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苗族贵州苗族“添新米添新米”民俗调查民俗调查摘要:从江县加冕乡苗族的“添小米”仪式是当地的苗族人民为了祈祷家中病人早 日身体健康的一种民俗活动,通过祭祀仪式来驱赶病痛、祈祷先祖保佑家族成员平安、人 丁兴旺。仪式过程中有着浓厚的巫文化元素,为整个仪式添加了神圣而又神秘的色彩。 关键词:民俗活动;贵州苗族;调查报告 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传统的民俗节日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民俗活动“添新米”流行于贵州境内的从江、麻江、雷山等县城的部分苗族村落。在 加冕乡党翁村的苗族村落每一年都会举行“添新米”仪式活动,但举行仪式的时间是不确定 的,一般是在每年的五月下旬或六月初。并且每一次“添新米”要举行两次仪式过程,两次 仪式内容大致一样但会加入新的仪式道具,该项民俗活动有着一定的民俗研究价值。 一、举行仪式活动的条件以及准备工作 (一)举行仪式活动的条件 2016 年 6 月 8 号笔者到达加勉乡后来到田野报道人的家里,与其家人开始聊天。刚 好碰上报道人家里举行“添新米”的仪式活动,让笔者看到了一个神圣而隆重的仪式过程。 而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举行“添新米”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请祭师到家中举办仪式, 一是家族成员都已经收获了今年的新稻米,没有被吃过(其意为新收成的稻米家族成员还 没有用来做饭食用) 。二是举办仪式活动的主人家有人得了怪病(去医院找不到问题,身体 健康但有着奇怪的疼痛)有这些条件出现是,就会请村寨里德高望重的寨老或祭师来家里 进行仪式活动。 (二)仪式前的准备工作 每一年的民俗活动“添新米”一共要举行两次仪式,在开始仪式之前祭师要准备好相 关的祭祀物品和工具。第一次仪式活动的准备: 1.两个祭司的到来(主祭司和祭司) 2.祭司拿出两把拴好的去年的稻米放在胶纸上面 3.主祭司制作五个纸旗(竹签和普通的纸) 4.主祭司制作两枚用于占卜的竹卦 5.点燃三根香插在去年的旧稻米堆上 6.在稻米堆上放一个簸箕 7.在簸箕上面放风干鱼一个、钱两块、酒半碗、米五小堆、一点家常菜 8.主人家的全部成员都有在家(出去在外打工或读书的人员) 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之后,祭师就可以开始整个仪式活动了。 二、仪式过程 祭祀物品准备好以后,祭师会把主人家去年的旧稻米围成一个堆然后把簸箕放在上 面,再把风干鱼一个、钱两块、酒半碗、稻米五小堆、一点家常菜放进簸箕。并在五堆稻 米上面插上祭师制作的五个纸旗(竹签和普通的纸) ,祭师手里拿着一个纸旗。 仪式开始的时候,祭师要先拿着手中的纸旗在簸箕上方摇晃几下(其意是把不干净 的东西赶走)之后就开始念祭词。祭词的念唱时间为五分半中,在念祭词的过程中祭师也 会用纸旗在簸箕上方摇晃几次。在进行最后一段祭词的念唱时,祭师会把之前准备的新米 分别抓一些到簸箕里面的五堆新米上。这就意味着第一次仪式活动的结束。 第一次仪式活动结束以后,主人家就会杀死一头家里的小乳猪,然后把小乳猪处理好再煮熟,煮熟的小猪切成一块块的用来祭祀祖先,来祈祷祖先的保佑平安。准备好新的 祭品之后就开始第二次仪式活动,相比第一次仪式过程第二次仪式增加了新的祭品(乳猪 肉、从新点燃三支香、一大碗糯米饭。 )把猪肉放在三个瓷碗里,再把瓷碗放在簸箕开始祭 祀。第二次仪式开始了,祭师会把之前准备的新米分别抓一些到簸箕里面的五堆新米上。 这就意味着第二次仪式活动的开始。仪式开始的时候,祭师要先拿着手中的纸旗在簸箕上 方摇晃几下(其意是把不干净的东西赶走)之后就开始念祭词。主祭司念唱祭词,念完祭 词后主祭司把插在糯米堆上的“旗”、香、用于占卜的竹卦加上少许的糯米、猪汤一起丢进 火里烧掉(把祭品拿给祖先,喊他吃好喝好了就不要再来这个家了) 。烧了这些祭品过后整 个“添新米”仪式活动就结束了。 仪式过程中最神奇的地方莫过于用竹卦占卜了,每一次的仪式都会用占卜来预测这 次祭祀后是否会好转,祭师在占卜中要一直占卜直到两片都在上或都在下(一上一下是不 成功,两个一样才是成功) 。这个就决定了仪式中次数的不稳定性,一次占卜不成功就两次, 两次占卜不成功就三次,依次往下直到占卜成功为止。 而在仪式活动中每一个家族祭词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祭师会根据主要家的实际情 况来说明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在笔者这一次参与梁家的“添新米”中祭师念祭词讲的大概内 容是;“家里小娃不舒服,去医院看也看不好,米收获了、猪长大了,我们在这个地方杀一 只猪煮熟来给你老祖先,养你,你好吃好喝,莫要再来搞他们家那个小小的了(主人家的 小儿子) 。 ”通过祭师与祖先的沟通,让祖先吃好喝好以后送走祖先把病痛带走,不要再来主 人家乱搞了让它哪里来就回到那里去。 三、仪式活动后的安排 仪式结束后,祭师要把祭品分发给主祭司、祭司以及主人家里的小儿子三个人吃掉。 原因是祭祀中的祭品放在三个碗里,所以只能三个人吃,其他人是不能吃献祭的祭品的, 只能由他们三个人吃。而主人家里来的亲朋好友则是一起围在火炉旁聊天,主人开始准备 晚饭,晚饭是由小乳猪汤、猪血、韭菜、糯米所熬出来的粥,当地人叫“吃菜”。 仪式结束后的相聚应该是整个活动里最欢乐和惬意的时光,他们在一起一边喝酒、 一边吃菜,吃过之后亲朋好友开始聊天、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聊着自己最近的生活。等所有 的亲朋好友吃好以后,一年一次的“添新米”民俗就结束了,在亲人相聚之后又恢复到了平 静的生活。 四、结语 苗族“添新米”是一种具有祭祀性的民俗活动,其形式是完全自然生态的民间形式。 虽然在时间、地点、空间上有着很多的不统一性,但却有着相对完整的仪式流程以及计划安排。x 式期间浓罩着强烈的民族宗教色彩,以及渗透着民族认同的严肃性。 在民俗中无论是祭品的摆放、祭师的祭词念诵、还是仪式流程安排,都在向我们阐 释着他们的民族文化和信仰。民俗活动“添新米”是一个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活动,有 着民族文化的显性意义,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这一项民俗活动。 关注这一民俗活动,更多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来研究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并一直保护和 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 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