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7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5页 / 共77页
第6页 / 共77页
第7页 / 共77页
第8页 / 共77页
第9页 / 共77页
第1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 表面积:63716371千米千米 约约4 4万千米万千米 5.15.1亿平方千米亿平方千米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仪的形状:正圆球体)3.纬线:形状是圆;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到两极 缩小为点);指示东西方向;且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4.经线:形状是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且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 5.5.经纬度的划分、四个半球的划分经纬度的划分、四个半球的划分重要纬线重要纬线赤道的意义: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地球仪上的0度纬线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南北纬度的分界线一年中春分、秋分,太阳两次直射 赤道,此时地球昼夜平分。赤道上各地全年昼夜平分经纬网中经纬度的判定方法经纬网中经纬度的判定方法判断经纬看度数判断经纬看度数( (变化变化) ), 向东向东( () )增大为东经增大为东经( (E E) ) 向西向西( () )增大为西经增大为西经( (W W) ) 向南向南( () )增大为南纬增大为南纬( (S S) ) 向北向北( () )增大是北纬增大是北纬( (N N) )某地点所在半球的判定方法某地点所在半球的判定方法北纬即在北半球,北纬即在北半球, 南纬就在南半球;南纬就在南半球; 东经大部东经大部( (在在) )东半球,东半球, 西经大部西经大部( (在在) )西半球;西半球; 2020度西经度西经( (位于位于) )东半球;东半球; 160160度东经度东经( (位于位于) )西半球西半球 。(0- 160oE)(20OW- 180O)例3.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经线和纬线都是圆C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例4.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是 和 ;南北半球的 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是 ;热带和温带的分界 线是 ;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例1.下列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C.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D.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例2.下列不能作为证明地球形状证据的是 A.月食 B.海边看远方来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C.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D.太阳东升西落ADC90900 0 N N90900 0 S S0 00 030300 0 N N60600 0 N N60600 0 S S30300 0 S S高纬度高纬度高纬度高纬度 中纬度中纬度中纬度中纬度高中低高中低 纬度的纬度的 划分:划分: 低低 纬纬 度度低低 纬纬 度度66.566.50 0 N N66.566.50 0 S S北 极 圈南 极 圈90900 0 N N90900 0 S S0 00 0赤 道特殊的特殊的 纬线:纬线:23.523.50 0 N N23.523.50 0 S S北北 回回 归归 线线南南 回回 归归 线线赤 道热 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一年两次 太阳直射 现象终年 炎热既无太阳直 射,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既无太阳直 射,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四季 分明四季 分明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终年严寒五带的特征五带的特征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地球地球自转自转运动运动地球地球公转公转运动运动 绕转中心绕转中心运动方向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周期 地理意义地理意义 ( (产生的产生的 自然现象自然现象) )地轴太阳(轨道:椭圆)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 俯视地球逆时针旋转; 南极上空顺时针旋转)自西向东自西向东一天一天( (约约2424小时小时) ) 一年一年( (约约365365天天) )昼夜交替、时间差昼夜交替、时间差 ( (太阳东升西落太阳东升西落) )四季变化、五带四季变化、五带 的划分的划分( (昼夜长短昼夜长短 变化变化; ;一年中正午太一年中正午太 阳高度的变化阳高度的变化) )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 :地球公转时地球公转时, ,地轴地轴是是倾斜倾斜 的的, ,而且它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西东地球自转及自转及 意义意义( (图示图示) )地球是不 透明球体地球自转地球产生现象时差时差( (偏东地偏东地 点时刻较早点时刻较早) )昼夜交替昼夜交替 ( (太阳东升西落太阳东升西落) )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 (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 (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公转 (图示)(图示)(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昼最长,正午 太阳高度最大,北极 圈内极昼范围最广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正午 太阳高度最低,北极 圈内极夜范围最广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春分(昼夜平分)夏至(昼最长)秋分(昼夜平分)春分冬至(昼最短)春分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太阳直射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 ,北半球昼北半球昼 长夜短长夜短,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地面得到热量较多;地面得到热量较多; 秋分秋分冬至冬至春分: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南半球, ,北半球昼北半球昼 短夜长短夜长, ,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地面得到热量较少。地面得到热量较少。昼渐长昼 渐 短昼 渐 长夏至四季的形成原因四季的形成原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轴是倾斜的地轴是倾斜的太阳直射点在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之南北回归线之 间来回移动间来回移动正午太阳正午太阳 高度不同高度不同白昼长短白昼长短 不同不同同一纬度地区同一纬度地区 不同的时间内不同的时间内地面得到地面得到 太阳光热太阳光热 多少不同多少不同形成四季的变化世界等温线的分布 : 从赤道向两极递 减地球上的五带: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热 量多少不同,冷热有差别同一时 间内 不同纬 度地区阳光照射 情况不同五带的 划分地球地球倾斜着身倾斜着身 子绕太阳公转子绕太阳公转1.此时是北半球( )节气的日照情况. ABC答案要点:夏至时,越往北白昼越长,黑 夜越短,A点在最北端,因此白昼最长。夏至ACB DEF A FD D E EF FB EB E2.处在白昼的地点是( );处在黑夜的地点 是( ). 3.各点中,( )的 白昼最长,( )的 黑夜最长,昼夜等长 的地点是( ) A BCD1.这是( ) 节气的日照情况, 此时是( )月( )日或( )月( )日,A地昼夜( ) 2.BCD三点 中,先进入黑夜 的是( ) 3.位于赤道上的 点全年都是昼夜( )春分或秋分3 32121等长D等长23239 9答案要点:春分或秋分时,太 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地球公转产生 .昼夜更替 .四季变化 .太阳的东升西落 .全球气候变暖 2.有关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形成了四季 B.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C.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 D.地球既自转又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3.对右图中昼夜说法正确的是 .北冰洋是黑夜 .南极洲在白天 .印度洋是白天 .太平洋在白天 4.对右图中季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东京是春季 .济南是夏季 .悉尼是夏季 .无法判断BDDB3.关于右图中地区昼夜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北冰洋是黑夜 南极洲在白天 印度洋是白天 太平洋基本在白天 4.此时,关于右图中 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东京是春季 济南是夏季 悉尼是夏季 无法判断5.下面四幅图分别是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图中箭 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是东半球,箭头表示的方向是正确的 B. 是西半球,箭头表示的方向是正确的 C. 是北半球,箭头表示的方向是正确的 D. 是南半球,箭头表示的方向是正确的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D6.2012年夏天,将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第三 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关于伦敦的经纬 度位置图示正确的是A B C DC7.当太阳直射情况如图乙所示时,则地球公 转到在图甲中的位置是 A B C DA2011年12月10日20点45分,近10年最完美的月 食亮相济南(3640N,11702E)夜空。据甲 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甲中标注济南的位置,并判断济南所在 的半球和温度带?写出济南此时的气候特征。 2.济南市民在观看月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 置大约是乙图中的 点和 点之间. 甲图乙图AB3.判断12月10日这一天济南的昼夜长短情况。 4.此日正午时分,济南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图最 相似。A5.济南春季某一天的天气 预报如右图: 这一天是否适合去南郊爬 山踏青,说明理由。 6.2013年1月23日下午我们地理考试,请问这 一天地球在公转图中什么位置,昼夜长短情况 、气候特点如何?(1)在图中适当位 置绘出地球公转方 向和地球自转方向 及太阳直射光线。 DABC(2)当地球位于A点时,太阳光直射在 上 ,这一天称为 。这一天前后的三个月 是北半球的 季。夏至日 夏北回归线23.50N(3)太阳直射赤道应在 。 B秋分;D春分 (4)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日,3月21日 前后是 日。冬至 春分(2)当地球公转到B点位置时,日期是( ) 前后,此时济南的昼夜情况是( ),美国 纽约的昼夜情况是( )。 (3)当地球公转到C点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此时悉尼的昼夜情况是( ) (4)当地球 公转到( )点位置时,北半球获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