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535 岁幼儿延迟满足战略研究岁幼儿延迟满足战略研究作者:刘泽文等【摘要】本研究采用观察法,研讨 35 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变化和延迟满足战略的运用。结果标明:(1)35 岁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延迟满足能力,且年龄差异显著。 (2)35 岁幼儿会使用多种延迟满足战略,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动作分散战略,使用频率最低的是自我强化战略。动作分散战略、静坐等待战略和寻求目标战略的运用与延迟满足时间显著相关。一、问题的提出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更具价值的长期效益而自愿放弃即时满足的一种抉择取向,以和由此表示出的自我控制能力。 1 Vaugh 和 Kopp 的研究结果标明,两岁半的幼儿已经表示出可以抗拒当前诱惑的能力。 2Cournoyer 和 Trudel 发现,4 岁时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开始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 3 Shoda 和Mischel 通过研究认为,考察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可以预测他们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的认知能力与社会能力。 4那么,延迟满足是如何实现的呢?以往研究标明,在实验情境下幼儿会采用各种手段来消除或减轻情境压力,延长等待时间,这便是延迟满足战略(delay-strategy) 。 5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对延迟满足战略的运用会越来越熟练,表示为由很少使用战略到经常使用战略,由无意识地使用战略到有意识地使用战略,由多使用低水平的战略到多使用较高水平的战略。本研究以 35 岁幼儿作为被试,通过实验观察研讨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和延迟满足战略的运用情况。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研究者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永康市实验幼儿园 35 岁幼儿共 88 人,其中 3 岁组 29 人(男孩 17 名,女孩 12 名) ,4 岁组 29 人(男孩 17 名,女孩 12 名) ,5 岁组 30 人(男孩 15 名,女孩 15名) 。(二)研究工具桌椅各一张,玩具车一辆(奖励物) ,用以布置实验情境;隐蔽录像系统一套,用以记录幼儿在实验中的行为。(三)研究设计和研究程序本实验采用 Kamiol 和 Miller 的外加延迟满足范式。 6 研究主试两名,均为受过培训的幼儿园教师。主试 1 带领幼儿进入实验情境,主试 2 通过录像设备记录幼儿的行为。具体实验过程为:每个幼儿单独由主试 1 带领进入已布置好的观察室中。观察室中央有桌椅,桌子上放有一辆玩具车。主试带幼儿走到桌椅旁,告知幼儿他有事需要离开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不能玩桌上的玩具车,必需等他回来后才干玩。指导语重复两遍,在确认幼儿完全理解后主试 1 离开观察室,主试 2 控制录像系统,开始记录幼儿的行为。(四)计时和编码延迟满足实验的时间为 15 分钟。从主试 1 离开观察室的同时开始计时,当被试幼儿去玩玩具车或推门而出时,实验终止。这一时长为被试幼儿的延迟满足时间。若被试一直等到主试回来,则计15 分钟。观察记录的编码工作由两名受过培训且编码一致率(两名编码人员对同一份记录的编码一致性程度)达 90%的研究人员分头进行。编码人员观察录像记录中幼儿的行为,以 15 秒为一个时间段,记录每一时间段内幼儿出现的各种延迟满足战略。每观察到一种战略的出现,则在该战略上记 1 分,最后计算总分。研究者使用统计软件 SPSS11.5 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置。三、结果分析(一)延迟满足战略分析研究者根据录像记录的编码分析,将被试幼儿的延迟满足战略运用情况归纳为三类水平九种战略。水平一,无意义战略:(1)试图外出。被试幼儿试图打开门出去,但没有胜利,于是又返回观察室。 (2)消极行为。被试幼儿出现发脾气、哭闹或说气话等消极行为。 (3)寻找教师。被试幼儿走向窗边试图寻找教师。水平二,目标寻求战略:(1)寻求目标。被试幼儿出现与奖励物有关的行为,如注视、触碰玩具车,但并没有真正地玩。 (2)动作分散。被试幼儿坐在座位上动来动去,看自身的手或四周。 (3)离座活动。被试幼儿离开座位从事其他活动。水平三,解决问题战略:(1)静坐等待。被试幼儿恬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教师回来。 (2)自言自语。被试幼儿自言自语,说关于奖励物的话题。(3)自我强化。被试幼儿试图说服自身继续等待。(二)延迟满足时间的差异检验http:/search.114.vnet.cn/search_web.html?id=111bt=sst=webkw=meihuazhuang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见表 1) ,延迟满足时间在年龄上的差异极其显著,在性别和性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上差异不显著。三个年龄组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3 岁组与 4 岁组之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MD=-241.88, p0.01) ,而 4 岁组与 5 岁组之间无显著差异(MD=39, p0.05) 。此结果反映了 34 岁是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三)35 岁幼儿延迟满足战略的特点http:/search.114.vnet.cn/search_web.html?id=119bt=sst=webkw=ww表 2 显示了各年龄组幼儿在每种延迟满足战略上的平均得分。由表 2 可以看出,幼儿在等待过程中最常用的战略是动作分散战略,其次是静坐等待战略,最少使用的则是自我强化战略。http:/search.114.vnet.cn/search_web.html?id=111bt=sst=webkw=%ba%da%c9%ab%bf%aa%b3%a1%b4%fa%c2%eb表 3 列出了完成延迟满足任务的幼儿和未完成延迟满足任务的幼儿所使用的各种战略的总得分和平均得分。由表 3 可以看出,完成组的幼儿较未完成组的幼儿使用了更多的延迟满足战略,其中动作分散、静坐等待以和寻求目标这三种战略的变化最为明显。相关分析显示,幼儿的动作分散战略(r=0.822*) 、静坐等待战略(r=0.506*)和寻求目标战略(r=0.569*)与延迟满足时间具有中等水平以上的相关。四、讨论与建议(一)35 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特点研究结果标明,35 岁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延迟满足能力,且年龄差异显著,各年龄组幼儿延迟满足的平均时间有逐渐延长的趋势。这一现象的发生可能与幼儿神经生理组织的发展有关。大脑前额叶决定人的意志力发展。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35 岁是幼儿大脑前额叶发展的冲刺期, 7额叶皮层结构日趋复杂,神经元日益增多,因此这一时段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显著提升。多重比较发现,4 岁组与 5 岁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杨丽珠等人的研究结果8不同,原因可能与研究范式有关。杨丽珠等人采用的研究范式是 Mischel 的自我延迟满足实验范式,而本实验采用的是 Kamiol 和 Miller 的外加延迟满足范式。这一范式的任务难度略低于前者,致使实验中 4 岁组幼儿表示出与 5 岁组幼儿接近的延迟满足能力。(二)35 岁幼儿延迟满足战略的运用无意义水平上的三种战略,其目的均是试图通过终止实验来减轻压力。这类战略的少量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压力。实验结果显示,35岁幼儿较少使用这一水平的战略,说明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具有较为幼稚的自我控制战略。寻求目标水平上三种战略的运用能够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不再将注意力放在情境所带来的压力上,从而延长了幼儿的延迟满足时间。实验发现,35 岁幼儿最常用的延迟满足战略是动作分散和寻求目标战略,而这两种战略的运用确实有效地延长了延迟满足时间。动作分散战略利用转移注意力使幼儿暂时忘记奖励物的诱惑;寻求目标战略使幼儿在注视或触碰奖励物时发生内心抵触,使教师的命令得到强化,从而使幼儿暂时放弃获取奖励物的念头。问题解决水平的三种战略是最高级的延迟满足战略。它们往往在幼儿的神经生理、注意控制系统、言语水平和自我意识水平等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这也正是 35 幼儿较少使用这类战略的原因。35 岁幼儿虽已具备了用外部言语来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此时的外部言语对控制行为只具有启动功能,但抑制功能并不幼稚。此外,实验结果标明,35 岁幼儿的静坐等待战略能有效延长延迟满足时间。幼儿可能认为“静坐等待”是听老师话的表示,因此常使用这一战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幼儿的自我控制力。研究结果标明,延迟满足战略,尤其是使用较为高级的战略能有效地延长延迟满足时间,协商幼儿完成延迟满足任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有意识地设置延迟满足情境,并为幼儿作出示范,为他们延迟满足战略的发展和运用提供机会,这对幼儿自我控制力的增强有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DAVID R SHAFFER. Social personality developmentM. New York: Brooks/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996:227-231.2VAUGH B E, KOPP C B,KRAKOW J B. The emergence and consolidation of self-control from eighteen to thirty months of age: Normative trend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J. Child Development,1984, 55: 990-1004.3COUMOYER M, TURDEL M.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self-control at 33 monthsJ.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1991, 14(4):497-503.4MISCHEL W, SHDA Y, PEAKE P K. The nature of adolescent competencies predicted by preschool delay of gratifica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8, 54(4): 687-696.5陈会昌, 李苗, 王莉. 延迟满足情境中2 岁儿童对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延迟战略的使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XX,(1):1-5.6MAURO C F, HARRIS Y R. The influence of maternal child-rearing attitudes and teaching behaviors on preschoolers delay of gratificationJ.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XX,(3):293-307.7CARLSON S M, MOSES L J.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nhibitory control and childrens theory of mindJ. Child Development, XX,72(4):1032-1053.8杨丽珠, 王江洋, 刘文. 35 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特点和其中澳跨文化比较J.心理学报,XX,37(2):224-232.作者:刘泽文等【摘要】本研究采用观察法,研讨 35 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变化和延迟满足战略的运用。结果标明:(1)35 岁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延迟满足能力,且年龄差异显著。 (2)35 岁幼儿会使用多种延迟满足战略,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动作分散战略,使用频率最低的是自我强化战略。动作分散战略、静坐等待战略和寻求目标战略的运用与延迟满足时间显著相关。一、问题的提出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更具价值的长期效益而自愿放弃即时满足的一种抉择取向,以和由此表示出的自我控制能力。 1 Vaugh 和 Kopp 的研究结果标明,两岁半的幼儿已经表示出可以抗拒当前诱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