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 2 章章 生物的个体稳态生物的个体稳态章末检测章末检测( (二二)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B.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氧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中D.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解析 毛细血管内流动着血浆,外面流淌着组织液,而毛细血管壁细胞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故其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激素分泌直接进入血浆,血浆中也存在葡萄糖和氧气等物质,故它们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血浆中的蛋白质一般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其可以维持血浆渗透压;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但还需要其他器官、系统的参与。答案 B2.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成分/(mmolL1)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 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肝细胞中的 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穿过 6 层磷脂分子层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解析 细胞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其蛋白质含量最高,所以为细胞内液;为血浆,含有血浆蛋白等;为组织液,蛋白质最少。而肝细胞中产生的 CO2扩散到血浆中要经过肝细胞中线粒体两层膜和一层细胞膜,穿过毛细血管壁时要穿过两层细胞膜,所以至少穿过10 层磷脂分子层,由于上述的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所以与成分差异较大。答案 C2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解析 血浆与组织液、淋巴三者的相互关系可表示为:,所以正常情况下,淋巴不进入组织液,而是进入血浆中。答案 D4.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碳酸氢盐的形成C.麦芽糖的水解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解析 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中核糖体上完成的;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麦芽糖的水解是在消化道中进行的;血浆中的 H2CO3和 HCO是维持 pH 稳定的重要物质, 3H2CO3可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碳酸氢盐。答案 B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解析 食物残渣没有进入内环境,因此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无直接关系。答案 D6.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解析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3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答案 B7.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 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解析 A 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呈现外正内负的电位状态;B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会加大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动作电位会增大;C 中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D 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借助突触完成的。答案 D8.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 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 A、B、C、D 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解析 刺激 A 点,兴奋向右传导时,微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肌肉收缩,兴奋是否向左传导无法判断。刺激 B 点,兴奋双向传导时,微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肌肉收缩;兴奋只向左传导时,微电流计指针也偏转,肌肉不收缩;兴奋只向右传导时,微电流计指针偏转,肌肉收缩。刺激 C 点,兴奋双向传导时,微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肌肉收缩;兴奋只向左传导时,微电流计指针偏转,肌肉不收缩;兴奋只向右传导时,微电流计指针偏转,肌肉收缩。刺激 D 点,兴奋双向传导时,肌肉收缩,微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兴奋只向左传导时,微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肌肉不收缩;兴奋只向右传导时,微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肌肉收缩。答案 A9.下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反射弧中,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B.相邻神经元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以便于兴奋的传递C.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胞体D.轴突末端细胞质中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可引起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解析 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则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相邻神经元之间存在突触间隙,而且突触组成是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4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是由神经递质的种类决定的。答案 D10.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解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以通过测定反射能否进行,从而确定反射弧的完整性,其中的神经中枢包括低级神经中枢(如脊髓)和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检查血细胞的数量可测定炎症或其他血液病等。答案 B11.为探究肾上腺素对鱼体体色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向 5 尾体色一致的小型鲫鱼腹腔内注射 0.5 mL 肾上腺素溶液,然后置于背光处,2 h 后发现鲫鱼肤色变淡。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多选)( )A.实验变量是肾上腺素,观测指标是肤色深浅的变化B.缺少对照组,对照组应与实验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可以得出肾上腺素使皮肤色素细胞减少的结论D.为使实验现象明显,应选择肤色较浅的鱼作为实验材料解析 生物实验必须要有对照实验,此题实验组为注射肾上腺素的一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由于缺少对照,不能得出 C 项的结论,为使体色变化明显,应选用体色较深的鱼作为实验材料。答案 AB12.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 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 B.C. D.解析 逐条分析如下:当大量出汗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体内水分减少,应通过抗利尿激素作用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此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下丘脑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而人体的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所以冷觉与热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会通过神经支配胰岛 A 细胞分泌更多的5胰高血糖素来恢复血糖浓度。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当人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此处会兴奋产生渴觉。答案 D13.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 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患者不能写字,视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答案 B14.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 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a B.b C.c D.d解析 根据体液免疫过程可知,a 表示 T 淋巴细胞,b 表示 B 淋巴细胞,c 表示浆细胞,d表示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可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答案 D1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B.记忆 T 细胞经相同抗原刺激,可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的抗体C.人体的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细胞免疫主要通过 T 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解析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需要经过吞噬细胞处理、T 淋巴细胞的传递,刺激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但是有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A 项正确;记忆 T 细胞经相同抗原刺激,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而记忆 B 细胞经相同抗原刺激后,才可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并分泌抗体,进行体液免疫,B 项错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中均可发挥作用,C 项正确;细胞免疫过程中主要依靠效应 T 细胞(由 T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杀伤靶细胞,同时可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其他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D 项正确。答案 B616.藿香中提取的某种物质可以抑制昆虫产生某种激素,将它喷洒在一些害虫身上,害虫会过早地蜕皮,发育成无生殖能力的成虫。这是因为( )A.昆虫体内缺少保幼激素B.昆虫体内缺少蜕皮激素C.昆虫体内缺少脑激素D.昆虫性外激素分泌减少解析 保幼激素具有保持幼虫性状,抑制成虫性状出现的功能,当这种激素减少时,昆虫会过早蜕皮;供选项 B 和 C,这两种减少时,不会促进幼虫蜕皮。性外激素是在体外起作用的激素,与昆虫的发育无关。答案 A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 2,4D 浓度相同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 B. C. D.解析 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 2,4D 浓度,可以有高于和低于最适浓度的两种不同的浓度。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确实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这是因为无重力作用,不能引起生长素由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答案 A18.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进行对照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进行对照D.图中向光弯曲生长的是解析 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的实验应将胚芽鞘的不同部位进行遮光,然后同时进行单侧光照,所以就图示来讲可设置两组。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是单侧光照,所以此实验应设置均匀光照(或无光照)与单侧光照进行对照。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因是尖端感光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以可设置探究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内因。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有。答案 A719.农田中的农作物大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