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非甾体抗炎药物与老年性上消化道溃疡的关系作者:王先华 高虎 弥莉雅 马晓慧 郑娇艳 【摘要 】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物对老年人胃粘膜损害与溃疡病发生的相互关系。方法 统计我院干部病房 2006 年 6 月2008年 6 月 60 94 岁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者 1213 例,其中服用 NSAID组 612 例,非服药组 601 例,对两组溃疡病发生率行对照分析。结果 612 例 NSAID 组上消化道溃疡发生率 16.01%(98/612) ,非NSAID 组上消化道溃疡发生率 3.66%(22/601) ,服用时间越长,消化道溃疡发生率越高,统计结果 12.35%,与国内统计 15%-30%近似。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物对老年人胃粘膜损害高于非服用NSAID 组。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消炎药 非甾类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and the gastric mucosa lesion in the old age. Methods: 1213 patients, who examined by the superio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e from June 2006 to June 2008, were analyzed in 60 to 90 old from our department. 612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others were not taken medicine. The incidence rates of the canker were compared in 2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s of the upper digestive tract canker was16.01%(98/612)and 3.66%(22/612)respectively in NSAID and non- NSAID groups, the longer NSAID were taken the higher incidence rates of the canker. The lesion of gastric mucosa rate was 12.35%, which was higher in NSAID group than that of in non-NSAID group for old age,it is higher similar to compare with the internal statistics(15%-30%).Condusion: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on gastric damage than NSAID group. 【Key words】Peptic ulcer Antibiotic medicine Non-sterides 非甾体抗炎类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是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一类药物。NSAID 有多种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上消化道粘膜损害和消化道溃疡1。本文通过上消化道内镜、食管胃粘膜病理,详细观察一组服用 NSAID 的老年人群并与未服用 NSAID 的患者进行对照,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统计我院干部病房 2006 年 6 月-2008 年 6 月老年患者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1213 例,其中男性 1107 例,女性106 例,年龄 60-94 岁,平均 69.2 岁。详细询问病史、服用药物种类及服药时间,将胃镜检查 1213 例分为非甾体抗炎药组(1 组)3612 例和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组(2 组)601 例,进行统计分析。1.2 采用 OLYMPUS 240.260 型电子胃镜,观察粘膜的改变及溃疡的部位,并取活检 4-6 块行病理检查。 1.3 对服用 NSAID 的 612 例患者与未服用 NSAID 的 601 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服药时间与溃疡发生率及差异。 2 结果 2.1 1213 例老年患者内镜诊断结果 见表 1。 2.2 98 例老年患者服用 NSAID 时间与上消化道溃疡病变 见表2。 病理检查结果符合溃疡病变,NSAID 组 16.01%(98/612) ,非NSAID 组 3.66%(22/601) ,服用 NSAID 时间越长胃粘膜糜烂、溃疡发病率越高。 3 讨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传统 NSAID 包括临床应用的洛索洛芬、双氯芬酸、吡罗昔康、美洛昔康、依托利酸、舒林酸、吲哚美辛,但在老年科阿司匹林占居 NSAID 的首位。广泛应用于老年科、风湿科、骨科等科室。大部分服用 NSAID 患者都会产生较明显的胃肠道反应。资料统计,胃肠道不耐受发生率可高达 50%,内镜下溃疡发生率可达 15%-30%2-3。很多患者因副反应而中止 NSAID 治疗。 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物,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4有抗血小板作用,抑制血栓素 A2 的合成,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但对胃肠道粘膜损伤、溃疡及消化道出血等副反应出现较多。为减少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直接损伤,临床开始使用肠溶阿司匹林,经过系统观察,发现短期内使用肠溶阿司匹林胃粘膜病变发生率较低。我们在一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中统计,肠溶阿司匹林的胃肠道损伤与非肠溶型阿司匹林使用者内镜下无明显差异4-5 。 NSAID 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上消化道溃疡患者常表现为无痛性,临床无症状者居多。部分患者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NSAID 发病机制国内研究较多:(1)直接胃粘膜局部损害作用,服用NSAID 可直接导致急性胃粘膜损伤。在动物实验中,NSAID 诱导胃粘膜损伤是 pH 依赖性的高胃酸状态 ,加重胃粘膜损害,将浅表损害变成深层粘膜坏死形成溃疡。 (2)NSAID 使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胃粘膜的前列腺素是一种重要的胃粘膜保护因子。通过调节粘膜血供、粘液分泌、碳酸氢盐分泌、上皮细胞增生和粘膜免疫细胞功能来保持胃粘膜屏障的完整性。而 NSAID 能抑制环氧合酶(COX),使前列腺素 E 合成减少,胃粘膜修复功能降低6 。血小板内的前列腺素合成下降,使血小板功能下降,造成粘膜下凝血功能降低出血增多。 (3)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胃粘膜损伤。很多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内皮损伤,是 NSAID 诱导的胃粘膜损伤和溃疡形成的重要机制。有报道在动物实验中,NSAID 可以诱导黏附分子的表达,并导致中性粒细胞分子粘附到内皮上。粘附的中性粒细胞通过产生氧自由基和蛋白酶阻塞毛细血管等途径损伤内皮。临床5观察 NSAID 使用的患者中,胃粘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47.4%,合并消化性溃疡,而没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患者溃疡发病率仅为7.7%。 (4 )日本学者的研究发现,在长期接受 NSAID 治疗的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高危因素7,幽门螺旋杆菌和 NSAID 在溃疡形成过程中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是学者目前较感兴趣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Dincer D,Duman A,DikieiH ,etal.NSAID-relate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rerisk factors considered dnring prophylaxisJ.Intjclin Pract,2006,60:546-548. 2吴开春,刘震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消化性溃疡 J.中华消化杂志,2008,7:439-441. 3诸琦,熊慧芳,吴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临床应用调查 J.中华消化杂志,2008,12:842-846. 4 Sorensen HT,Mellemkjaerl,Blotwj,etal.Risk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i bleeding assoc-iated with use of low-dose aspirin.AmjCastro-enterol,2000,95:2218-2224. 5 高虎,刘吉林,弥莉雅,王先华等. 非甾体抗炎药物对老年人胃粘膜损害 294 例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8,2 :53-54. 6I wakirir. NSAIDs and its gastrointestinal side effects relation of NSAID Variety and influence of concomitant medicine Nippon Rinsho,2007,65:1776-1780. 67 Rajima H, ramaoJ, Fukui H, etal. Up-to-date information on gastrie mucosal lesions from long-term NSAIDtherapy in orthopedic outpatients:a study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J. Orthop Sci, 2007,12:341-346.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