具体路径 (一)以专业优势打造一块优质的志愿服务品牌 如今,品牌建设已成为各地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重点,一大批服务民生的特色品牌相 继形成,极大增强了志愿服务的社会效应,还使各种服务项目长期延续,保证服务品质的 同时也提升了志愿服务者的荣誉感。高职院校志愿服务要立足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围绕专 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服务活动,澄清服务理念,找准品牌定位,把志愿活动与 第二课堂、党团建设有机结合,打造社会普遍关注、学生积极参与的优质服务品牌。 “服务 队”自品牌创建以来,积极开展“送技术、送温暖、送服务”,以优质服务赢得村民们赞誉, 服务品牌口口相传。 (二)以社会需求搭建一个校内外联动的服务平台 志愿服务的目的不仅为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更是为了与市场接轨,满足社会需要。 现有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较多仅在寒暑期安排一次社会实践任务,服务社会效果不明显。 因此,落实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需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整合高职院校党团组织和校企合 作基地的优质资源,搭建校内外联动的服务平台。 “服务队”近年来坚持开展“三下乡”、周末 广场、 “啄木鸟”等志愿者系列活动,为市区 30 多个社区、20 多个乡镇设立家电维修站点免 费维修破损电器,围绕网站建设、微信使用、电子商务、电脑和用电安全知识等推广新媒 体技术服务;积极开展校镇合作,拓展学生实践和德育基地,持续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新 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金华电视台市民援助中心和 8890 便民服务平台紧密联系,在金 华市百余支志愿服务队中脱颖而出,2016 年荣获金华市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三)以规范机制M 建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健立完善的运作保障机制和科学的考评机制。一是根据服务项目的要求组建和培养 人数稳定、功力扎实、友爱互助的志愿者队伍,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二是建立信息 化平台完善过程管理,为考核提供依据,设置专项奖励定期对服务中的先进个人或集体进 行表彰,为评奖评优、入党考察等提供依据。三是积极开展专家讲座、技能竞赛、企业顶 岗实践等形式的交流活动,根据需要引入必要的礼仪、方言、急救、技能等专项培训课程。 四是加强媒体的宣传和成果的总结,团队当中做好精神和经验的传承。 “服务队”采用“服务 积分卡”记录志愿服务时长、服务内容、考核评价等,认定一至五星级党员志愿者,并在学 生奖学金评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有效形成了“奉献-积分-激励-奉献”的良性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1 志愿服务走向制度化(学雷锋 见行动) N,人民日报. 2017-3-8 . 2 赵颖.微公益视角下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常态化的思考J. 滁州学院学报. 2013(04). 基金项目: 本文系金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2016 年课题“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实证研究” (课题编号:Y104)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016 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实证研究以为民家电维修服务队为例”(课题编号:2016Y01)的 研究成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