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检测试卷单元检测试卷( (一一)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 ,回答 12 题。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间有着从属关系B各区域是按照特定指标划分的C各区域没有任何联系D各区域间有明确的界线2图示各个区域( )A从区域类型看属于功能区B空间尺度较小,描述内容较宏观C面积、范围经常变化D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答案 1.B 2.D解析 第 1 题,图中气候区是按照降水和气温的特征(特定指标)划分的,B 项正确;各区2域间不存在从属关系,A 项错误;区域具有开放性特点,彼此间并非没有联系,但气候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C、D 项错误。第 2 题,气候区一般是在降水和气温的基础上按照自然要素划分的,不属于功能区,A 项错误;区域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内容越宏观,B 项错误;区域面积和范围相对固定,内部特征也相对一致,C 项错误、D 项正确。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 35 题。3以上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4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5这种划分主要体现的区域特点是( )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阶段性答案 3.C 4.A 5.B解析 第 3 题,由题干可知四类主体功能区是按综合指标划分的。第 4 题,功能区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区域内部具有统一性,但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所以各区域的开发政策和措施不同;区域间界线不一定是明确的,如生活区、文化区等,只有行政区界线是明确的。第 5 题,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差异性。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植被相互作用图” ,完成 67 题。6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37该示意图体现了( )A区域差异性B区域整体性C区域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答案 6.B 7.B解析 第 6 题,结合该区域农业系统水、气、植被相互作用图所反映的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各环节名称。第 7 题,该图示反映了区域内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是区域整体性的表现。(2017南京市程桥中学期中)读“我国局部地区方言区分布图” ,完成 89 题。8对图中方言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一定的面积范围 B按综合指标划分C区间界线明确 D区内没有差异9与我国北方相比,南方方言区种类多,分布范围小,影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C地形 D历史答案 8.A 9.C解析 第 8 题,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A 对。方言区是以单一指标划分的,B 错。方言区间的界线具有过渡性质,C 错。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差异,D 错。第 9 题,北方地形较平坦开阔,便于交往,语言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别不大;南方地形多丘陵山地,交通闭塞,稠密的水系使得聚落较分散,因而语言种类繁杂。选 C。(2017淮安市清江中学期中)江苏省可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1011 题。410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A开放性 B整体性C差异性 D联系性11图中地区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地区流向地区 B地区流向地区C地区流向地区 D地区流向地区答案 10.C 11.A解析 第 10 题,读图可知,苏南、苏北、苏中三个区域的面积、人口、城市化水平均存在差异,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选 C。第 11 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按由高到低排序为:苏南苏中苏北。所以人口主要从苏北、苏中流向苏南,即地区流向地区,选 A。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据此回答 1214 题。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平原丘陵海拔较低高原山地高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外流河内流河多冰川植被和土壤森林黑土、褐土、红壤下的土壤草原发育冻土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海拔12.表中空格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513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热带气旋的形成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4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降水丰富 热量充足 光照充足 气温日较差大 土壤肥沃 灌溉水源充足A BC D答案 12.B 13.D 14.D解析 第 12 题,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的气候、植被等差异,体现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所以表中空格是热量。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热量、水分,B 对。第 13 题,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环流影响,季风环流是冬夏季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结果,D 对。第 14 题,西北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对。西北地区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对。D 对。读下图,完成 1516 题。15下列问题中,图示区域表现比较突出的是( )A劳动力资源短缺 B煤炭资源日趋枯竭C土地资源减少 D地质灾害日益频繁16有利于该地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A BC D答案 15.B 16.D6解析 图示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区内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开采,煤炭资源日趋枯竭。为解决资源枯竭的问题,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增强创新能力。俗话说“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据此完成 1718 题。17四川人、湖南人、贵州人喜辣、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A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B自然条件特别适宜种植辣椒C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D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18上述省份都位于( )A季风气候区 B干旱、半干旱地区C珠江流域 D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答案 17.D 18.A解析 第 17 题,湖南、贵州、四川等地空气潮湿,食用辣椒可以祛湿,这是地理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选 D。第 18 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南、贵州、四川都位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 正确,B 错误;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D 错误;湖南和四川属于长江流域,C 错误。选 A。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 50300 毫米。读图,回答 1920 题。19图中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地 B地C地 D地20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7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答案 19.C 20.C解析 第 19 题,根据经纬度,图示区域是天山山脉西部,图中地,地、地地形较平坦,抬升作用小,降水较少,A、B 错。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强,年降水量最多,C 对。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最少,D 错。第 20 题,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林地面积小,D 错。土地主要以荒地为主,A、B 错。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是荒地草地耕地,C 对。2017 年 3 月,沙特国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沙特与中国央企签署价值高达 650亿美元的合作项目。读图完成 2122 题。21中沙合作最不可能开展的项目是( )A建石油化工厂 B修建道路和港口C开发水能资源 D商业房地产开发22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为热带荒漠,但半岛的西南部有热带草原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受暖流影响 B受地形影响C东南季风影响 D多气旋活动答案 21.C 22.B解析 第 21 题,沙特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因此建石油化工厂有可能是合作项目,沙特交通建设和商业房地产开发较为落后,我国交通建设和建筑业的技术水平较高,因此两国可以在交通以及商业房地产开发上开展合作;沙特境内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水能资源贫乏,因此中沙合作开发水能资源可能性小。故选 C。第 22 题,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西南部由于海拔较高,有地形雨且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因而相对湿润,有热带草原分布。故选 B。8敕勒川中对内蒙古草原的描述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据此完成 2324 题。23说明当时内蒙古草原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24当时该地的人地关系是( )A基本协调 B开始明显不协调C污染严重 D生态破坏严重答案 23.A 24.A解析 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处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的初期阶段。(2017扬州市扬州中学月考)下图为“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 2526 题。25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土地、生物、资本和科技进步。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甲土地 乙生物 丙资本 丁科技进步A BC D26图示社会发展阶段中( )原始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较小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取决于土地区位和用途工业文明阶段主导经济增长的要素是科技进步环境文明阶段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A BC D答案 25.C 26.D解析 第 25 题,在原始社会,生物的分布对人类发展影响大;农业文明时期则为土地;工业文明时期经济增长各阶段影响的主导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初期资本是最关键因素,随着9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的影响力也在下降;环境文明时代由于环保意识提高,科技影响人类的发展。故判断甲生物、乙土地、丙资本、丁科技进步。第 26 题,在原始社会,人类崇拜和敬畏自然,依靠自然,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小;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各阶段影响的主导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开始是资本和土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资本和土地则相反。随着人地矛盾的激化,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2017盐城市阜宁县期中)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据此回答 2728 题。27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A BC D28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 27.C 28.D解析 第 27 题,读图可知,阶段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最大,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最小,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阶段第二产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