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 1 单元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单元检测( (一一) )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考古发现在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这说明商朝农业生产主要依靠( )A奴隶制集体耕作B当时唯一的生产工具石器C生产工具不断改进D耕作技术不断改进答案 A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四百多把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在“贵族的一个圆穴里”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 A 项符合题意。2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欧洲中世纪农民耕田图A东周 B西汉 C唐朝 D明朝答案 C解析 图示农具是犁耕工具,曲线所圈部分的辕是弯曲的,与中国唐朝的曲辕犁比较形似,故 C 项符合题意。3荀子认为,如好好种田,可以亩产增收“数盆” ,等于一年收获两次。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重视( )A扩大耕地面积 B一年多熟制C增加从业人口 D精耕细作答案 D解析 扩大耕地面积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 A 项错误;一年多熟制与材料主题不符,故 B 项错误;增加从业人口,材料中没有提及,故 C 项错误;荀子认为好好种田,可以亩产增收“数盆” ,这体现了重视农业的耕作方式,也就是精耕细作,故 D 项正确。4(2017河池联考)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出现过工厂雇佣现象,唯独棉纺织业没有出现。 ”中国古代棉纺织业没有出现雇佣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2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C棉花主要是官营手工业D小农经济的阻碍答案 D解析 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以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故不利于雇佣关系的产生,故 D 项正确。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答案 C解析 江宁织造局由皇帝派人管理生产,可见其属官营性质,因此其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6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出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 )A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答案 A解析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国与西亚阿拉伯世界的交流密切。而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是为了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故选 A 项。7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城市商业发展繁荣C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D区域长途贩运兴盛答案 B解析 苏州作为江苏的大都市,除了货缎外各种用品一应俱全,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城市商业的繁荣,故 B 项正确。8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正面影响是( )A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3B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C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D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答案 A解析 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农民失去土地,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故 A 项正确。9 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意在强调( )A精耕细作 B重农抑商C垦荒开矿 D农工商皆本答案 D10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B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答案 D解析 经济作物增长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作物的增长必然会出现“棉争粮田”“桑争稻田” ,故 D 项正确。11乾隆年间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 ”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答案 A解析 从材料“计岁而受值者” “计时而受值者”说明农村存在农业雇佣关系;B 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排除;C 项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无法体现;D 项错在“根本”二字,过于绝对。12.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4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A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严格限制外商贸易答案 D解析 防夷措施是限制外国人在华经商,也就是严格限制外商贸易,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 题 24 分,14 题 16 分,共 40 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夫妻双双把家还歌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9 分)(2)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有何特点?(6 分)(3)试分析自耕农经济的利与弊。(9 分)答案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农业技术的主流是精耕细作。(2)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分工简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较少有商贸交流。(3)利:较稳定,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弊:比较脆弱,具有封闭性,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自给自足,较少进行商品交流,不利于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流,特别是到了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解析 第(1)问,要结合材料,从犁耕图和五谷六畜图中归纳出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征;从夫妻双双把家还归纳出“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和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要从“利”和“弊”两个方面去分5析。614(2017临沂高一检测)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平遥票号日升昌名扬九州,享誉全球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 ,使全国性的货币流通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促进了清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王夷典日升昌票号材料二 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组织上有新的变化。唐宋的飞钱、便换,至此形成票号、钱庄。行、团等行业组织发展成会馆、公所。这种行会性组织对本组织之外新设店铺有严格的限制需有人作保,交纳很多的银两作公费,并宴请同业,否则不准设店营业,对内控制也较强,规定了行规,违反行规者开会议罚,对外争议由本行“董事”出面交涉。所有这些特点都标志着城市商业已发展到一个更高更新的水平。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1)根据材料一,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日升昌票号”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创立的背景。(10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商业“新的变化” 。(6 分)答案 (1)地位:中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背景: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晋商等大商帮形成跨地区经营商业系统;现银交易的不便。(2)变化:形成票号、钱庄;行业性组织发展成行会性组织;行会有规范的管理、运作程序;行会的垄断色彩浓厚。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一“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 ”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二“唐宋的飞钱、便换,至此形成票号、钱庄” “行、团等行业组织发展成会馆、公所。这种行会性组织对本组织之外新设店铺有严格的限制需有人作保,交纳很多的银两作公费,并宴请同业,否则不准设店营业”等信息回答。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