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主讲人: 林玉洁单 位:中大二附院中医科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目的要求】1.熟悉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2.了解精、气、血的生成和运行3.掌握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4.熟悉气的分类,津液的输布特点5.了解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精精一、精的概念:精是指体内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基本物质之一。水谷之精由饮食化生广义 五脏六腑之精-水谷之精输布于脏腑肾精-禀受于父母,充养于水谷之精狭义:专指肾精中具有生殖功能的一种物质,又称生殖之精.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藏于肾。充养于后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二、精的生成二、精的生成1.促进生长发育。2.促进性机能成熟,维持生殖机能(生殖作用)。3.生髓化血。三、精的功能三、精的功能第二节第二节 气气气的基本概念 气的生成 气的主要功能气的运动气的分类一、气的概念一、气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人体之气充斥在人体各个组织结构中,弥散在有形实体 周围,是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由先天之气(肾中之气)、后天之气(水谷之气)、自 然之清气组成。二、气的生成二、气的生成(一)来源先天 源于父母之精气。后天 水谷精气 + 自然之清气(二)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1、肺为气之主 。2、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3、肾(命门)主先天,为元气之根本。三、气的生理功能三、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三、气的生理功能三、气的生理功能 (一)推动作用:指气具有激发和推动作用(1)激发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2)推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3)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4)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三、气的生理功能三、气的生理功能(二)固摄作用:指气对体内液态物质有固护统摄和控制不使其 无故丢失的作用(1)固摄血液,使血行脉中不溢脉外。 (2)固摄汗液,尿液等,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防其无故流 失。(3)固摄精液,防止妄泄。(4)固护脏器,不致下移。(三)温煦作用:指气具有温煦人体的作用。(1)温暖机体,维持体温的恒定。 (2)温煦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3)促进血液和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难经:“气主煦之”素问:“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三、气的生理功能三、气的生理功能(四)防御作用:指气有卫护肌表抗御邪气的作用。 (1)抵御外邪的入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驱邪外出,防止病邪损害机体。三、气的生理功能三、气的生理功能三、气的生理功能三、气的生理功能(五)气化作用:泛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变化。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的 各种变化。饮食物水谷精微与糟粕水谷之精血、津液精、气、血、津液之间的转化等等四、气的运动四、气的运动气机:升、降、出、入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是生 命规律的高度概括素问六微旨大论:“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 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即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气的运动:肺主宣发肃降 肝胆气主升发脾气主升清,胃主降浊肺脾肾主水液运化,有升有降 四、气的运动四、气的运动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在上者降,在下者升,阴阳二气交感。心脾胃肾肝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肺五、气的分类五、气的分类真气、元气、精气、经气、中气、宗气、营气、卫气、阴 气、阳气、五脏之气先天之气-元气(真气) 气 宗气后天之气 营气卫气脏腑经络之气1、概念:元气是人体原始之气,根本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 的原动力。2、生成:主要禀受于先天先天精气所化。充养于后天水谷精气、自然之清气培养。3、分布 元气藏于肾中(命门)、赖三焦循行达布全身。(一)元气(一)元气(一)元气(一)元气4、生理功能(1)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2)激发和调节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二二) ) 宗气宗气1、概念 (宗:汇聚)宗气是指聚集于胸中之气。(又称大气、 动气)宗气在胸中聚集之处,称为气海(膻中)。2、生成: 肺吸入之清气 + 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3、分布: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走息道,上循咽喉,“蓄 于丹田,注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于足”灵枢五味4、生理功能(1)走息道,行呼吸, 出声音。(2)贯心脉以行气血,推动心脏的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 (二二) ) 宗气宗气营 气卫 气别名营 阴卫 阳含义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之气行于脉外,具有保护作用 之气组成脾胃化生水谷精气中精纯柔和部分脾胃化生水谷精气中剽悍 滑利部分分布行于脉中,循脉上下行于脉外(皮肉、膏膜、胸腹)功能化生血液 营养全身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温养皮毛、肌肉(卫阳) 调节腠理,维持体温营 气 卫 气别名概念组成分布功能(三)(三) 营气、卫气营气、卫气第三节第三节 血血红色液体循行于脉中血富有营养是构成人体和维 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物质之一(一)血的基本概念二、血的生成二、血的生成化生之源 水谷之精营气和津液 物质基础 肾精 相关脏腑功能 脾胃: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生成的 物质基础 心肺:营气和津液由脾上输于心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结合,贯 注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化赤而为血。肝:疏泄气机,影响脾胃运化;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配合 肾精化血。 肾: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化生为血,肾精化生元气,促进脾 胃运化,有助于血液化生。 三、血的功能三、血的功能(一)濡养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血液充盈脏腑组织得养 面色红润,肌肉丰满,皮毛润泽,运动自如,耳聪目明。 (二)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液充盈神志清晰,精神充沛,感觉灵敏。四、血的运行四、血的运行(一)循行方式:行于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 (二)相关因素: 1、脉道的通利,血液的充盈; 气的推动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2、脏腑的协调 心主血脉,心气的推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 肺朝百脉,肺主一身之气,辅心推动血行、布散全身。 脾主统血,脾统摄血行,使血不逸出脉外。 肝主藏血主疏泄,肝贮藏和调节血量,维持正常血运。气的协调第四节第四节 津津 液液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主要功能第四节第四节 津津 液液一、概念: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 :其性清稀、流动性大、布散体表、皮肤、肌肉、孔窍、渗 入血脉,起滋润作用者为津 。阳液 :其性稠厚、流动性小、灌注入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起 濡养作用者为液。阴津、液的区别津、液的区别津液性状清而稀薄,流动性大浓而稠厚,流动性小属性属阳属阴分布体表皮肤、肌肉、孔窍, 渗入血脉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 等组织功能滋润体表、肌肉、孔窍滋养脑髓、脏腑,滑利关节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 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 津液的生成津液的生成生成津液 脾胃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游 溢精气小肠主液:泌别清浊,吸收水 谷精微大肠主津:吸收食物残渣中的 水液上输于脾三、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三、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脾气散精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肾主津液上输于肺全身各脏腑直接向四周布散宣发肃降身体外周体表和上部身体下部和内部脏腑重新吸收尿液清者浊者代谢后的浊液三焦决渎四、津液的功能四、津液的功能(一)滋润和濡养作用 津滋润滋润皮毛、孔窍、滋养肌肉。 液濡养充养骨髓、滑利关节、补益脑髓。(二)化生血液 津液渗入脉中化生血液(血液成分之一) (三)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四)运输废物皮肤排汗 膀胱排尿吞津法唾液:琼浆、金浆、金津、玉液、玉泉、华池之水 长寿养肾助消化抗癌增加抵抗力调节血糖 减肥 吞津法1、叩齿:先叩齿128下。 2 、搅舌:舌头由上门齿中央开始向左绕9周,再反方向右绕 9周,反复来回共9次。 3、鼓漱:口里有了不少津液,就反复鼓动20下或更多, 像平时刷牙鼓漱那样。 4、吞津:把唾液分三口咽下去,咽喉要用点力,要有汩汩 的声响。下咽之前先用鼻子吸一口气,下咽的时候意想命 门丹田。 5 、揉腹:咽下一口唾液以后,要屏住呼吸,两手在小腹部 按左上右下的方向转动三下,然后恢复自然呼吸,再咽下 一口唾液。 第五节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能生气血能载气一、气与血的关系第五节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二、气与津液的关系三、津液与血的关系与“气与血的关系”相似。“夺血者无汗” “衄家不可发汗” “亡血家,不可发汗” “津血同源” “血汗同源” “夺汗者无血” 在生理上相互关联在生理上相互关联 精血同源、精血同源、 精血互生精血互生谢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