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1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5页 / 共61页
第6页 / 共61页
第7页 / 共61页
第8页 / 共61页
第9页 / 共61页
第1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的要求:理解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掌握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要求和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第五章 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第五章 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第二节 主要农业生产部门的发展与粮食问题第三节 农业生产结构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 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1、概念:是指在一定 的地域内,农村各产业 部门之间及各产业内部 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 种植业 畜牧业 农 第一产业 - 农 业 林业 村 渔业 产 采矿业 业 工 业 加工业 分 第二产业 制造业 类 建筑业 建筑业 建材业 交通业 第三产业 商 业 服务业二、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一)现状(二)(二)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 主要问题主要问题 1 1、农业发展滞后,商品率低,比重仍然较高农业发展滞后,商品率低,比重仍然较高 ,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品质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品质较低。 2 2、工业内部生产发展不协调,质量不高。工业内部生产发展不协调,质量不高。 (1 1)以以乡镇乡镇乡镇乡镇 企企业为业为业为业为 主的主的农农农农村工村工业业业业与城市工与城市工 业业业业的重复率非常高的重复率非常高 (2 2)农农农农村工村工业业业业和和农业农业农业农业 的关的关联联联联度非常低度非常低 (3 3)农农农农村工村工业业业业存在着存在着许许许许多十分多十分严严严严重的自我制重的自我制 约约约约因素因素(二)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 主要问题3、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1)第三产业发产业发 展缓缓慢、比 重低。(2)第三产业水平低,高新产 业少。三、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P281 ) (二)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 P281) (三)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据国际经验,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一般 表现为:第一产业绝对量增长,其比重下 降;第二、三产业产值的绝对量增长,并 超过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比重上升,实 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即:123213 231321。注意:农业份额下降与农业萎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1、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必须坚持农业产 业化这一主线,实施贸工农一体化和 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双重目标。 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农 村二、三产业。 3、深化改革,推动乡镇企业优化升级 。 4、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确保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第二节 主要农业生产部门的发展与 粮食问题一、主要农业生产部门的发展(一)农业(种植业)1、种植业发展的现状2、发发展方向:由“粮-经”二元 结构发展为“粮-经-饲”三元结 构一、主要农业生产部门的发展(二)林业 1、林业内部结构按不同的分类标准, 可分为: 按森林生长的类别,可以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按森林的功能分类:用材林、薪炭林、 经济林、特种林等 ; 按森林经营目标分类,可以分为生态林 和产业林。 2、发展方向: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 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一、主要农业生产部门的发展 (三)畜牧业 发展方向:随着全面实现小康和走向 富裕,市场将继续拉动肉类产量的增 长。今后将在提高养猪业专业化的同 时,继续加快草使畜牧业的发展,并 继续发展养禽业。但要注意近年来时 而出现的销售困难,应保持均衡的增 长。 (四)渔业 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 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 各有侧重”的方针二、粮食问题(一)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 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 食产业更是基础的基础。农业的 基础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粮食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民 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兵 马未动,粮草先行”等都说明这 一道理。(“一号文件”第一条 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 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 二、粮食问题(续)(二)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概况 1、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到1978年。特点:粮食生产有较大增长,超 过了人口增长速度,但粮食产量波很 大,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粮食不足的 困难。2、第二阶段是从1978年至现在。特点:粮食生产迅速发展,粮食供 不应求的局面已基本改观。 二、粮食问题(续)(三)我国粮食问题展望(探讨)1、如何正确认识认识 目前的粮食形势势 (1)粮食的总总供给给量大于总总需求。 (2)我国粮食自给给率多年保持较较高水 平。 (3)我国粮食储备储备 已达到历历史最高水 平。2、如何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一个包括“国家粮食安 全”、“家庭粮食安全”、“粮食营营 养安全”三个层层面的完整概念。 第三节 农业生产结构 农业生产结构的内涵 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因 素 农业生产结构的评价 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1、概念指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的农 业生产包括的部门和各生产项 目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2、特点 (1)农业生产结构的相关性 (2)农业生产结构的多层次 (3)农业生产结构的动态性 一、 农业生产结构的内涵 多层次、多级别的结构复合体 水稻 粮食作物 玉米 种植业 经济作物 小麦 饲料作物 农业生产结构 畜牧业 大牲畜 禽类 林业: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 渔业:养殖业、捕捞业 3、农业经济结构 农业中各种经济因素的构成和相互关 系。包括: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关 系结构、生产力结构。 农 生产结构 业 所有制结构 经 生产关系结构 济 生产总过程四环 节的结构 结 劳动力结构 构 生产力结构 劳动对象结构 劳动资料结构二、影响农业生产结构的因素 1、自然资源,包括气候、土壤、水源、地 形地貌等; 2、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人们对农产品的 需求,包括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3、人口的变化,包括人口总量和城乡结构 的变动; 4、粮食的供求状况,及其对农业布局的制 约情况; 5、交通、运输、加工、商业等因素; 6、农业经营体制; 7、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产业结构及其特点; 8、特别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三、农业生产结构的评价1、评价的原则 (1) 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与市场的供需状 况相适应。 (2) 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 经济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 的经济效益。 (3) 符合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的要求,以提 高农业的生态效益。 (4) 保证国家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利益,同 各地区的局部性的、眼前的利益正确结合。 (5) 因地制宜地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2、指标体系 (1)反映农业生产结构状况的 指标 土地利用结构 播种面积结构(适用种植业) 农业的总产值结构价值指标 农业商品产值结构 劳动力利用结构 资金利用结构2、指标体系(续) (2)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 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净产值、纯 收入 ) 劳动生产率 单位产品成本 资金投入产出率(如投资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等 )2、指标体系(续) (3)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 农产品商品量及其构成 农产品商品率 主要农产品的人均消费水平2、指标体系(续) (4)反映生态效益的指标 森林覆盖率 自然灾害发生率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和水资源中有害物质含 量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现状及 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一般趋 势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方 向 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讨论题)(一)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结构的现状1、主要特征:(1)种植业比重大,其他各业相对小(2)在种植业中粮食作物占的比重大, 经济作物占的比重小(3)在畜牧业中,以生猪为主,其他畜 产品少(4)在林业中重采轻造,在渔业中重捕 轻养农业总产值构成(当年价格) 单位:%年度种植业业林业业畜牧业业渔业渔业197880.03.415.01.6198075.64.218.51.7198569.25.222.13.5199064.74.325.65.4199558.43.529.78.4200055.73.829.710.8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不合理表现在:(1)对整个土地利用不充分; (2)对人财物的利用不充分; (3)从生态环境来看,布局有所改善 ,但仍存在水土流失加剧、自然 灾害频繁、森林覆盖率低、土地 沙化、大气污染、水资源等问题 ; (4)当前生产结构还不能很好满足社 会的需要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专业化程度低。(二)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商 品化、社会化的发展,必将 改变落后的、封闭的、自给 的、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 逐步建立起商品性的、开放 的、多层次的农业生产结构 。(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方向1、农业的增长不能再单纯追求数 量的增长,而是要实现高产、优 质和高效。 2、农业专业化是实现高产、优质 、高效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优 化农业生产结构的一个基本途径 。 3、增加高产值的农产品比重是调 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一个重要 途径。 4、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与推进农 业技术进步相结合。(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方向(续 )5、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要与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相 结合。 6、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在以市 场调节为基础上,加强宏观 调控。 7、要发展信息产业。 8、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必须兼顾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五、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 必要性 1、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