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章第五章 章末检测章末检测(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1.图中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A.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B.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C.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D.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2.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他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河流水位降低 土壤肥力下降A. B. C. D.解析 第 1 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第 2 题,如果当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错误,正确。答案 1.A 2.D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下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 34 题。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循环的过程B.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C.如果环节循环速度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受阻4.有关作用于环节的人类活动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降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解析 第 3 题,反映了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循环的过程,故 A 项错误;环节表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氧化物排放到大气圈中,会导致大气污染加重,故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B 项正确;碳排放速度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关,故 C 项错误;人类无法改变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故 D 项错误。第 4 题,人工降雨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格局,故 A 项错误;建设水电站后会减少洪涝灾害,故 B 项错误;发展火电会导致温室气体增多,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故 C 项正确;北京冬季燃煤取暖会导致大气污染,故 D 项错误。答案 3.B 4.C下图为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 56 题。5.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6.影响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解析 第 5 题,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是水分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 6 题,纬度发生变化,热量发生变化,自然带也随着变化。答案 5.B 6.A下图示意南美洲局部区域。读图,完成 78 题。 37.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8.自然带出现在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受地形、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B.受地形、信风和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D.受信风和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解析 第 7 题,图中自然带的变化,大致是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 8 题,甲地所处纬度较低,位于热带;沿岸有自北向南流动的巴西暖流,增温增湿,同时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答案 7.A 8.B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丙地此时炎热干燥。读图完成 910 题。9.若 a 表示洋流流向,b 表示盛行风向,c 表示昏线, d 表示等温线,则其中绘制错误的是( )A.a B.b C.c D.d10.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地形 洋流A. B. C. D.解析 第 9 题,读图可知丙地位于非洲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说明为南半4球的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则图中 c 表示晨线,而不是昏线。第10 题,甲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同时受沿海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乙地位于南非高原,地势较高,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所以两地自然景观差异大。答案 9.C 10.B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 1112 题。1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 X 方向热量增加 B.沿 X 方向降水增加C.沿 Y 方向热量增加 D.沿 Y 方向降水增加1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 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 亚热带硬叶林解析 第 11 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 X 方向热量减少,沿 Y 方向降水增加。第 12 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 11.D 12.A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 1314 题。13.兰萨罗特岛( )A.热带雨林广布 B.淡水资源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 D.受暖流影响大14.兰萨罗特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解析 第 13 题,板块交界处地壳多裂隙,岩浆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第 14 题,特有动5物种属比例较大,说明物种交流机会较少,结合图示兰萨罗特岛的海陆位置特点,判断 B 选项正确。答案 13.C 14.B 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下表,回答 1516 题。深度(cm)N(mg/kg)P(mg/kg)Na(mg/kg)Mg(mg/kg)0128340301020912654510508428356815.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A.N B.P C.Na D.Mg16.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A.地下水位下降 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肥力下降 D.盐碱化加剧解析 第 15 题,由表中各个元素在不同深度的指标变化可知,N 元素、P 元素和 Mg 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大,淋溶程度不大;Na 元素由表层到深层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由表层通过淋溶作用转移到深层的 Na 元素的程度最高。第 16 题,土壤的淋溶作用是土壤形成作用的一个方面。指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随着淋溶作用的进行,土层逐步酸化;地下水位下降与淋溶作用关系不大;水土流失是外力作用导致土体及营养物质的减少,淋溶作用是土体内部物质的迁移;在湿润地区的土壤剖面上部,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淋溶,使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微土粒遭到淋洗,并逐渐形成土色变浅、质地变粗、酸度加大、肥力较低的土层。答案 15.C 16.C(2017课标全国)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719 题。17.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618.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19.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解析 第 17 题,由材料可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拍摄照片时间是2017 年 3 月 25 日,是春分日过后,此时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故该城市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而常绿阔叶林一年四季都能生长;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植被没有常绿硬叶林。第 18 题,由材料可知,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是数年前按同一标准栽种的常绿灌木, “灌木修剪齐整”一侧说明定期管理, “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说明无人管理,故该造成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行政管辖不同;道路两侧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类型、景观规划应相同;栽种标准一致,并非是居民爱好差异造成的。第 19 题,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故气温(热量)条件影响植被栽种的范围,在降水少的城市通过浇灌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光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生长状况,不影响植物的类型;土壤影响植物的长势,不影响植物的类型。答案 17.B 18.D 19.A (2018徐州高一检测)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 2021 题。20.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 D.荒漠21.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解析 第 20 题,该山地位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山地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谱一致,所以甲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第 21 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带为荒漠草原。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答案 20.B 21.A下图为位于 42N 附近的我国某山地北坡自然带谱分布图。读图回答 2223 题。722.该山地为( )A.天山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 D.阴山23.该山地 1 800 m 以上的岳桦林是一种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以下不属于其生长习性的是( )A.耐旱 B.耐寒 C.抗风 D.耐贫瘠解析 第 22 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山山麓自然带为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所以排除阴山和天山,因为阴山山麓自然带为草原带,天山山麓自然带为荒漠带;由该山地位于 42N 附近可排除小兴安岭,因为小兴安岭大约位于 46N52N。第 23 题,岳桦林位于山地北坡海拔较高处,因位于阴坡,蒸发较弱,所以其生长习性与耐旱无关;这里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岳桦林能耐寒;这里地形坡度大,山地土层薄,土壤贫瘠,表明岳桦林能耐贫瘠;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主要是为了不被风折断或拔起。所以 A 正确。答案 22.C 23.A 下面的图 a 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图 b 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 题。24.图 b 中序号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25.形成图 b 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8解析 第 24 题,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类型与所在地区水平自然带一致,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这里的水平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所以图 b 中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虽然位于赤道附近,但高山上有永久积雪和冰川,所以对应的自然带为积雪冰川带。A 选项正确。第 25 题,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降水等,该山位于赤道附近,南坡与北坡热量条件差别不大,但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答案 24.A 25.B 二、综合题(共 50 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下图为东南亚简图,C 岛是火山活动较多的地区,共有 1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