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一句爱的赞颂名校讲坛 一、主题解说 本文抓住春天的特点,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春景图,赞美了春天 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二、考点链接 病句语序不当 1并列词语或短语的排列顺序。 注意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 对应承接等顺序。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实现中 国梦。(“继承” “发扬”有对应承接的顺序,只有先“继承” ,才能“发扬” ,应把“发扬” 和“继承”对调位置。) 2主语和关联词语的排列顺序。 如果前后主语一致,应把主语放在关联词的前面。如: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 在,不仅它以独特的方式及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前后主 语一致,应把“它”移到“不仅”前面。) 3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 表领属的或表时间、处所的称代性或数量性的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的短语形容词 或形容词性的短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此外,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 之前。如:一位优秀的有 20 多年破案经验的侦查大队的刑事侦查警察。正确的顺序应为: 侦查大队的(表领属)一位(数量词)有 20 多年破案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刑事侦 查(名词短语)警察。 4多层状语的排列顺序。 表目的或表原因的介词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词或短语表语气的副词或表对象的介 宾短语表情态的或程序的词或短语。此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应紧挨在中心语前。 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正确的顺序应为:许多老师昨天(时 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习题链接】见“积累运用”T2。 0101 积累运用 1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 A轻灵(ln) 云烟(yn) 娉婷(pn) B鲜妍(yn) 冠冕(un) 庄严(yn) C鹅黄() 柔嫩(nn) 浮动(f) D白莲(lin) 梁间(lin) 呢喃(n)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详见本课“考点链接” 】 A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B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辱和掠夺的国家了。C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D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 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解析:A.定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新出土的一大批两千多年前2西汉时期的海上丝路文物” ;B.状语语序不当,应把“任意”移到“列强”之后;D.并列词 语语序不当,应将“推广”和“宣传”互换位置。) 3 3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C) 四月美在燕子坐实了新家,_;四月美在高飞蓝天的风筝,_;四月美 在春耕的身影,_。最美人间四月天,请细细品味,让它与你一起美丽。 田野有了动人的春色 开始温馨的生活 那是理想在翱翔 A B C D 4 4填空。 (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林徽因,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 新月派诗人之一。 (2)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的“你”指代“人间的四月天” “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鲜 妍百花” “新鲜初放芽的绿” “一树一树的花开” “燕呢喃” “爱,暖,希望” ,突出了“你” 娇柔、温和、静雅的特点。 (3)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这些词语给人一种明亮、 温暖的感觉。 5 5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示例】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意象之美:选取大量 四月天的景物入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写得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一个优 美的意境;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 “细雨点洒在花前”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情感之美:本 诗所抒发的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6.6.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 唤就是妈妈。 ”是呀,母亲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的世界备增温暖。 班级为此开展了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在开展此次活动前,班上做了一次调查,仔细阅读表格,谈谈你的发现。问题 愿意陪妈妈一 起逛街一天见不到妈 妈会想她妈妈累的时候 会为她揉揉肩、 捏捏腿妈妈批评时会 顶嘴当妈妈没准备 你需要的东西 时会发脾气小学28242535 初中121082021 (1)从变化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示例】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关心越来越少,顶嘴、发脾气的越来越 多。 (2)为了赞美深深的母爱,有同学拟了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两鬓白发尝尽人间疾苦 下联:【示例】一颗热心只为儿女幸福 (3)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篇反映母爱的散文,并编辑成书。请你给本书拟定一个书 名并阐释理由。 书名:母亲的心 理由:俗话说“言由心生” ,母亲对子女的点滴关爱,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是母亲 内心对孩子爱的表现,用“母亲的心”做书名概括性更强。 0202 拓展阅读 (柳州中考)3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雪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说道: “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 ”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 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离去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 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 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 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 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 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 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 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 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 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 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 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 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 起来,别淋感冒了。 ”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 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 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 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 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 觉地流了下来。 7 7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 补充下面的表格。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8.8.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4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 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 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的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开时默默关注他们的 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9 9请按照要求品析。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字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才”字细致地表现出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 才返家关门的。如果删去,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或:“才” 字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 “我”告别母亲时,一边下楼一边倾听母亲的动 静,期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 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 (2)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这是一种特殊的说法,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 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母亲对“我”被雨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 不合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1010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流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 “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 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 感怀激动的心情。胡双庆母爱如粥 泰戈尔飞鸟集“冠”与“冕” “冠” “冕”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冠的使用一直延续到中国封建 时代的结束,其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冠式,其中皇帝重臣朝会或祭祀时所戴之冠又称为 “冕” 。 商代,男子头上就已经出现了冠。但通常仅仅覆盖一部分头顶,更多是一种礼仪上的 要求。所谓“二十而冠”指的就是男子年及二十即行冠礼,表示正式成人。 汉代以前,只有士大夫才有资格着冠,普通平民则使用一块布包住发髻,称为帻(z) 巾。东汉末年至两晋南北朝时期,风尚为之一变,文人士大夫也以着巾为荣。北宋大文豪 苏轼赤壁怀古中形容诸葛亮“羽扇纶巾”其实就是那个时代风尚的一种体现。 进入唐代,幞(f)头普遍流行,成为官员的标准头饰。幞头源自民间的包头布,实际 上是一种用黑色纱罗制作的软帽。幞头在额前打有两结,在脑后也有两脚。唐时,幞头两 脚自然下垂,称软脚幞头。5宋代时,两脚平伸,称展脚幞头。同时,幞头结构也经改良,不再需要捆扎而脱放自 如。因为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故又称“乌纱帽” 。 明代,汉冠再度流行,但样式已有很多变化。 清代统治者为满族,满族服饰成为主流,体现在冠制上就是用顶子代替了各种汉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