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机械效率机械效率图 1151一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活动:再探动滑轮(1)实验装置:如图 1151 所示2图 1151(2)实验过程: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动滑轮,使下面所挂钩码缓缓上升,分别读出绳受到的拉力F、绳端移动距离s、钩码的重力G和钩码上升的高度h.分别改变钩码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重复上述实验步骤(3)实验归纳:拉力F所做的功总是_(选填“大于” “等于” “小于”)动滑轮对钩码所做的功(4)实验交流拉力实际做功总要_动滑轮提升钩码所做的功,因为要克服_和_做功(5)引入概念:在使用机械时,为了达到目的而必须对物体做的功,叫作有用功,如上述活动中,提升钩码是我们的目的,所以对钩码做的功为有用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作额外功如上述活动中,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做功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注意 在分析有用功时,应该从“需要做功的物体”入手,有用功在数值上等于直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使用机械匀速提高物体时,W有用Gh,h 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时克服摩擦做功,W有用fs,s 为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二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_用公式_100%表示点拨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它只有大小,没有单位,常用百分数来表示由于使用机械时需要克服机械自身重力和摩擦力做功,即额外功在所难免,所以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小于 1.3三 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1测量原理:_2所测量:钩码重G、钩码被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实验结论:同一动滑轮提升不同的重物,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_4注意事项:必须_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以保证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点拨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是增大有用功、减小额外功,具体办法是增大被提升物体的重力(主要方法)、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减小摩擦和绳重重物被提升的高度不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类型一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例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同一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提一桶水比提半桶水的机械效率大B水桶掉到井里,把水桶捞上来时,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C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绳子末端拉力做的功是有用功D使用机械过程中,额外功越少,则机械效率就越高易错警示(1)完成目的所直接需要的那部分功为有用功,为完成目的额外多做的那部分功为额外功,为完成目的动力做的功为总功(2)机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是有用功占总功百分比的高低,不能表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多少仅凭有用功、总功、额外功三者中某个量的多少无法判断机械效率的高低类型二 关于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例 2 如图 1152 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 350 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起 0.2 m,人拉绳的力为 250 N,求:(1)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额外功是多少(2)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重是多少4图 1152方法指导机械效率计算解题技巧(1)机械效率计算的要领:抓住四个基本量 G、h、F、s;弄清机械中力之间、距离之间、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距离间的关系;熟练运用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2)机械效率公式的推导:对于用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100%100%100%100%;对于水平使用的滑轮组,W有用 W总Gh物 Fs绳Gh物 Fns物G nF100%100%100%100%.利用这两个推导公式计算机械效率可W有用 W总fs物 Fs绳fs物 Fns物f nF以省略功的计算(3)当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求解动滑轮的重有两种方法从功的角度求解:当不计绳重和摩擦时,额外功仅为克服动滑轮重做的功,W额外G动h,G动.从力的角度可得:W额外 h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由力平衡的关系式 nFG物G动,则 G动nFG物类型三 测量滑轮装置的机械效率例 3 用如图 1153 所示装置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如下表导学号:03412019序号动滑轮重 G动/N钩码重力 G/N钩码上升高度h/m绳的拉力 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 50.110.20.60.483.3%0.120.21.10.40.220.21.20.483.3%图 1153(1)实验时,应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2)第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_(3)小刚同学在读弹簧测力计示数时,为便于读数,将测力计静止,则他读出的拉力 F大小将_(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测力计运动中的读数这样得出的机械效率与实际值相比_(选填“偏小” “偏大”或“相等”)(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大,机械效率将_;提升相同重力的钩码时,动滑轮的重力增大,其机械效率将_(均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可能的原因是:_.G动G 2实验点拨(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匀速竖直向上拉动测力计,在运动中读数(2)实验中距离 h、s 的测量需要使用刻度尺,通过记录钩码和测力计各自的初始位置和终点位置来进行测量(3)由于实验中 s 与 h 的比值是固定的,大小等于提升钩码和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 n,实验中不测量距离,也能测量出机械效率,.(4)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Gh FsG Fn率的因素需要应用控制变量法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提起的物重、动滑轮重、绳重、摩擦等有关,与滑轮的绕线方式、重物移动的距离等没有关系同一机械装置的效率不是固定的类型四 测量其他机械的效率6例 4 2017淮安小明利用斜面搬运物体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通过在斜面上拉动物体进行了探究(如图 1154 所示),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图 1154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物重G/N物体上升高度 h/m沿斜面拉力 F/N物体移动距离 s/m有用功W有用/J总功W总/J机械效率 1较缓5.00.101.60.500.500.8063%2较陡5.00.152.20.500.751.1068%3最陡5.00.253.10.501.55(1)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_运动(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求出第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_J,机械效率是_(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缓,越_(4)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_.方法指导其他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的计算分析解决其他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问题时,关键仍是找出有用功和额外功,迁移使用滑轮装置的相关知识重点是找出理想机械和实际机械的不同处,找出额外功包含的内容斜面中额外功是克服斜面摩擦做功,杠杆中的额外功是克服杠杆自重和转动中的摩擦做功7课堂反馈(五)A A机械效率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1在使用机械时,为了达到目的而必须对物体做的功叫作_功,而克服机械本身的_及机械零件之间的_做的功,这一类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作_功这两部分功之和是_功机械效率是_功跟_功的比值2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额外功少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B机械效率总小于 1C机械效率越高,表示做功越快D机械效率越高,说明做的有用功就越多3利用某机械工作时,动力做的功是 400 J,其中额外功是 100 J,动力做的有用功是_J,机械效率是_4一台起重机将重 1800 N的货物提高 4 m,则有用功是_J,如果额外功是4800 J,总功是_J,机械效率是_5如图C1151 所示,用动滑轮将重为 10 N的物块竖直向上匀速提升 20 cm,拉力为 6 N求:(1)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8图C1151课堂反馈(五)B B9机械效率的测量 1如图C1152 所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能够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是( )A改变绕绳的方式 B增大物体被提升的高度C减小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D增大被提升物体的重力图C11522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如图C1153 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 4 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图C1153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 G/N钩码提升高度 h/m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 s/m机械效率 110.10.70.347.6%210.20.70.647.6%320.11.10.360.6%440.12.00.3(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2)第 4 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3)比较_两次实验,小组同学发现: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被提升高度10无关;比较 3、4 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_越大,机械效率越高第 4 次拉力做的额外功与第 3 次相比_(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由此可见,机械效率提高的原因是_11详解详析详解详析【新知梳理】一、(3)大于 (4)大于 摩擦 机械自重二、比值 W有用 W总三、1.100% 3.高 4.匀速W有用 W总【应用示例】例 1 1 A 解析用同一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克服桶重做的额外功是相同的,提一桶水比提半桶水,克服水重做的有用功多,所以机械效率大捞桶时,克服桶重做的功为有用功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绳子末端的拉力为动力,做的功是总功当有用功或总功多少不清楚时,不能得出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的结论例 2 2 (1)W有用Gh350 N0.2 m70 J;s2h20.2 m0.4 m,W总Fs250 N0.4 m100 J;W额外W总W有用100 J70 J30 J.(2)100%100%70%.W有用 W总70 J 100 J(3)方法一:不计绳重和摩擦,G动nFG2250 N350 N150 N.方法二:不计绳重和摩擦,W额外G动h,G动150 N.W额外 h30 J 0.2 m例 3 3 (1)匀速 (2)90.9% (3)小于 偏大(4)增大 减小 (5)绳与滑轮间有摩擦,滑轮的转轴处有摩擦,绳子有重力,有空气阻力等解析 (2)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Gh2 N0.2 m0.4 J,拉力做的总功:W总Fs1.1 N0.4 m0.44 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100%100%90.9%.W有用 W总0.4 J 0.44 J(3)静止时不需克服摩擦做功,所需拉力比匀速运动时的拉力要小拉力小,导致总功的计算结果偏小,由 100%可知,在有用功一定时,总功偏小,则机械效率的W有用 W总计算结果偏大12(4)由表中实验序号为的实验数据可知,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