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3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5页 / 共63页
第6页 / 共63页
第7页 / 共63页
第8页 / 共63页
第9页 / 共63页
第1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 球。 发现月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2. 1959年,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 的背面,对它进行了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3. 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的登 上了月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带回了岩石和土的样本。 使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4.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撞月成功,使人们获取了全月球 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 认识。 5. 2010年,“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 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国际上第一次获取7米分辨率全月球 影像图;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嫦娥二号”三维图像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 射载人航天器“天宫 一号”,按照计划, 在未来的两年神舟八 号、神舟九号、神舟 十号飞船将依次与天 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 人交会对接任务,并 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 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探究一:1. 发射“天宫一号” 是一种什么活动?2. “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人类对太 空的认识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人类目前 获得的对太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2.实践有哪些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自主探究.实践的含义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3点 :实践的 主体实践的 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直接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思维活动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3、老师讲课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6、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 活动的三 种基本形 式(最基本的)教育实践问题:为什么教师上课是实践活动而学生 看书却不是?实践活动有哪几个要 素构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实践的特点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 教师讲课 人类2010年中国 嫦娥二号探月活动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生产工具、设备实践基 本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具有客观性实 践 具 有 客 观 物 质 性(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原因运 用改 造客观的2、实践的特点学生看书 活动主体:学生 活动工具:书本活动改造的对 象:人的思维客观的主观世界客观实践的主体 (体力、智力)实践的对象自然界社会关系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客观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探究二:问题二: 发射“天宫一号 ”与燕子筑巢有 何本质不同?这 说明实践具有 什么特点?问题三:1. “天宫一号”的成功 发射是全体科研人员 共同努力的结果,这 说明事件具有什么特 点?2. 中国的航天战略还 只走到第二步,没有 完成第三步,这说明 实践具有什么特点?问题一:1. 科学家研制发 射“天宫一号” 这 一实践活动由哪 些要素构成?2. 这些要素的共 同特点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 (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 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 (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探究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这说 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2006年欧洲 智能号1969年美国 阿波罗2007年中国 嫦娥一号2010年中国 嫦娥二号1610年意大利 望远镜人类实践活动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实践具有历史性总设计师黄江川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总 指 挥 岑 拯工作人员探究四:嫦娥奔月这一工程一人能独立完成吗?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工作人员探究四:嫦娥奔月这一工程一人能 独立完成吗?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 特点?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活动相比蜜蜂采蜜,人类的实践具相比蜜蜂采蜜,人类的实践具 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特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3.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 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社会历史性。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 的是( )A、蜘蛛结网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C课堂演练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 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课堂演练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C课堂演练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下列活 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学生学习文化 B教师授课 C农民种田 D经济体制改革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科学实验性 A B C D1.A 2.A3 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两会,温家宝总理作政府 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GDP增长为8%。这体现了实 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决定作用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规定 ”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3.B 4.B 10人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原因在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11 在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共中 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国家会议中心,参加 首都防治艾滋病志愿者活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艾滋病是全 人类的共同敌人,防治艾滋病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我们愿同 国际社会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一全球性挑战,为 有效推进防治艾滋病事业作出积极努力。世界各国通力合作, 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改造世界的活动 自觉的能动性的 活动 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A B C D10C11B 材料: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 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 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材料说明什么问题?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部 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 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 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 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 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 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镜头一:走进科学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思考:1.孙子兵法是怎样产生的?2.孙子兵法的产生过程说明了 什么哲学道理?军事上的需要 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产生的(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镜头二:走进军事认识从哪里来?获得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 个人知识可以通 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 于实践,实践是 认识的来源。-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启 示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镜头二:走进科学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 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 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 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 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 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 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 大的提高。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 提高用实践来 检验用客观事物 自身检验用多数人的观 点检验用权威人士 观点检验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是由于 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 12 岁的小学 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 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蜂的叫声, 该项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 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 。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 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镜头四:走进自然(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镜头三:走近真理实践符合客观 世界认识实践 结果指 导改造不符合错误 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认识错误的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实践结果-成功失败说明:(1)客观事物本身不能回答认识正确与否 。 (2)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3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A、一种认识是否是 真理不能由这一认 识本身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 也不能回答认识是 否正确地反映了它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 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 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思考:人们获得对宇宙规律的认识的目的何 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镜头四:走进社会人们们根据万有引力规规律和宇宙速度将 人造地球卫卫星、宇宙飞飞船、航天飞飞机等送 上了太空,为为人类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研活 动动做出了巨大的贡贡献。结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活动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 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实实践是认识认识 的目的和归归宿公式:实践认识实践行知行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实践及 其特点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来源目的、归宿动力检验 标准含义基本形式特点知识梳理实践认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 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做到理 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 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 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 有重大指导作用。方法论: (1)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 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2)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