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论课课程结构基础工程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分期发展规划规划成果与规划深度新技术在风景区规划 中应用 风景区规划导论 风景区规划一般规定 保护培育规划 风景游赏规划 典型景观规划 旅览设施规划 康体设施规划9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9.1 规划特点l风景区的居民社会因素:外来的游人、直接服 务的职工、间接服务的居民等三类人口并存 ,达到一定级配关系时,就形成了良好的社 会组织系统。l凡含有居民点的风景区,应编制居民点调控 规划;凡含有一个乡或镇以上的风景区,必 须编制居民社会系统规划。9.2 规划内容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应包括l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l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l经营管理与社会组织;l居民点性质、职能、动因特征和分布;l用地方向与规划布局;l产业和劳力发展规划等内容。需要编制居民社会系统规划的风景区,其范围内 将含有一个乡或镇以上的人口规模和建制,它的规划 基本内容和原则,应该同其规模或建制级别的要求相 一致,同时,它还要适应风景区的特殊需要与要求。9.3 规划原则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建立适合风景区特 点的社会运转机制;2建立合理的居民点或居民点系统;3引导淘汰型产业的劳力合理转向。居民社会规划的措施居民社会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在风景区范围内 ,科学预测和严格限制各种常住人口的规模及其分 布的控制性指标。规划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风景区中分别划定 无居民区、居民衰减区和居民控制区。l 在无居民区,不准常住人口落户;l 在衰减区,要分阶段地逐步减少常住人口数量;l 在控制区要分别定出允许居民数量的控制性指标 。这些分区及其具体指标,均应在居民容量的控制 范围之内,要同风景保育规划和居民容量控制指标相 协调。9.4 居民点系统规划l 在居民社会因素比较丰富的风景区,可以 形成比较完整的居民点系统规划。l 居民点系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 相互协调,对已有的城镇和村点提出调整要求 ,对拟建的旅游村、镇和管理基地提出控制性 规划纲要,对城镇、村点与风景的关系提出协 调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对农村居民点的具体调节控制方法, 是按其人口变动趋势,分别划分搬迁型; 缩小型;控制型; 聚居型 四种基本类型,并分别控制各个类型的规模、布 局和建设管理措施。l在居民社会用地规划中,严禁在景点和景区内 安排工业项目、城镇建设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用 地,不得在风景区内安排有污染的工副业和有 碍风景的农业生产用地,不得破坏林木而安排 建设项目。10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10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10.1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特点风景区的经济发展,是与风景区有关的经济活 动引起的,通常包括:l管理机构和管理职工对各种资源的维护、利用、管 理等活动;l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l外来游人的旅游活动等。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应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规划、风景与旅游发展战略为基本依据,形成独具 风景区特征的经济运行条件。10.2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内容经济发展引导规划有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经济现状调查与分析; 二是经济发展的引导方向,经济结构及其调整, 空间布局及其控制; 三是促进经济合理发展的措施等内容。10.3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原则l 风景区经济发展目前存在三方面主要矛盾,一是地域差异大,二是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多,三是政策引导与法规措施的缺口大。l风景区经济发展引导方向,一方面要通过经济资源 的宏观配置,形成良好的产业结构,实现最大的整 体效益;另一方面要把生产要素按地域优化布局, 以促进生产力发展。l风景区经济引导方向,应以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的 合理化结合为原则,提出适合风景区经济发展的模 式及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步骤和措施。10.4 经济结构风景区的经济结构合理化,要以景源保护为前 提,合理利用经济资源,确定主导产业与产业组合 ,追求规模与效益的统一,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催 化作用,形成独具特征的风景区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各主要产业的发展内容、资源配置、优化组合 及其轻重缓急变化; 2明确旅游经济、生态农业和工副业的合理发展途径 ; 3明确经济发展应有利于风景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 。10.5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合理化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明确风景区内部经济、风景区周边经济、风景 区所在地经济等三者的空间关系差异及内在联系;应 有节律地调控区内经济、发展边缘经济、带动地域经 济;2明确风景区内部经济的分区分级控制和引导方向 ;3明确综合农业生产分区、农业生产基地、工副业 布局及其与风景保护区、风景游览地、旅游基地的关 系。11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11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11.1 规划内容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应包括土地资源分析评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其平衡表、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平衡表等内容。 11.2 用地评估11.2.1 用地评估的目的通过资源的分析研究评估,掌握用地的特点、 数量、质量及利用中的问题,为估计土地科用潜力 、确定规划目标、平衡用地矛盾及土地开发提供依 据。 11.2.2 用地评估的范围与原则在风景区中,很少作全区整体的土地资源评估 ,仅在有必要调整的地区、地段或地块作局部评估 。风景区规划是以景源评价为基础,以景源级别为 主导因素,为保护景源的需要,矿藏不准开、项目 不能上。11.2 .3用地评估的内容土地资源分析评估,应包括对土地资源的特点 、数量、质量与潜力进行综合评估或专项评估。l专项评估是以某一种专项的用途或利益为出发点, 例如分等评估、价值评估、因素评估等;l综合评估可在专项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它是以所有 可能的用途或利益为出发点,在一系列自然和人文 因素方面,对用地进行可比的规划评估。一般按其 可利用程度分为有利、不利、比较有利等三 种地区、地段或地块,并在地形图上表示。11.3 土地现状分析l定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风景区的自然、社 会、经济条件下,对全区各类土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及 其结构所作的分析,包括风景、社会、经济三方面效 益的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其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及 有待解决的问题。l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应表明土地利用现状特 征,风景用地与生产生活用地之间关系,土地资源演 变、保护、利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l表达方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可以用表格、图 纸或文字表示。11.4 土地利用规划l11.4.1定义: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规划的目标与任 务,对各种用地进行需求预测和反复协调平衡的基 础上,拟定种用地指标,表明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 其用地范围,编制规划方案和编绘规划图纸。l11.4.2内容:土地利用规划图纸的主要内容为土地 利用分区。地利用分区也称用地区划,是控制和调 整各类用地,协调各种用地矛盾,管制开发强度和 开发利用行为,实施宏观控制管理的基本依据和手 段。11.4.3土地利用规划原则l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l 1突出风景区土地利用的重点与特点, 扩大风景用地;l 2保护风景游赏地、林地、水源地和优 良耕地;l 3因地制宜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发展 符合风景区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11.4.4 用地平衡表l风景区土地利用平衡应符合表111的规定 ,风景区用地平衡表,也是土地利用规划成 果的表达方式之一。并表明规划前后土地利 用方式和结构变化。11.7 用地分类的规定l首先,以风景区用地特征和作用及规划管理需求为 基本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 相关专业用地分类等常用方法。l其次,应依照土地的主导用途进行划分和归类,并 应符合表11.2的规定。l在规划的不同阶段,可依据工作性质、内容、深度 的需求,采用本分类中的全部或部分分类。l风景区各类用地的增减变化,应依据风景区的性质 和当地条件,因地制宜与实事求是地处理。12 分期发展规划与配套实施措施12 分期发展规划与配套实施措施 12.1 分期规定风景区分期规划一般分三般,即近期、远期和 远景;有时也可以分为四期,即近期、中期、远期 和远景。风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应符合以下规定:1第一期或近期规划:5年以内;2第二期或远期规划:520年;3第三期或远景规划:大于20年。每个分期的年限,一般应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相适应,便于相互协调和兼容。在安排每一期的发展目标与重点项目时,应兼顾 风景游赏、旅游设施、居民社会等三系统的协调发 展,体现风景区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12.1.1 近期规划l近期发展规划应提出发展目标、重点、主要 内容,并应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布局 、投资估算和实施措施等。l主要内容和具体建设项目应比较明确;l运转机制调控的重点和任务也应比较明确;l风景游赏发展、旅游设施配套、居民社会调 控等三者的轻重缓急与协调关系也应比较明 确;l关于投资匡算和效益评估及实施措施也应比 较明确和可行。12.1.2远期规划l远期发展规划的目标应使风景区内各项规划 内容初具规模,并应提出发展期内的发展重 点、主要内容、发展水平、投资匡算、健全 发展的步骤与措施。l远期规划目标应使各项规划内容初具规模, 即规划的整体构架应基本形成。l远期规划的时间一般是20年以内。 12.1.3远景规划l远景规划的时间是大于20年至可以构思到的 未来,其规划目标应是软科学和未来学所称 谓的“锦绣前程”,是风景区进入良性循环和 持续发展的满意阶段。l远景规划中的风景区,不仅能自我生存和有 序发展,而且可能从乡村空间和城市空间分 离、独立出来,并以其独特形象和魅力,构 成人类必不可少的第三生存空间。12.2 投资估算l 近期规划项目与投资估算应包括风景游赏、 旅游设施、居民社会三个职能系统的内容以 及实施保育措施所需的投资。l远期投资匡算可以由风景游赏和旅游设施两 个系统的内容组成,同时还应反映其间的相 互关系。l投资总额的计算范围,仅要求由规划项目的 投资匡算组成,在局部地区或详细规划中, 可以依据需要与可能,作进一步的深入计算 。12.3 效益分析l效益分析,应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l经济效益应包括风景区的直接经济收入和生产经济 效益两部分。其中,直接经济收入主要是为游人提 供行、游、食、住、购、娱、健和其他等八类服务 的收入;而生产经济效益主要是风景区景区自身的 生产经济得到发展的效益。l关于效益分析的范围,是比较容易估算,也是相对 比较准确的主要效益分析。而对于更广领域的社会 效益、更深层次的生态效益等,暂不作为常规要求 。 12.4 规划实施配套措施其基本内容应包括:1规划实施的现状条件分析;2规划实施的具体步骤或方法建议;3需要具备的后续规划或配套规划;4对管理体制、法规、权限保障的需求;5对管理机构内部建设的要求;6对经营、生产、投资调整的需求;7对人才、招工就业、人口与劳动力调整的需求。13 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13 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13.1 成果规定 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基础资料、规 划图纸等四部分。 13.2 规划文本规定风景区规划文本,是风景区规划成果的条文 化表述,应简明扼要,以法规条文方式直接 叙述规划主要内容的规定性要求,以便相应 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作为法规权威,严 肃实施和执行。13.3 说明书规定 规划说明书应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和目标 ,解释和说明规划内容。 13.4 图纸规定规划图纸应清晰准确,图文相符,图例一致 ,并应在图纸的明显处标明图名、图例、风 玫瑰、规划期限、规划日期、规划单位及其 资质图签编号等内容。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 应符合表13.1的规定。13.4 其他规定l 规划单位和规划小组可以据此对规划成果 进行必要的修订、补充和完善,并将规划文 本、规划说明、基础资料、规划图纸等四部 分内容和专家审查意见及专家签名材料一并 印制成正式文件。至此,本次风景区规划终 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