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5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5页 / 共65页
第6页 / 共65页
第7页 / 共65页
第8页 / 共65页
第9页 / 共65页
第1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讲第四讲 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1 主要内容 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题 突破国企改革难关的对策*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国企数量多、分布广、制度不合理不适应生产力、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特征:国有国营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政企合一国家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国家统负盈亏企业办社会* 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缺陷: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权责不明机制不活激励不足约束不硬* 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危害:缺乏动力、没有压力、丧失活力人浮于事无人负责(加拿大与大家拿)管理落后技术落后效益低下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布局,力不从心)*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1.放权让利阶段1(1978-1984)企业扩大自主权形成激励机制利润留成奖励制度* 放权让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现在我国经 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 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 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 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 放权让利的现实政策: (一)扩权:1979年初从地方(1978年10月四川 重钢、川化等6家)到中央1979年7月国务院发布 扩权、实行留利、开征固定资产税、提高折旧和 改进折旧费使用办法、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等 五个文件。 (二)试点经济责任制:1981年初从地方(山东 )扩展到1982年全国的试点经济责任制(利润留 成、盈亏包干、以税代利、递增包干)。 (三)1983-1984年的国家从企业税制改革上的 第一步利改税。*国有企业改革 2.放权让利阶段2(1984.10-1988 ):企业承包制推行股份制试点利改税拨改贷*9放权让利2:1984.10-1988 :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共中央关于经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是在 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城市经济改革成为重点,从1986年12月国务院 颁布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 定,提出围绕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来深化企业 改革的思路开始,从试点城市到全国范围的股 份制、资产经营责任制、承包制。 1988年4月七届人大一次通过同年8月1日实行 企业法。承包制和租赁制、企业自主权、 厂长负责制、政企关系以法律方式确定。*国有企业改革 放权让利 1984.10-1988 : 股份制的探索: 1984年7月新中国第一家股份企业北京天桥百 货公司成立。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发行 股票标志着股份制在我国的形成。 1985年我国开始在广州等地的国有企业中设立股 份制试点,探索两权分离的形式。 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进行产权改革的几种主张: 部分产权内部化;部分产权个人化;模拟产权外 部化。 *113.放权让利阶段3:(1989-1991):国企收权、改革停滞 承包制和股份制争论承包制缺陷:政企难分负盈不负亏企业行为短期化内部人控制穷庙富方丈鞭打快牛 *国有企业改革4.转机改制、调整布局、改革体制 (1992-20030: 国企转机改制 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股份制为主,股权多元化 公司治理结构 (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三改一加强*13市场经营机制面向市场、参与竞争、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资产保值增值的机制 砸三铁 下岗分流、减人增效、再就业工程 年薪制、期权制 稽查特派员制、独立董事制*国有经济调整布局抓大放小,有进有退,加强控制力(一股就灵、一卖了之) 国资监管体制: 五龙治水 国资委 利税分流、核销债务 国企上市(吃财政、银行、股民) 债转股、国有股减持 分离办社会职能,减轻国企负担*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企应不应该搞好?能不能搞好? 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国有经济国企存在、发展国经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本质消灭剥削、共同富裕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公共产品、自然垄断行业、宏观调控* 私有化辨析私有化的理由 1,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 政企不分、权责不明 )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 2,公有制必然低效率(委托代理链长、监督成本高无人负责、浪费现象严重)私有制必然高效率(自私经济人假设,手、脚投票) * 私有化辨析私有化的理由 张维迎的五个不可能定理政企分开不可能所有权有效约束不可能解决经营者行为短期化不可能预算约束硬化不可能经营者与职工制衡不可能(内部人控制、合谋) 周其仁的无最终委托人观点资产不量化到个人、无人格化所有者无法有效防范委托代理风险(公开、变相、悄悄的私有化)* 私有化辨析私有化的谬误 1,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超产权论”破除“产权神话”)2,公有制并不必然低效率私有制并不必然高效率(私有制神话)* 私有化辨析私有化的谬误3,公有制比私有制优越(社会公平、共同富裕)4,私有化损害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寡头经济、政治)(权贵资本主义)* 私有化辨析私有化的谬误 左大培的看法和主张 私有化改革神话 “不在所有者” 非股票上市企业的利润率比股票上市公司低 企业家神话 公有财产代管人制度(经理人制度) 动力、精力、能力 公平加效率 * 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国企怎样搞好? 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股份制为主* 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董事会负责制、监事会制独立董事制、职代会制人事制度企业化企业家职业化、聘任制年薪制、期权制任期责任审计制* 经营机制面向市场参与竞争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资产保值增值的机制*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授权监管和经营国务院(全国人大)国资委(中央)国资办(地方)国资经营公司企业* 国有经济总体布局国企存在的领域公共产品和服务自然垄断行业国家安全经济命脉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完全退出竞争领域,不完全占有非竞争领域*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 国有经济总体布局比重大、分布广 比重下降、领域缩小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国资委为核心的国资监管体制 企业制度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经营机制(国营企业 国有企业 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题 经营机制不活,生产经营艰难、效益低下,亏损严重 富余人员过多,职工生活困难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债务和社会负担沉重 国有资产流失 政企难分、政资难分 产权难清 (所有者缺位、“国有老板”不到位、无人负责) 公司制有名无实,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 委托代理风险(用别人的钱心不疼)(代理链长,监督成本高、最终委托人搭便车) 独立董事不独立不懂事 MBO瓜分国有资产(变相私有化) 激励不足、监督不力、59岁现象、两院“院士” 高管薪酬、职务消费 新三会与老三会 三位一体领导体制 党管干部与企业家职业化(组织部任命、行政级别、易地做官)* 突破国企改革难关的对策 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竞争领域国退民进?) 抓大放小,增强控制力 完善国资监管体制, “国有老板”到位 多种实现形式,股份制为主 股权多元化 完善国企治理结构、规范经理人制度* 董事会负责制 独立董事名副其实、加强监管 企业家职业化、企业家队伍、企业家市场 人事制度企业化 下岗分流、减人增效 再就业工程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主辅剥离 面向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 垄断的类型大致有三种:自然垄断、经济技术 垄断和行政垄断,这三种垄断最终都反映在市 场垄断上。垄断主要集中在以行政为依托、以 自然为载体、又具有网络特性的产业,例如电 力、电信、民航、铁道、邮政、公用事业,以 及银行和石油等。 虽然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 垄断行业进行了两轮改革,引入了一些市场竞 争因素,但其基本的制度框架和市场格局依然 如旧,已经成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痕迹最深的 领域之一。这无疑将成为新时期改革新突破的 攻坚焦点之一。 * 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 1980年代初中期第一轮改革 电信业率先放松价格监管、增加收费项目以自筹资金 ,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分层管理; 电力工业实行集资办电、逐步放松价格管制和准入管 制、中央和省两级管理、“电厂大家办、电网国家管” ,缓解电力短缺矛盾; 民航实行放松准入管制,调动地方积极性,一大批地 方航空公司出现、民用机场建设改造; 铁路等行业支持和鼓励地方筹资参与建设、允许铁路 部门发行建设债券和提价以筹资加快建设等; 改革目的是筹集建设资金。市场垄断格局没有根本变 化,而垄断利益则得以合法化和强化,还出现了不平 等竞争、侵蚀消费者剩余等新问题。* 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 1990年代中后期第二轮改革 从制度体制上削减垄断、引入竞争机制,调动 各类投资者的积极性。 自上而下地从管理体制框架上实行政企分开 上面拆庙并菩萨、下面拆分建公司,即有步 骤地撤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理机构,对其所属 的产业按其特性进行“拆分”,打破市场垄断格 局、引入竞争机制、培育多个竞争主体。* 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 对原来独家垄断的行业采取“横向分拆”的方式,如对电 信部门经过多次分拆和重组,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 、中国移动、联通、铁通和卫星通信共六大公司; 对原来垂直一体化的电力行业进行“横切竖割”,“横切” 是把发电企业拆分成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和中国电 投五大集团公司,把电网按区域拆分成国家电网公司和 南方电网公司,进而又按区域再拆分为多个区域电网公 司;“竖割”就是把电网、发电和辅业按业务切割,分别 组建两大电网集团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和四大辅业 集团公司,同时又设立“电监会”。这样,整个电力系统 被拆分成“1+2+5+4”的基本格局; 2002年对十大民航公司重组为国航、南航和东航三大集 团公司,并与民航总局脱钩。 *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 成效:垄断行业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 ,在电信、电力和民航等部门初步引入 了竞争机制,出现了迈向垄断竞争的趋 向,尤其是在垄断性行业中推进现代企 业制度建设,初步培育了一批市场竞争 主体,并重新设计了政府监管体制和机 制。* 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 问题: 第一,对垄断行业“拆分切割”的结果,是将大范围的 全国性垄断变为小范围的区域性或业务性垄断。 第二,政府监管和调控机制建设没有同步跟上。 第三,形成了由政府授权的寡头垄断。 第四,缺乏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因而只是行业内在 的业务部门或区域部门被拆分而演变为企业,市场结 构的竞争格局不充分、不完善。 第五,作为竞争主体的“新生儿”企业,大都是单一资 本结构的国有企业,政府的预算约束和市场监管等, 往往是“软约束”和“父爱主义” 。 *38产业监管机构主要竞争主体垄断类型行业法规资本结构铁路铁道部七大路局和 广铁集团绝对垄断 局部竞争铁路法 19909国有资本、地 方政府资本民航民航局运输:三大集团 辅助:三大集团寡头主导 分业垄断民航法 199510几乎同上电力电监会供电:两大集团 发电:五大集团双寡头垄断 多寡头垄断电力法 199512几乎同上石油 两大公司双寡头垄断重组而定 19983国有资本电信信息产业部六大集团垄断竞争、寡 头垄断、竞争 趋向充分电信条例 20009国有资本、跨 行业跨所有制 混合 银行中央银行、 银监会四大银行 多种所有制寡头垄断 竞争趋向充分银行法 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