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313 课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按时间线索梳理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结合国际环境,认识我国发展科技的背景和影响。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知识点一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果断作出发展“_”的战略决策。(2)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_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成就领域时间成就意义_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核技术及和平利用 20 世纪 90年代先后建成秦山、_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为国民提供电力20 世纪 60年代初仿制_成功导弹1964 年自行设计制造的_试验成功我国国防力量进一步加强空间技术_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2“_”发射成功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003 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_成功升上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知识点二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1)中国人口众多,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2.过程(1)1964 年,袁隆平发现_水稻。(2)1973 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 。(3)2001 年,袁隆平获得“_” 。3.评价(1)地位: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_的第一人,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2)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_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知识点三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开始: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开始研制。(2)成就:1983 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 _”计算机。1993 年,中国成功研制每秒运算 10 亿次的“_”巨型计算机。(3)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4)意义:加速了国家_发展。2.生物技术(1)成就:1965 年,人工合成_在中国首次实现。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20 世纪末,中国在依靠_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3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意义:开辟了人工合成_的时代。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图解历史】 “两弹一星”战略的实施及意义【误区警示】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指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指人造地球卫星。【历史纵横】 (教材第 93 页)这段文字说明:为了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科技竞争力,中国制定并实施了“863 计划”和“星火计划” 。这些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中国高新技术的研究水平和开发能力。目前,在原子能、航天、高能物理、生物、计算机技术等方面,中国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误区警示】 “神舟五号”飞船飞行的成功,表明中国成功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表明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图解历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1.(1)两弹一星 (2)核武器 2.1964大亚湾 近程导弹 中近程导弹 1970东方红一号 五 杨利伟 三4知识点二2.(1)天然杂交 (2)南优 2 号(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1)水稻杂交优势 (2)世界性饥饿知识点三1.(2)银河号 银河号(4)信息化 2.(1)结晶牛胰岛素 基因工程 (2)蛋白质 主题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史料探究1.“两弹一星”史料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注:可结合国内外政治形势理解研究原子弹的必要性。思考 中国领导人在当时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什么?依据当时形势说明理由。提示 决策:发展“两弹一星” 。理由: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2.载人航天史料 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航天科技取得的创新成果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创新信念和信心,为全社会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激励。2016 年 12 月 21 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天宫二号5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的讲话注:“鼓舞”和“激励”体现了影响。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载人航天科技成就的影响。提示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激励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3.杂交水稻史料 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注:第二次绿色革命由世界粮食理事会第 16 次部长会议于 1990 年首次提出,设想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国际力量,为发展中国家培育既高产又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物新品种。思考 据上述史料指出,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有何重大意义?提示 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史论形成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时期背景侧重点影响20 世纪 50年代至 70 年代(1)美国敌视新中国,想要扼杀新生政权;(2)20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提高国防实力(1)巩固并维护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环境;(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 世纪 80年代以来(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3)改革开放日益深化(1)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际卫星的发射市场等;(2)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名家论史 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就及影响观点:“这表明中国已成为 21 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 ” “中国已成为第6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美国大学太空政策专家麦柯迪导读: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步入先进国家行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其成功能够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为人类造福。主题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史料探究1.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史料 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注:中“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自力更生”和中的“经济发展”体现了科技成就发展的原因。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提示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经济实力的增强。2.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作用史料一 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行业、新材料、生物技术、钢铁业、通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每投入 1 元就可以获得 712 元的回报。注:中“带动了” 、中“回报”体现了科技发展的作用。思考 (1)依据史料分析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起的作用。提示 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史料二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注:“民族自豪感”体现了科技成就的作用。思考 (2)史料中的评论体现了什么?提示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史论形成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1)政治: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和平的环境;打击7了大国强权主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经济:带动了相关领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3)社会生活:科技成就振奋了民族精神,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拓展延伸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2)党的坚强领导,中共中央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4)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5)20 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科技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2016新疆学业水平考试)1964 年 10 月 28 日, 澳门日报发表评论说:“这次实验的成功,它显示出中国国际力量已进一步加强。 ”材料中的“实验”指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银河号”研制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实现解析 由“1964 年” “中国国际力量已进一步加强” ,并结合选项分析可知, “实验”是指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答案 A2.(2017山东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20 世纪 60 年代导弹发射成功B.1964 年原子弹爆炸成功C.1970 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2003 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选 C 项。 答案 C83.(2017江苏学业水平考试)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我国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以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C.杂交水稻“南优 2 号”选育成功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解析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1964 年,故 A 项错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是在 1970 年,故 B 项错误;杂交水稻“南优 2 号”选育成功是在 1973 年,故 C 项错误;“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是在 2003 年,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后所取得的成就,故 D 项正确。答案 D4.(2017四川学业水平考试)1950 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 141 千克,1998 年达到450 千克,增长了 2.2 倍。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华罗庚解析 由材料中水稻产量的提高可知是指袁隆平,钱学森和邓稼先研究的领域是核技术,华罗庚研究的是数学领域。答案 A5.(2017安徽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某校举办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科技成就展。下列成就最有可能入选的是(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解析 结合材料中的时间“改革开放以来”这一信息,排除 A、B、C 项;“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是在 1983 年,故选 D 项。答案 D6.(2017甘肃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中国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这项成就的取得是在下列哪个时期(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9C.“文化大革命”时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