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护理工作的 职业危害与防护张婧现代流行病学指出,职业对人群的 疾病和健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疾病 和健康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分布不尽相同 ,往往与所处的职业环境有关。护理工作常见的职业危害医源性感染的损伤 生物性因素引起的职业危害化学性因素引起的职业危害其他危险因素引起的职业危害 医源性感染的损伤医源性损伤主要是指锐器伤。锐器伤是一种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的 意外伤害,是医疗和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 伤害,是危害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导 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锐器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针刺伤,玻璃划伤等 。针 刺 伤发生针刺伤的途径主要有:处理用毕锐器 时,加药过程中,穿刺过程中,分离针头,操 作后重套针帽,拔针等。因此,在这些操作中 ,就更需要注意防护。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多数情况下被忽视, 很多人认为一些小伤不会造成什么,据调查, 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 由针刺伤所致。 针刺伤后当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立即挤压伤口,使血液流出,用流动的水冲洗5分钟以上,用碘伏、酒精消毒,必要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预防针刺伤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避免将用过的针头再套回针帽,如果一定要套回针 帽,则采用单手技术,以免刺伤自己的手。 不要将注射器传递给别人,在处理前,不要将针头 和注射器、输液器分开。 养成用钳子取污染针头和尖锐物的习惯,尽量减少 接触锐器的机会。 针头、刀片、缝合针用过之后应立即置入坚固、耐 刺、防渗漏的容器内。生物性因素引起的危害主要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 等引起的感染,或接触各种感染性体液而 引起的感染。生物性危害因素不仅危害医护人员的 健康,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 普遍性预防措施安全处置锐利器具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认真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病 人中传播和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 很容易地用肥皂和水清除干净。 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措施 。常用防护措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 安全处置废弃物化学性因素引起的危害主要来自抗肿瘤药和消毒制剂:l 多数抗肿瘤药为细胞毒剂,对实验动物具有毒性、致畸形、致 突变和致癌性。 因此,护士在接触抗癌药物时,如不注意防护 会给自身带来危害。 l 护士经常接触的消毒制剂如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甲醛、过氧 乙酸等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刺激性,在杀灭细菌的同 时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尤其易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而产生危害。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护理人员在配制化疗药物时,应先带好口罩、 手套,穿隔离衣,尽可能使用层流净化安全舱或安全 柜;打开安瓿时,需用纱布包住,以免次破手套或刺 伤皮肤;抽吸药液时,尽量避免药物外溢,往安瓿内 注入溶剂时,不要使瓶内压力过高。如不慎将药液溅 到皮肤上,应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果药液溢出到桌面 ,应用纱布吸附药液,再用清水冲洗被污染表面。化学性危害的防护护士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应注意防止过敏和对皮肤、黏膜造成的刺激;使用时应穿戴个人保护装备,佩 戴手套等;使用化学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的时候注意通 风,降低空气中化学消毒剂的浓度,减少刺激。并注意 在浸泡消毒物品时要加盖密封;保存消毒剂时,要根据各种消毒剂化学性质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 其他危险因素主要为运动功能性损伤和物理刺激l 运动功能性损伤最为典型的当属腰背痛是一种职业 相关性疾病,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疼痛和运动功能 障碍l 物理刺激主要为无防护接触放射线及电离辐射 其他危险因素的防护搬抬病人或帮助病人翻身时,要正确运用人体力 学原理及技巧,保持身体的正常平衡,避免肌肉损伤可能受到各种电离辐射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回避, 如果患者病情不允许护士离开的情况下,护士应穿戴隔 离衣、防护服。紫外线照射消毒时,应尽量避免靠近或进入房间,待消毒时间结束后再进行必要的操作。 谢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