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白绝顶拔仙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李太白为太白山写诗,总让人想到现在流行的明星代言,太白山也因此多了一张名片。作为秦岭的主峰,太白山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攀登太白山的路线很多,但是徒步的话需要 4、5 天的时间,方能穿越这一隐身于秦岭的挺拔秀美的名山。如果你畏惧 3000 多米的高山,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如果你还想饱览太白的美景,那么也不用纠结,因为在众多的登山穿越线路中有最轻松的一条,有缆车可以节省体力,只需要两天的时间就能和你理想的名山来一次亲密接触。太白积雪进入太白山的景区正门,乘车到达下板寺,然后坐缆车到达上板寺,从这里我们就要开始徒步穿越之路了。海拔升高到 3000 米以上,气温降了下来。我们开始向小文公庙进发。小文公庙只是一座简单的石房子,供奉着佛像,对面的山坡上遍布冰川沙砾,间杂高山草甸,转过山脊,满眼是金黄的落叶松。接着是大文公庙,比小文庙的规模大一些,有两间石室,供奉着几尊佛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第一天徒步,没有很累的感觉,到达今天的宿营地大爷海接待站的时候,还感觉精神抖擞。在大爷海的东侧崖壁上,有一“千年不融之冰洞” 。洞内常年有冰,寒气逼人,好像一个“天然冰库” 。时间尚早,我们也随游人一起进去探秘,攀崖进洞,顿时让我想到了武侠里面高手练功的冰室,冰柱、冰台、冰塔,琳琅满目,景象万千。还有游客要把这洞里的冰带到山下炫耀,虽然我也很想带一块,无奈明天还要徒步,只好作罢。太白山第二天要到太白山顶峰拔仙台观日出,期待一个好天气。早早起来等待秦岭主峰的日出。没想到比我们起的早的大有人在,一些摄影爱好者已经支好自己的长枪短炮,准备抓住太白日出的精彩时刻。远处的云海先是微微泛红,后来红的面积越来越大,慢慢镀上了金色,然后,太阳露出了脸,茫茫天际银光四射,期待的日出没有让我们失望。拔仙台为太白绝顶,似一个不规则三角形锥体,孤高峥嵘,参天入云,三面陡峭,雄险无比,台顶宽阔平坦,台上有封神台、雷神殿,登顶远眺,顿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呈珠串状排列于拔仙台南北的天池明珠在朝阳的映射下熠熠生辉,平静的湖面,碧波荡漾,清澈凛冽,洁净无杂。晨起的小鸟鸣叫着飞过,掀起一片水草。峡谷深幽,峰峦叠嶂,云雾翻腾,四野弥漫,峰如海岛,岭似飞舟,时隐时现,变幻无穷,景象万千,身临其境,有飘飘欲仙之感。不禁感叹,多么美丽的画面!太阳出来了,照在太白山的山头闪着银色的光泽,太白山终年积雪,奇特壮观,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不管是春来花开还是秋果满枝头,山巅都覆盖着白雪,银光四射,百里可见,格外壮丽,留下了“太白积雪六月天”的佳话。还有千姿百态,如禽若兽,似人若仙,令人目不暇接的冰川奇石,在太白山海拔 3300 米以上的地方,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角峰、刃脊、槽谷、石海、石河、石环、石玫瑰、冻融岩柱等随处可见。在拔仙台上流连忘返一段时间后,下山原路返回,下午四点左右到达缆车处排队候车。下缆车后,回望太白,山和云都沐浴在一片落日余晖中,给人一种十分温暖而又神秘的感觉。曾经看过一张图片:“旅行,除了找路,更多的是寻找记忆” ,太白山给我留下的,是一片温暖而又惊艳的记忆。笔架山全景在神话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你可能看到过这样的镜头,海水(河水) 向两边分开,从水中出现了一条路。其实这样的情景并不是虚幻的,在辽宁省锦州市的笔架山风景区,数百年来每天上演着这样的反复。笔架山是道教名山胜地,山有三峰,二低一高,形如笔架,因此得名,是锦州八景之一笔峰插海。笔架山坐落在小岛上,海拔仅有 78 米,规模高度显然逊色于内地名山,但是因其危立于茫茫渤海之中,再加上破海而出的天桥,登临远眺别有一番趣味,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吕祖亭沿着滨海大道前行,欣赏着沿途美丽的风景,很快就能来到笔架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站一坐的两位仙子,据说笔架山的天桥就是两位仙子见笔架山风景秀美但难以攀登,一夜之间在大海里造了一座天桥,让陆上的人也能欣赏到笔架山的美丽。当然,传说只是传说,这座自然造化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桥,其实是由两边的海浪日夜拍打而成,总长 1620 米,也叫“神路” 。停好车,来到海边,已经开始退潮,我们静静的等待一条从大海里分出的路。渐渐的,已经可以看到一点陆地了,能够听到和我们一样在等待这一奇迹时刻的有人的惊呼声,就为了这一份神奇,不走一下天桥岂不遗憾?终于,一条通山大道浮现在海面之上,把海岸和山岛连在一起,像一条蛟龙随着潮涨潮落而时隐时现,神奇绝妙,堪称“天下一绝” 。我们怀着激动地心情踏上了天桥之路。1620 米的距离,走在天桥上看两边轻轻拍打着路面的海水,还有退朝后留下的贝壳和牡蛎,真是不一样的感受。真人观过天桥,来到笔架山,首先看到的是石造的山门,上书“光耀家国” 。这是主持修山老道贺保江所书,著名的北京“石头刘家”雕刻。山门左侧,一尊汉白玉雕刻的凌空欲飞的孙悟空石像镇守山门。进了山门,沿路盘旋而上,就看见一个石塔式的建筑,即真人观,是开山老祖女真人朱洁贞坐化之处,整个建筑高 4.7 米,塔基根据道家八卦图设计而成,塔身有六层,每层以 0.2 米高度递收,第六层由三块石板砌成神龛状,塔顶是一个宝葫芦。由真人观向南登山坡,有一座亭楼,这便是吕祖亭,供奉着吕洞宾的汉白玉像,由地面沿石梯上二层,室内尊座上石雕像为“十方救苦天尊” ,尊身由 10 尊神像组成,造型十分优美。此亭传说是吕洞宾八仙过海时小憩之处,故称吕祖亭。继续向南走便是太阳殿,正方形建筑,殿内有太阳佛、破肚佛、寿星等佛像。太阳殿西有雷公祠,东有电母祠,南侧是五母宫,供奉五位圣母,体态安详,身姿秀朗。三清阁五母宫南面,也就是笔架山的最高处,便是笔架山最出名的建筑三清阁。三清阁是供奉道教、儒教和佛教三教合一的寺庙。是一座高 26 米的大型石结构建筑,共六层,由纯一色的石墙、石廊、石门、石窗、石龛和石梯组成,就连飞檐挑角、门神壁画,也全都是用石头刻成。殿宇、阁楼做工细腻,纹质逼真,开合自如。整个建筑既有传统的艺术风格,又吸收了西方古建筑之特点。阁中现存大小汉白玉石佛 43 尊。登临阁顶,举目四眺,海天一色,风景绝佳。站在平台上可以看见东山坡山下有两块巨大岩石,像龟一样爬卧在那里,头朝上,尾巴浸在水中,说神龟出海实为不过。神水井从三清阁下来,在阁前的菩提树下坐着休息。在树下的石碑上介绍,菩提树产于印度,不繁代。是我国罕见的树种。传说释迦牟尼出家后,遍访名师,又于深山废寝忘食苦修六年而未果。后来在树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即现佛身。随后云游天下,行至笔架山,见神桥出没,海岛雄奇,叹曰:“此乃灵山妙地” ,遂摘下佛珠(菩提树籽) 画数圈于地,菩提树乃生。我们在这棵颇有来头的树下休息了片刻,开始下山。有很多人在海边玩水,于是挽起裤腿也加入进去,抓了一点小寄居蟹,玩够了,天也不早了。来时的天桥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大海吞没,不过不用担心,海面上有方便的交通工具快艇,乘上快艇,笔架山越来越远。回到陆地,回望着海上烟波浩渺的笔架山,海面上几只海鸥在翱翔,矫健的飞着,歌唱着更加美好的明天。门票价格50 元/人(没有索道,不许攀岩)交通指南笔架山风景区交通四通八达,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和现代化通讯设施。锦州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区内锦港大街和渤海大街主干道与 102 国道、沈山高速公路相连;多条铁路经过锦州站或锦州南站;另外锦州小岭子机场已开通了至北京、大连、青岛、厦门、广州等航线。自驾:北京京哈高速下 X031/南票/锦州港/ 锦州开发区 /高桥出口306 省道渤海大街中远路滨海大街笔架山风景区铁路:北京到锦州的火车非常多,有 D 车也有普快,时间上根据车次的不同 3 到 8 个小时之间可以到达,主要的车次有:D25、D15、D9、D192、D73 、D101 、D3、D7、D13 、D17、T11、K1112、K215、K27、K39、K19、K95、1172 等。锦州站到笔架山风景区有专线旅游巴士,6:00 到 18:00 每隔 12 分钟发一班车,全程 45 分钟,票价 8 元;锦州南站可乘虎跃快客到达笔架山景区,6:00 到 19:00 每 10 分钟一趟,票价 8 元。游艇到笔架山:1、走天桥:根据潮汐时间表可以推算出天桥露出水面的时间,以便选择走天桥上山或者返回。在导游手册和景区入口有潮汐时间表,按按农历可以查到满朝和干潮的时间,但是潮汐时间随风力、风向等因素变化很大,所以要注意当天情况。在四级风左右时,满潮加上三个小时等于桥面露出时间,干潮加上两个小时等于桥面隐去时间。2、乘船或快艇:由于潮汐的关系,陆地通往笔架山的天桥时常会隐藏在海面以下,有专门的游船和快艇往返其间,票价 10 元每人。备注:走天桥最好准备一双不怕水的拖鞋或者凉鞋,可以在天桥的某些地方淌水而过,因为是砂石路,鞋底不要太薄;登山时可选择舒适的平底鞋。景区美食这里有一些海鲜,南方风味小吃,最多的还是东北菜,山野小炒,野味、海鲜等。景区特产锦州的苹果、北镇鸭梨、银杏、玛雕雕刻、玉雕、辽瓷等。锦州八景著名的锦州八景除了“笔峰插海”的笔架山,还有“紫荆朝旭”紫荆山,小凌河的“锦水回纹”和“凌河烟雨” , “虹螺晚照”虹螺山,普陀山风景区观音洞山南麓的“石堂松雪” ,汤河子的“汤水冬渔” ,和古塔公园内大广济寺前辽塔的“古塔昏鸦” 。备注:相关的锦州景区有医巫闾山风景区、北镇青岩寺风景区、义县奉国寺、北普陀山风景区、辽沈战役纪念馆、北镇大芦花风景区等。【仰天大笑此山中】高山芦苇在山中“一窍仰穿,天光下射” ,这,就是仰天山。它的灵秀自然或许不能和叱咤风云的名山大川相提并论,但却不乏自己的风韵。这里有北方最大的溶洞,有世界第一大的佛洞,还有世界最长的回音壁,也有赵匡胤久不愿离的白云洞,还有唐赛儿领兵起义留下的千古名寨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我们一家人有幸领略了仰天山的浩瀚和奇趣。车子慢慢远离都市,公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钻天杨,飞速地向车后闪去,满眼都是一望无际的麦田,还有一闪而过的果园。进了临朐,车子开始爬坡,层层梯田映入眼帘,盖在山腰的房屋,潺潺而下的溪流,在山的波涛中,我们缓缓接近了仰天山。把车停在森林公园门口的停车场,我们开始爬山。到达的第一个景点是观音洞。俗称“隔山照” 。据说过去洞内石壁上有一面天然的“古镜子” ,非常神奇,可以看到想看的东西。有一个县官从这里经过,就想看看他的太太在家做什么,结果看到他太太在和别人私通,一怒之下,把镜子给砸了,后人就再也看不到了。然后我们来到著名的千佛洞,是世界上最大的。据说,每逢甲子年中秋之夜,一轮皓月当空照,银光从数十米高的一个石隙倾泻下来,正照在洞中居中而坐的那尊金身大佛的脸和身上,大佛顿时流光溢彩,通过金身反射的亮光充盈这座高 30 多米、深 60 米、阔数米的山洞中,千尊或大或小的石佛都一下子闪亮起来,此时此刻,云集在此的文殊寺的僧众敲磬击钹、鸣箫鼓瑟,悠长的诵经声飘荡在洞窟,彻夜不眠。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眼福看到这神奇的一幕,不过想象一下也是十分壮观的。遍山红叶钟声悠扬,烟香袅袅,抬头一看,古松掩映下,有一寺露出一角,这就是全国现存的三大文殊寺之一的、始建于北宋初年的仰天山文殊寺。有记载称赵匡胤遨游天下见仰天山好似他梦中见过之境,遂命在此建寺。儿子好奇的给文殊菩萨磕头,这举动有点让我和老婆意外,不过望子成龙的我们还是很开心的。明礼部尚书冯琦曾在游仰天山记中写道:“佛殿凡六楹,泉出阶下,甚清洌。僧以为池。 ”池即寺后双井,俗名“黑龙潭” 。两个八角形的水池,泉眼涌旺,涓流成溪。据说,至今寺内僧人都饮用此潭水,身体健壮,百病不生。离了黑龙潭,我们沿寺西北角悬崖峭壁间的小道扶阶而上,来到了阁台高拔、白壁红柱、飞檐如翼、势若凌空的文昌阁,在此,凭窗而望,整个寺院周围的风光尽收眼底。文昌阁是供奉文曲星的地方,旧事赶考的学子进京前都来此进香,相传刘墉、赵秉忠赶考前就到此进过香,而且两个人还中了状元。在文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