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郜杰伟一、了解心理学的一些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品质心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理 个性 信念、世界观 现 象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注意认识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 的反映。 记忆:是将感知到东西储存在大脑里,需要时提取出来。 想象:是利用大脑中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去设想,创造出新的 形象。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 括的反映。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情感过程 情绪:喜、怒、哀、乐、惧等; 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意志过程: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 的心理过程。 个性倾向性 需要:是对生理的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动机:激励并维持人的活动以达到一定 目的的内在动力。 兴趣: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 动的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 理特征。(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 来的能力。 才能是指各种能力的结合。 气质:是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 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分成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气质类型 心理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直率、变化快、脾气暴躁、 内心外露 多血质活泼、有生气、情绪多变、思维敏捷、 乐观 粘液质冷静沉着、情绪慢而弱、动作迟缓、内向 、坚韧、固执 抑郁质柔弱、情绪慢而强、自我体验、胆小、 孤僻 胆汁质:情感和动作发生迅速,强烈而持久,精力充 沛,脾气暴燥,性情直率,反映速度快,但不灵活。1、日常活动常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情绪高时学习工作热情高涨,反之, 什么事都不感兴趣。 2、是各项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喜欢新的活动,喜欢创导一些别出心裁的事 ,尤其喜欢运动量大、场面热烈的活动。 3、完成作业匆匆忙忙,比谁都快,考试交卷力争第一。 4、工作效果高,想干的事没完成,饭可不吃,觉可不睡。 5、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很快,不求甚解,答案总是没想好就先举手。 6、说话快,喜欢与同学争论,总想抢先发表自己的意见。 7、易激动,每每出口伤人而自己不觉得。 8、喜欢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 9、姿态举动强而有力,眼光锐利而富有朝气,表情丰富而敏捷。 10、喜欢看情节起伏、激动人心的小说和电影,不喜欢表现日常生活题材 的作品。多血质:情感发生迅速,微弱而易变,动作发生也迅 速敏捷,热情活泼愉快,适应性强。1、内心各种体验都会在脸部表情和眼神中明显反映出来。 2、是一切活动的积极参加者,但劲头不长,有始无终。 3、学习新功课能很快激起兴趣,但也会很快厌倦,觉得枯燥无味。 4、学习时累了只要稍微休息便立即能精神抖擞地重新投入学习。 5、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但学习中常会出现思迁,注意力不易集中。 6、希望做难度大或复杂多样的作业,但又不耐心细致,想尽快把它做完。 7、易产生骄傲情绪,觉得自己比别人要机智灵敏。 8、易激动,但情绪表现不强烈。 9、情感转变很迅速,遇到稍不如意就会大声痛哭,稍微得到安慰或有了使 他高兴的事,马上转悲为喜。 10、善于交际,待人亲切,易交上朋友,但友谊常不巩固。粘液质:情感发生缓慢微弱,稳重平静,很少外露, 动作迟缓,但有坚持性。1、不易激动,很少发脾气,情感很少外露,脸部表情单一。 2、遵守纪律,静坐听讲,不打扰别人,生活守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3、理解问题总比别人慢,讲新课时接受较慢,希望老师多重复几遍。 4、学习认真严谨,始终如一,希望做那些有条不紊,不太难的作业。 5、能较常时间集中注意,但不能很快把注意力从一件事上转移到另一件上 。 6、喜欢安静的环境,周围一乱就学不下去。 7、埋头苦干,有耐力,能承担和时间的繁重工作。 8、平时沉默寡言,说话总是慢而平静,没有什么感情上的渲染。 9、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忍受别人对自己的意外委曲 10、各种动作反映较慢,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抑郁质:情感发生缓慢而持久,动作缓慢,敏感,情 绪体验丰富而内向。1、情感不易变化,在别人看来这类人总是不太高兴,烦闷时别人很难使其 高兴起来。 2、学习时常会比别人更容易感到疲倦。 3、学习时不愿和许多人在一起。 4、做作业总比别人时间多,怕老师提问,到黑板上答题常表现出慌张失措 5、喜欢复习过去学过的知识。 6、对新的知识接受力极慢,但弄懂后就很难忘记。如过去背过的东西总比 别人记得更清楚。 7、在任何活动中很少表现自己,尽量摆脱抛头露面的工作。 8、感情较脆弱,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感波动,易神经过敏,患得患失。 9、当工作、学习失利,会感到很大的痛苦,体验深刻,甚至痛哭流涕。 10、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品心理活动丰富的小说和电影。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但对于从事的工作会有一定的影响。 性格:是表现为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外向型人格: 感情外露、自由奔放、当机立断、不拘小节, 独立性强、善于交际、勇于进取、容易适应环 境的变化,但也有轻率的一面。 内向型人格: 感情深沉、处世谨慎、深思熟虑、缺乏决断能 力,但一旦下决心总能契而不舍,交际面窄, 适应环境不够灵活。 外向好还是内向好? 外向型个体比内向型个体有积极的心态,无论 是幸福感还是积极的情绪体验,前者都比后 者得分高。 1.外向型个体比内向型个体喜欢社交,与朋友 经常交往容易带来很多愉快的感受,而且在 烦恼的时候,朋友能够帮助缓解负性情绪。 2.外向型个体对奖励和积极的信息比内向个体 敏感。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 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 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 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 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且心情愉快。 3、意志坚定。 4、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 5、“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相符。 6、心理活动特点应符合年龄、性别特点。 7、注意力集中度。 8、人格健全。 9、在不违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独特 的个性特征。 10、在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法规的情况下,对个人的基 本需求能作恰当的满足。 心理异常 1、忧郁 。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 2、狭隘。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 ,爱钻牛角尖。 3、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 甚至怀有敌意 。 4、惊恐。对环境和事物有恐怖感。 5、残暴 。有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 6、敏感。神经过敏,多疑。 7、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环境变迁 2、青春期的不适应 3、家庭环境与教育 4、心理冲突 5、个体素质五、体育锻炼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一)体育锻炼对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1、体育锻炼对感知觉的影响 2、体育锻炼对表象、记忆、思维的影响 (1)体育锻炼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体育锻炼能增强记忆力。 3、体育锻炼对想象力、注意力的影响 (1)体育锻炼能丰富想象力。 (2)体育锻炼能培养人的注意力。 4、体育锻炼为认知能力的发展创造了良 好的生理条件 (1)体育锻炼可促进人体的正常发育,当然 也可促进大脑的发育。 (2)人体在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每分钟 比正常人多2-3次,大脑供氧量就会逐渐增 加,改善神经细胞的营养和功能。 (3)可以开发右脑功能,激发人的创造潜能 。 在运动中如果有意识地使用左手、左脚,则更 能促进右脑的开发。(二)体育锻炼对情感、意志品 质发展的影响 1、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调节人的情绪,并使人 始终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体育运动本身蕴藏 着很多对人的各种刺激,如克服困难、竞争、 冒险、把握机会、追求不确定结果、达到目标 、 控制、成功、挫折等,同时,运动伴随着血流 量和吸氧量的增加,能改善大脑皮层对发 生情 绪的调节 能力 ,促进情感、情绪的自控能力 向 成熟发展。 2、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意志品质发 展的影响 体育锻炼使你具有激情、自尊、荣誉感、责任 心及积极向上的热情,这些热情又促进了意志 品质的发展,体育运动充满了挫折和失败,必 须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强烈的自信心去面对每 一次的失败和挫折。它鼓励人渴望和追求胜利 , 也培养人不怕失败、接受失败的勇气。承受失 败的人总会想到下一次,想到再努力提高,想 到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三)体育锻炼对个性发展的影 响 研究表明,气质的特点通过各项体育教学和运 动训练是可以改变的 ,能够对人的气质产生影 响。通过自我调节 可以改善性格,通过教育 可 以影响性格,通过体育可以锻炼 性格。同时体 育活动能发展人的生理必备的、生活必需的各 种能力。竞技比赛、身体锻炼 、体育教育、 娱 乐康复等四类活动由于形式不同,对个体的 影 响也不同,因为活动项 目的多样性而呈现出 不 同的特点,对个性心理的影响也有不同的侧重 。 (四)体育锻炼有助于消除心理 疾患 如果你参加某个项目运动并坚持锻炼,你的生理技 能、 身体素质将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掌握并发展一些 运 动的技能和技巧。从而获得自我成就的认知和情感 体 验,产生愉快、振奋和幸福感。适宜的体育锻炼能 使 有心理障碍的个体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 , 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并消 除心理障碍。 如通过参加一些如慢跑、散步、徒手操等身体练习能 有效地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自信。六、发挥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的策 略1、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 。 体育锻炼 中体验到的愉快感具有直接的心理健 康效应。 有氧练习、封闭式运动、没有人际竞争的体育 锻炼有助于锻炼者的心理健康,娱乐 性游戏、 慢跑等项目能降低个体的消极情绪如紧张 、 焦 虑、抑郁、愤怒、和慌乱,在没有竞争性的情 景中练习有助于降低应激水平,能使个体回避 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 2、控制科学的运动负荷 即控制体育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 1、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能取得较好的心理效应 。 2、每次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在20-30min之间,对情绪的调节是积极有效的。 3、每周活动2-4次。 体育活动的强度越大,持续时间应相应减少, 而强度越小,持续时间则应延长。 3、设置相应的情境和目标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情境,有意识增 加任务的难度,让个体在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的能力更为 自信,有效消除自卑挫折感,从而养成敢于正 视现实、勇于挑战的良好意志品质,增进个体 的心理健康。 4、掌握心理调节方法 人人都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和意志。 比如我们要跑步前,在镜子前照一照,整理一 下头发、衣领,看看自己的面容或者伸伸胳膊 , 摸摸隆起的肌肉块。当看到自己脸色很好,肌 肉强健时,马上精神振奋起来。当看到自己面 色苍白,眼睛周围有黑圈,精神不振时,这时 就心里想:“一到户外,就会有良好的感觉。 我 不是那种精神不振,易受情绪制服的人。”于是 昂首挺胸、毅然出门跑步去了。 结束语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体育锻炼过程中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