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 债券品种分化加剧债券品种分化加剧宗军:当前对于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分歧,有观点认为已经走 过了调整的拐点,也有观点认为今年将是前高后低。各位专家对此怎么看? 吴之雄:总体上看,今年国内宏观经济会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首先,要明确近期经济企稳回升的核心驱动力。经济中确实出现部分新动能、新热 点,比如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等,但主要还是房地产和基建,也有机构提出库存周期。个 人认为,关键还是房地产,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提速,二是房地产对上下游带动明显,三 是房地产对土地出让、地方税收等贡献很大,为基建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房地产和 基建发力加快了部分行业去库存进程,随之而来的补库存相应表现为“库存周期”。 其次,在房地产、基建投资惯性和“库存周期”余温作用下,二季度经济问题不大, 但三、四季度增速应该会有回落。一是房地产行业泡沫严重,一季度密集出台大范围、强 力度的调控政策, 后续对房地产相关行业肯定会产生很大影响;二是基建扩张受到资金供 给限制,比如房地产调控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去年平台债规模创历史新高,目前政策却明 显趋紧;去年各种政府主导的开发基金如火如荼,但在金融去杠杆影响下,目前落地越来 越困难、成本越来越高;在 PPP 进度不及预期的背景下,原来地方政府主要通过打“政府 购买”的“擦边球”开展贷款等融资,近期“政府购买”政策明显收紧,影响地方财政的投放和 杠杆撬动能力。 最后,从政策意愿上看,中央将今年 GDP 增速目标定在 6.5%,低于去年,表明中 央无意将经济增速“硬挺”在过高位置,尤其是在货币、财政政策空间非常有限情况下。今 年经济增长“前高”已然确立,政策力度可能降低, “后低”可期。 张明:我认为当前济走势也是前高后低。 第一,虽然近期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很火爆,但 3.15 之后,房价调控政策不断, 监管有向三线城市蔓延的态势,预计房地产投资在今年下半年会有明显的下滑。 第二,基建投资今年前两个月表现非常好,但是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两点,一是基建 投资是名义增速,如果用剔除 PPI 的影响,实际增速并没有那么高。二是今年以来,一行 三会呈现金融强监管的态势,在强监管的政策之下,无论是地方融资平台还是一些地方的 企业想从影子银行体系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变得比较困难,因此今年的基建还是很难延续 的。 最后,当前强监管的政策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有明显上升,尽管这是一个短期利率, 但经过传导会影响到实体经济,所以银行间市场利率最后可能会导致实体经济成本的上升, 这也会导致经济增速下行,因此我的判断也是前高后低。 郭济敏:我认为二季度整个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平稳,下半年也不会很糟糕。其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目前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从实体经济来看, 都有助于提升大家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稳定或向好的预期。目前的经济数据显示制造业投资 已经开始回升了;政府现在也不再提传统支柱行业房地产了,重点强调要加快推进小城镇 建设、 “一带一路”等。所以说中国经济向下的动能不大。 从短期的经济周期来看,中国现在还处在主动补库存阶段,主动补库存阶段结束后 还会有一个被动补库存阶段,接下来才可能是下行阶段,而现在主动补库存还没有结束。 另外,从比较长的经济周期来看,根据我们的分析,现在朱格拉周期才真正开启。所以从周期角度看,中国经济往下走的可能性也不是特别大。 杨爱斌:我认为国内实际 GDP 增长在二季度仍将维持较高水平,如 6.8%左右;名 义 GDP 增长虽然也会维持较高水平,但从 2017 年 5 月左右将开始逐步回落。今年宏观经 济明显的压力最可能从三季度开始体现。 驱动上半年经济维持较高增长水平的动力,主要是信贷扩张维持在较高水准,导致 政府基建投资、PPP 投资比预期要高;房地产市场虽然出台了很密集的调控措施,但我们 发现从主要几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合同销售额来看,三四线城市销售数据较好,同时房地 产库销比严重偏低,所以未来房地产投资水平有望超出预期水平。此外,全球经济名义 GDP 的复苏态势,对中国的出口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国内经济的风险点主要是消费增长低于预期。譬如汽车消费在去年高基数效应下增 长放缓,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重启限购限贷后,销量大幅回落。短期内虽然不限购的三四线 城市销量暴涨能维持全国房地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但可持续性不强,预计下半年可能看到 全国房地产销售增长的回落,叠加防风险、去杠杆等金融政策,可能给经济带来下行压力。如果中国经济有超预期的表现,最可能是因为全球经济情况比预期要好,而中国出 口竞争力很强,出口有望出现超预期。我们总体更看好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的经济强劲 表现。目前的欧元汇率高估了欧洲各国大选的政治风险,但低估了欧洲良好的经济基本面。 欧元如果大幅度走强,将对中国的出口构成利好因素。 在去年 G20 杭州峰会上,各国央行和财长达成共识,认为货币政策宽松已经走到尽 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拐点。我觉得目前市场整体低估了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转 向紧缩的负面影响。无论特朗普新政的落实情况高于或低于预期,美联储都将根据美国经 济基本面来进行加息操作,目前市场隐含的全年 3 次加息预期是正常或可能低估的;市场 对欧央行可能的退出宽松政策预期严重不足,如果欧洲政治风险明朗化,美元指数有暴跌 风险。 日本经济长期压力依旧,但短期来看,日本经济也出现了复苏,但是对外需的依赖 比欧洲和美国更强。未来出口可能将继续带动出口并拉动日本 GDP 增长,个人消费存在好 转的趋势。如果日本亚行开始退出宽松政策,可能意味全球大国央行货币政策集体转向的 尾声。因为在全球高杠杆的背景下,紧缩货币政策的周期一般不超过 18 个月,过快紧缩将 导致全球经济重新受到压力。 宗军:补充一下,根据去年初步统计的结果来看,欧元区经济增长速度是超过美国 的。 牛玉锐:国债收益率曲线是根据债券市场价格信号采集编制出来的,是市场预期的 集中反映。2013 年人民银行调统司的课题成果显示,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 10 年与 2 年期 的期限利差可以提前一年较好地预测宏观经济景气度。根据这一课题成果,结合截至 2016 年底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数据来看,2017 年宏观经济景气度大概率是处于低位运行的态势, 底部反转向上的可能性较小。另外我们还发现,国债收益率曲线 10 年期和 2 年期的期限利 差也可以提前预测 CPI。从最新的数据来看,2017 年 CPI 很可能就在 2%附近,通货膨胀 的压力不大。 整体上看经济还是处于 L 形底的运行态势,但应该注意到 2017 年前 两个月的许多统计指标,与 2015 年和 2016 年三季度以前的数据相比出现了明显积极的变 化。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就是进出口,尤其是出口数据的好转。年初大家还非常关心出 口,因为都担心特朗普会不会跟我们打贸易战,从现在情况来看,中美双方还是朝着促进 贸易发展的方向在努力。目前看,投资在增长,外需方面也是好局面,从这两方面来看, 可以说当前是一个比较好的经济增长环境。此外,现在宏观政策方面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 变化,过去强调用货币政策来调控应对,但今年财政政策提得较多。可以看出,财政部门正在积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的积极财政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增 加财政支出,调结构和拉动需求。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居民收入。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举措。因为无论是从为供给侧改革提供相对好的发展环境角度,还是从宏观经济正常运行 的角度来说,都需要在需求端保持适度增长,所以我对当前宏观政策的效果是比较乐观的。 稍微悲观一点的因素就是消费这方面的数据。我们看到,社会零售总额一直没有明显的好 转趋势,不像其他的数据变化得那么明显,居民可支配收入这几年也没有明显的变化,这 是下一步需要继续观察的。 如果后续社会零售总额和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明显提升,那基本上可以判断 L 形就要往上翘了。我认为,比较乐观地看,2018 年应该可以确认这个趋势。总之,从整体 上看,不管是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还是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今年经济走势相对平稳, 而且稳中向好的趋势比较明显。 宗军:今年货币政策转向是市场很关注的一个话题,对于流动性的管理也很值得关 注。各位专家对市场流动性如何评价?认为货币政策走向有哪些值得提示的因素? 吴之雄:首先,央行货币政策向来是多目标的,对外要盯着汇率压力,对内要盯着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等,不同阶段、不同形势下政策侧重点不同,政策组合也 会前瞻性调整,目前处于“脆弱的平衡”中。 其次,二季度经济基本面应该不错,但后续乏力,同时汇率贬值和国内金融去杠杆 压力不减,加上地产泡沫亟需抑制等,货币政策将进入“观测期”,央行大概率会维持相对 紧平衡的货币政策。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今年贸易顺差和消费或不及市场预期。净出口方 面,前两个月出口有所好转,但进口上升得更快,考虑到减少中美贸易逆差是美国长期政 策着力点,以及“一带一路”峰会前后,中国大概率会在贸易政策方面向相关国家送上“礼包” 等因素,进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消费方面,房价走势对消费影响非常明显,毕竟决 定消费的因素不是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率,而是其未来预期现金流对负债的覆盖程度,而 本轮房价的暴涨对居民消费潜力透支很大。 再次,货币政策是相对紧平衡,而非绝对紧平衡,在基本面不稳的背景下,加息、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传统工具不太可能采用,但会继续“锁短放长”。虽然外汇占款在基础 货币投放中地位下降,但个人认为“普惠性”的降准可能性不大,基于 MPA 考核等的定向 降准和 PSL 等精准、定向货币投放工具运用会越来越多。 在流动性方面,预计二季度的流动性会比一季度好一些。首先,从供给方面看,二 季度是对美联储政策、金融去杠杆效果、经济基本面的评估观察期,加上通胀预期逆转, 央行“大动作”可能性相对降低;其次,从需求方面看,银行机构经历过一季度 MPA、LCR 等考核,而且考核情况应该会好于预期;非银机构经过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密集去杠杆政策 洗礼,如果没有特别大的政策变化,二季度的应急性冲击因素会比较少。虽然大家都比较 关注同业存单问题,尤其同业存单是否纳入同业负债,以及 MPA 考核结果影响等,但我 认为央行会充分考虑到经济基本面等因素,不会有流动性特别紧张的情况。 张明:今年我国政府有两个重要的政策目标,一是控风险,二是保增长,相对而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边际上看在下滑。因此,我们对货币政策的判断是,上半年中 性偏紧,下半年略松一点。 预计二季度货币政策还会偏紧,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在当前形势下,金融 去杠杆和控风险是政治任务;第二,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比较强, 这会传导影响国内的资本流动和汇率走势;第三,上半年通胀压力比较大,尽管目前 CPI 的水平比较低,但是 PPI 依然在高位;第四,目前经济增长的动能不错,周期性行业还没 有真正开始回落,企业利润也在高位。因此,我认为在今年二季度不会提高准备金率,也 很难去提高基准利率,但是央行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让银行间市场利率保持比较高的水平,有可能比一季度还要略高一点,但是不会高太多。 进入下半年,政策会发生变化,货币政策会略微放松,因为以上四个因素在发生变 化。 第一,今年上半年,一行三会都在强监管,但相互间的协调比较少,监管的叠加导 致银行间利率上涨非常快,这应该是央行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如果二季度银行间市场利率 继续向上,有一些方面可能会出问题,我比较担心的是中小银行,过去几年负债端主要依 靠发行同业存单和理财业务来扩张,资产端则不断加杠杆,利率上行会使中小银行面临较 大风险。对银行发生风险事件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警惕,会使一行三会加强协调,用 强监管来控风险的力度也会下降。 第二,我对美国经济短期的走势并没有那么乐观,主要有两点担心,一是美国股市 可能有调整的风险,一旦股市发生调整,消费的支出会下行。二是目前特朗普的国内政策全面受挫,奥巴马的t 保法案没有顺利取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