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现代大学校歌歌词摘 要校歌是反映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优良传统,是学校优良校风及教风、学风的高度概括,是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精神宣言。它在激励学生成长、凝聚学校精神、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自近代新式学校出现以后,就有创作校歌的传统。不同时期的校歌风格也存在较大差异,其区别主要体现在清末民初、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和新中国建立后这几个时期。由于高校数量众多,办学条件和校园文化不尽相同,所以校歌表现内容也多有差异。但总的来说校歌对于一所学校的作用是基本一致的。校歌对丰富校园思想文化,发扬我国优良文化传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很有益的贡献。优秀的校歌歌词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起着教育鼓舞的作用。关键词:校歌;时代;校园文化;文体;文化精神一所学校的校歌风格与学校建立的时间和校歌创作时间的社会条件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校歌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传播状况,也与特定时期统治思想和办学理念联系密切。甚至一些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在不同的时期的校歌都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因为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的更新,也可能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还可能是受时代影响肩负的社会责任转变导致的。一 不同时期建立高校的校歌1中国最早的一批高校建立于清末民初,时至今日,仍然有高等院校新建。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随着高校大批建立,校歌创作也一直未绝,不同时期的校歌在思想内容、文体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1.早期建立的学校的校歌清朝末年建立的高等院校基本都没有校歌,这些学校的校歌都是民国建立几年后创作的,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学校是响应清末改革建立的专业型的学校,建立这些学校目的是培养服务于清末改制的应用型人才,多具有速成班性质,并不注重学校精神和人才的使命与素质。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学校除了效忠清政府外再无需要校歌传播的思想与精神。而民国之后这些学校和一些新建立的学校受到西方现代意义上大学的办学理念的影响,注重学校的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力图塑造具有新思想的新型人才。这时中国文学并未摆脱传统儒家思想和以文言为主的文学创作样式。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思想界造成了极大的震荡,天下为公的理念熔铸于许多知识分子的心中。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理想逐渐被付诸实施,建立西方式的现代大学成为众多仁人志士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大批高等院校应运而生,高校创办者力图赋予学校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理念。并将其同对国家的担当,对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的愿望融进歌词里,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歌高唱“风云浓浓,感觉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神州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但凭着,团结力,旋转新乾坤。哪怕他欧风美雨来势颇凶狠,练成铁肩担重任。壮哉中国民! 1”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歌歌词写道: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领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往。 2”这一时期校歌最显著特点是传统道德思想与现代大学精神兼容并蓄,一道弘扬。国家命运,学校发展,个人前途相统一,既主张自由独立的大学精神,融贯中西的个人思想,又强调国家命运的担当。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校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为实现其吞并中国的野心,发动了大规模武装侵略,大片国土沦丧,抗日救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最迫切要求,这在许多校歌中都有鲜明反映。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满江红堪称校歌中颂扬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其歌词为:“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2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3”歌词道出在日寇压境的危亡时刻,偌大的中华大地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几所学校的颠沛流离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一向敢为天下先的大学师生们一路仓皇奔向西南并非是畏敌窜逃而是肩负更重要的使命。词中表达了联大师生对国运的担忧,对报国的殷切,然“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书生报国不在投笔从戎,中兴之事更是大任。学校肩负着为未来中兴大业储备人才的重任,事实证明西南联大确实做到。西南联大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培养的大批人才对民族解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中国当代教育、思想、科技各界影响深远。处于危难之间的西南联大将校歌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通过一首感情激越的校歌凝聚了人心,激励了广大师生志雪国仇,力转国运的使命感。很多西南联大毕业的当代名家在回忆西南联大时光时都提到校歌对每一位西南联大人内心的激励和感召。除西南联大这样在战时临时组建的学校创作新的反映国家命脉的校歌外,还有一些学校将本有的校歌歌词进行改动,加入表现担忧国难,矢志报国的内容。河南大学成立于 1912 年,为中国最早的三所留美预备学校之一,创作于民国初年的校歌以讴歌传统思想文化,培养学子思想人格为主旋律。日军攻入河南后,河南大学由驻地开封几经迁徙,饱尝国土沦丧之苦。该校于 1940 年将校歌中加入“四郊多垒,国仇难忘”一句,以示不忘国难,振兴邦国之志。3.新时期建立学校的校歌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 1952 年全国院校改革之后,许多学校的办学性质和办学理念发生变化,其校歌也随之有所改变,仅有少数学校校歌仍然保留了民国时期的特色,对传统文化和知识分子理想追求等与新政权并不矛盾的地方并未有多大改动,因此一些老牌名校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校歌的形态。同时为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大批高等院校纷纷建立,这一时期建立的学校与清末建立院校有些相似,现实性较强。在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共产党要求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理念要与党的指导思想保持高度一致,这一时期革命歌曲成为全国歌曲的正统,很多新建立的学校并没有自己的校歌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伟大共产主义理想奋斗,成为各类学校校歌的主调。如郭沫若作的中国科技大学的校歌:“ 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科3学的高峰在不断创造,高峰要高过无穷,红旗要红过九重。我们是祖国的好儿女,要刻苦锻炼,辛勤劳动,在党的温暖抚育坚强领导下,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先锋。又红又专,理现交融,团结互助,活泼英勇,永远向人民学习,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4”其词政治色彩浓郁,具有鲜明的革命运动年代的时代特征。一些原有校歌的学校或弃用原校歌,或新作革命性较强的歌曲作为校歌。改革开放后,没有校歌的学校纷纷创作校歌,一些为迎合形势改动校歌的院校或恢复旧校歌或新作校歌。因此改革开放初的几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高校创作校歌的高潮时期。二 校歌歌词表现内容的差异除了不同时期校歌风格不同外,校歌歌词在表现题材也有很大的差异,校歌内容多以讴歌自然风物和历史名人为主,有的校歌也把办学理念和宗旨通过校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怎样的内容都旨在提高学校品味,丰富校园文化,凝聚人心。1.突出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观念绝大部分校歌都标明自己学校的地理位置,列出所在地的自然风物。如“东揽钟山、北拥扬子” (东南大学) , “峨峨五指、荡荡南溟 ”(海南大学) , “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湖南大学) , “太行之阳河水东”(中国矿业大学)等等。“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名胜古迹文化丰厚,源远流长,高等院校分布广泛。自古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和钟灵毓秀的观念。学校所在地区,即使是普通的一座山、一条河,都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所以学校借当地风物以育人,引当地史事以铸才,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5”学校通过校歌,把乡土的根,深深植进生活在它怀抱的学子心中,让他们永远记住这个本,为祖国效力,同时这也拉近学校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把学校和自己生活的土地融为一体。许多校歌把有关乡土特色写的很具体,其立意也相当明显。东北大学校歌:“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 6”一些校歌更将地理名胜与师生心声交融一起,极具抒情与激励之力。河南大学校歌:“嵩岳苍苍,河水4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长。济济多士风雨一堂,继往开来扬辉光。 7”许多高等院校建立在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名人辈出之地,校歌赞颂秀美的风物同时讴歌本地的往圣先贤,鼓舞学子以先哲为榜样去立身行事。湖南大学原址为岳麓书院,是张载、朱熹等大家讲学的地方,所以校歌讲“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华与实并茂,兰与芷齐芳,英材蔚起,奋志安壤。振我民族,扬我国光。 ”东南大学校歌:“ 东揽钟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涛,六朝松下听箫韶。齐梁遗韵在,太学令名标。百载文枢江左,东南辈出英豪,海涵地负展宏韬。 8”这样的校歌歌词不仅可以彰显本地的人文底蕴,提升学校品味,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本地区思想文化的了解,形成一种对学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2.反映办学主张和教育理念因应时代历史要求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主张,在校歌中有更为具体、更为广泛的表述。这是很自然的,只是表述的方式有所不同,一种是教育者,办学者的直白,直接揭示自己的主张理念,另一种则是把体现教育者理念的校训作为校歌的主题词、主旋律。许多校歌直接表达了创建者们的办学理念。如清华大学曾经有多首校歌,其中一首的歌词为:“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服膺守善心无违,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熟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水木清华众秀钟,万悃如一矢以忠。 9”北洋大学校歌:“ 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不从纸上呈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望前驱之英华卓荦,应后起之努力追踪,念过去之艰难缔造,愿一心一德共扬校誉于无穷。 ”西北工业大学校歌: “重德厚生,国乃盛强;千仞之墙,百炼之钢;镂木烁金,飞天巡洋;公诚勇毅,永矢勿忘;中华灿烂,工大无量! 10” 许多学校用校训表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再由校歌来拓展简洁的校训所蕴含的丰富的含义。以校训作为校歌中心的比较典型的如武汉大学新校训是“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校歌则为 “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 ”暨南大学的校训是“ 忠信笃敬” ,校歌则为: “言忠信,根在中华,行笃敬,走遍天涯。四5海关爱,暖流激荡,五洲精英,汇聚一堂。剑锋砺就桃李芬芳。 ”厦门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校歌反复咏唱: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发其藏?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驾慈航?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11”3反映学校的办学性质,培养人才服务行业的校歌由于学校性质、任务的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反映在校歌中便有各自的与他校不同的特点和风格,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专业性较为明显的院校中,其培养的人才往往集中在许多特殊的重要行业之中,如农林、医药、师范等等。师范类院校强调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讲究师道,为人师表。北京师大的老校歌:“往者文化世所宗,将来事业更无穷,开来继往师道贯其中,谁与立,责无旁贷在藐躬。 ”东北师大校歌: “燃烧着青春的园丁,塑造灵魂的工匠,高举那真理的火炬,照亮前进的方向。前进,前进,向着四化,向着世界前进,前进,向着全人类的解放。 12”台湾师范大学校歌: “教育国之本,师范尤尊崇。勤吾学,进吾德,践吾躬。院分系列,途辙虽异汇一宗。学成期大用,师资责任重。吾侪相亲相勉,终不负初衷。台湾山川气象雄,重归祖国乐融融。教育会其通,祖国进大同。 13”医学类院校突出的是人道主义,救死扶伤、除病保健。上海医科大学校歌:“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们服务。服务价值何在乎?为人群灭除痛苦。可喜!可喜!病日新兮医亦日进。可惧!可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