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各段段意 第一段: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 第一层(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 公的背景和原因 第二层:通过对话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 识。 第二段: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 第三段: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逐段问题读第1段回答下面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都交代了什么? 战争发生时间 作战双方 战争的性质 请简析“十年春,齐师伐我”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这一句写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的双方及战争的性 质。“齐师伐我”说明当时情况紧急,为下面的“请 见”表现曹刿的爱国之情做了铺垫。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是正义的一 方? 齐师伐我 14阅读第段,说说曹刿为什么要提出“ 战则请从”。(2分)(2010一模) 14. 为国分忧;肉食者鄙,不能远谋。 曹刿和鲁庄公对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作战的条件(原文:何以战?)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依次说出庄公进行战争的三个条件(用原文答) 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小大之狱 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鲁庄公认为战争可以 凭借的几个作战条件分别是什么? 将养生之物分给他人。 祭祀时以信待神。 如实公正地处理大小案件。 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战 争观? 取信于民是获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及表明这一 条件的具体内容各是什么? 取信于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是怎样肯定第三个条件的?(用原文回答) 说明了什么?“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说明了曹刿认识 到要想战胜敌人,神灵和贵族都是靠不住的, 必须依靠广大人民这样一个正确的道理(即 “ 取信于民”)因为当时没有常备军,有了战争由国君任统帅,贵族任军 官,百姓当士兵。所以民心向背是关键。 用原文回答:战前,曹刿的“乡人”阻止他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 “肉食者谋之” ;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 “肉食者鄙”。 其乡人曰:“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对刻画曹刿这 个人物有什么作用?(06东城一模) 反衬曹刿爱国和深谋远虑 7、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 见解。(3分) 7、(3分)不是多余的(1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 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1分)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 于一般人的远见卓识。(1分)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 什么?(用原文回答) 直接原因:齐师伐我 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请见曹刿为什么拜见鲁庄公? 肉食者鄙 爱国热情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 作用。 为下文写鲁庄公铺垫; 与后文鲁庄公的冒进呼应。 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从文中“曹刿请见”乃入见”战则请从” 这几句话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做事有主见,积极参与,关心国家。 12选文写乡人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 衬曹刿的 和 。 (2010年一模) 12答案: 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读第2段回答下面问题 结合文章说说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在哪些 方面?请简要概括。 适时决定出击。 适时决定追击。 从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长勺之战的经过,可以看出 他具备什么样的战术思想? 捕捉敌方勇气衰竭,我方勇气旺盛的有利战机进行 攻击。 仔细观察,摸清虚实,知己知彼,然后追击敌兵。 写了哪两件事? 击鼓 逐师 围绕这两个内容,作者怎样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出 曹刿与庄公不同的指挥才能.(用原文) 战局初开:“公将鼓之”/刿“未可”,待敌三鼓 齐军刚败:“公将驰之”/刿“未可”,细观敌情 庄公:急躁冒进,不懂战术 曹刿:谨慎对敌,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读第3段回答问题 齐人三鼓,为什么刿曰可矣? “一鼓作气故克之” 反攻的最好时机是什么? 彼竭我盈之时。辙乱旗靡之时。“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视其旗乱,望其旗靡.”公将驰之,刿为何先说未可,后来又说可矣?追击的有利时机是什么?读2、3段回答 曹刿在作战中最为典型的慎重之举和它产生的原因 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举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原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 因为齐是大国,难以推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 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曹刿作出这 个决定的根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一鼓作气。 为什么在“齐人三鼓”时刿曰:“可矣”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证明曹刿指挥正确的是哪两句? 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整体问题注意题目中的陷阱 14.写出曹刿判断追击“未可”与“可矣” 的理由。(用原文回答)(2分) 1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每方面1分。 文中能具体证实曹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这一看法的语句有哪些?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既克,公问其故。 括号的内容不建议写出来。 曹刿论战全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 么?为什么这样写? 详写论战前政治准备和战后总结,略写 战斗过程。这样写既突出了“论战”又突 出了曹刿是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 06密云2模 本文所加题目为“曹刿论战”,请从“论 战”的角度概括三段大意。 第一段,曹刿论 第二段,曹刿论 第三段,曹刿论 作战条件,作战时机,取胜原因。 从全文看,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上:强调要取信于民 军事上: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通读全文,结合文章谈谈曹刿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 有政治远见: 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热爱国家,主动参与:整体问题 从全文看,庄公和曹刿的对话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 作战条件(何以战) 作战时机(出击和追击的时机)(西城答案没有 这一点) 取胜原因(公问其故) 文中说“肉食者鄙”,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一点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庄公把小恩小惠和神灵保佑当作可以作战的条件 庄公在作战中急躁冒进。 庄公胜利后不知道取胜的原因。 从全文看,鲁国以小胜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前,注重取信于民,做好了政治上的准备。 战中,曹刿在指挥上运用正确战术,善于把握战机。 鲁庄公知人善用。 请列举这篇文章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并结合文章分析其 好处? 对比衬托: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 以“其乡人”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来衬托 曹刿的以国家大事为己任,高度的责任感和政治远见。 详略得当:详写论战前政治准备和战后总结,略写战斗 过程。这样写既突出了“论战”又突出了曹刿是有“远 谋”的军事家的形象。 主要采用对话描写:能充分体现”论”战,人物形象生 动。 2请选取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 用。 文中有“下视其辙”和“登轼而望之”两 处细节描写,均表现了曹刿重视观察、谨 慎对敌,突出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是为了表现 他怎样的特点? 深谋远虑、谨慎对敌、从容不迫、善于把 握战机。 (注意:问法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要善于 辨别他到底要让我们干什么) 5请谈谈你对鲁庄公这一人物的认识。 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典型代表。开战之前,鲁庄公 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开战 之后,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击鼓,什么时候该追击。 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善于听取建议,亲自参战,接受 了曹刿从战的请求,而且让曹刿直接参与战争的指挥, 说明他知人善用。 并且他做到了取信于民。 问的不同,答的不同。问的不同,答的不同。 鲁庄公的两次答话能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两次答话看出鲁庄公具有“鄙”的特点,因为他把战争 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对左右侍臣施加小恩小惠上和不存在 的神灵身上,百姓不会服从。 6文章主要从那些方面塑造曹刿这个人物 的? 文章主要从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 指挥才能两方面来塑造曹刿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