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0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5页 / 共70页
第6页 / 共70页
第7页 / 共70页
第8页 / 共70页
第9页 / 共70页
第1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院消毒隔离技术感染管理科 42071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院和不同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制度。 【】1有全院和重点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2有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消毒与隔离技术的 教育与培训,有培训考核记录。3有保障重点部门落实消毒与隔离制度(如重症医 学科、新生儿病房、产房、手术室、导管室、内镜室、 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落实措施, 并执行。4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5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内容并落实。 【】符合“”,并1有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对消毒与隔离工作存在问题与缺陷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2主管部门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符合“”,并医院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所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符合国家规定。1 42072有满足消毒要求的合格的设备、设施与 消毒剂。 【】1有满足消毒要求的消毒设备、设施与消毒剂。2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证件齐全,质量和来源可追溯。3定期对有关设备设施进行检测。4定期对消毒剂的浓度、有效性等进行监测。 【】符合“”,并主管部门对医用耗材、消毒 隔离相关产品采购质量有监管,对设备设施及消毒剂检测结果进行定期分析,有总结、反馈,及时整改 。【】符合“”,并主管部门、药剂科联合对 持续改进的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有记录。 4207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符合 规范与标准的要求,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的 原始记录与报告。 【】1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 操作规范。2有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 有监测的程序与规范,判定标准。3消毒供应中心 人员知晓相关规范并执行 【】符合“”,并1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 灭菌效果监测落实到位,并有原始记录与监测报告 。2主管部门对落实情况有监管、评价,对存在问 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符合“”,并1消毒供应中心物流管理实 行全程信息化管理。2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达到相关 规范,灭菌合格率100%。国内隔离技术的现状 通常是针对确诊传染病患者后采取隔离措置 ,标准预防观念差; 对经接触传染疾病患者,尤其是多重耐药菌 感染患者的隔离认识不足; 采取的隔离预防措施多种多样,有些措施缺 乏科学依据;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不正确:过度、不足; 种类的选用不妥;方法不当; 分区布局不合理:大环境的布局,病区内的 布局。隔离技术定义: 应用最新、最科学的隔离预防和方法, 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I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隔离目的和原则隔离的目的:a. 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b.保护职工减少职业暴漏。c .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d.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扩散 。隔离的原则:a.传染病人与健康人严格分开。b.确诊病人与未确诊病人分别收治。C.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要严格区分。 。术语和定义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 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 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 、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 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 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 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 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 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术语和定义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 (5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2、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5m),在空气中短距离(l 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3、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感染链: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 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术语和定义 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 的宿主或场所。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 疫力的人群。 个人防护用品1、口罩 (纱布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2、帽子3、护目镜4、防护面罩5、手套6、隔离衣7、防护服8、鞋套9、防水围裙隔离的管理要求 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并应具备 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 明确、标识 清楚。 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 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 和“基于疾病 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隔离的管理要求 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 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预防知识的培训, 为其提供合适的、必要的防护用品,掌握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 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符合WS/T313。 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应将 医院分为4个区域。1、低危险区域2、中等危险区域3、高危险区域 4、极高危区域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 1、 口罩的使用 2、 帽子3 、护目镜4、 防护面罩的使用 5 、手套的使用 6 、隔离衣7 、防护服的使用 8、鞋套的使用 9、防水围裙的使用 正确佩戴方法微过滤罩杯式口罩正确的穿戴 方法。取出口罩,并将鼻梁片朝上, 弄弯鼻梁片使其成鼻型弧度将带子拉至鼻梁片的另一 侧 (下方)双手提起带子直接将口罩套掛于脖子上 将口罩倒放以下巴夹紧,双 手提起带子套掛于脖子上 (当 你头上带有护士帽时采用)微过滤罩杯式口罩正确的穿戴方法将口罩展开,以双手提起上方带子绕过头后置放于耳际上缘 用双手调整鼻梁片使其张 力适宜服贴于鼻樑上,确 保脸部确实密合。微过滤罩杯式口罩正确的穿戴方法密合测试,以两手掌杯形覆盖 在口罩上并用力吐气,确保不会有空气沿着边缘洩漏 如此便完成正确的口罩 穿戴微过滤罩杯式口罩正确的穿戴方法12 护目镜Protective glass:防止患者的血 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眼部 的用品1212 防护面罩(防护面屏)face shield:防止患者的 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到人体面部的 用品。12 对感染性强的病毒细菌,要戴眼镜,或罩盖头颚和面部的防护板。护目镜安全的玻璃来保护眼睛,面罩保护整个面部皮肤。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 、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 、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d)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 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 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 疗、护理时。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喷溅时。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 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 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喷溅时。 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医护人员个人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一般分为三级防护: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一级防护:1、用于门(急)诊医护人员及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 2、 12层以上棉纱口罩(N95口罩)、戴工作 帽、穿工作服、隔离衣。 3、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洗手和消毒。手的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二级防护:1、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 、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病人使用过的 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等。2、进入隔离留观室必须戴12层以上棉纱口罩(或N95口罩),每4 小时更换1次或潮湿时更换帽子、工作服、穿隔离衣、 戴手套、鞋套。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洗手和消毒。手的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其他快速消毒剂,揉搓13分钟。4、对病人实施进距离操作时要戴防护眼镜。三级防护针对与病人密切接触、对病人实施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 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2、除应采取二级防护外,还应当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 隔离与预防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 病性禽流感的隔离。 多重耐药菌管理培训感染性疾病病区的 建筑布局与隔离分区管理: 三区、两通道、两缓冲三区: 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两通道: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缓冲间: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 清洁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 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 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 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 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潜在污染区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 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 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 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 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 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 污染区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 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 ,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 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包括病 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 院处理室等。 两通道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 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人 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 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缓冲间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 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 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 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 泰安市中心医院 空气监测管理要求根据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要求,结合医院工作实 际特作如下要 求:一、所有层流洁净科室监测规范按照GB50333执行。二、采集频率与结果(超标科室要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解除危险因素后重测)。(一)每季度监测一次,空气采集细菌菌落总数 4CFU15min.直径9cm平皿的科室是:1. 非洁净手术室(乳腺外科手术室、美容中心手术室、生殖医学手术室东区、眼科手术室、肛肠外手术室等)2. 产房、导管室、血液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3. 重症监护室病房(呼吸重症病房、急诊科监护室、心血管外科监护室、CCU、PICU、神经内科监护室、神经外科监护室)(二)每季度监测一次,空气采集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的科室 是:儿科病房(儿内、儿外)、母婴同室(产一、 产二)妇科、产科检查室(包括门诊)、人流室、 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口腔科、内镜 室、血液透析中心、急诊室、化验室、感染科疾病 门诊及病房。医院空气消毒的误区 忽视自然通风 滥用化学消毒剂 过分依赖空气消毒设施3 89 2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