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1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 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 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 代,盛于两宋。两者都属于古代诗歌范畴, 唐诗中的律诗和词都有严格的格律。 作为音乐性极强的两种文学体裁,诗和词 既 各有所长,又互为补充,正如近代国学大师 王国维所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休,能言诗 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言。诗之境阔 、词之言长。”一代文豪苏轼就擅长以诗为 词。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中国文学中博大深厚 、富于文化底蕴,其 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 于大众接受的,是代 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 的唐诗宋词。“唐诗宋 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 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 底蕴,早已成为中国 文化的代名词。诗的发展 诗是中国文学发展出现最早的文学体裁,并贯穿于 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但只有到了唐代,诗才真正焕 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如果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那么诗歌当之无愧地代表了整个唐代文学发展的 潮流:上至王侯将相、后宫嫔妃,下至名媛僧道、 村夫樵子,写诗吟诗蔚然成风,诞生了李白、杜甫 、王维、白居易、韩愈等独具艺术风格、且成就卓 著的诗坛大家,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 名篇佳句,使唐诗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独领风骚 ,正如康熙皇帝所说“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 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 诗的分类 诗分律诗和古风两类。律诗大约开始 出现于南北朝,盛行于唐,有严格的 格律,字数和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 例如七律、五律、七绝、五绝等,分 别是八句每句七字、八句每句五字、 四句每句七字、四句每句五字等。古 风没有严格的格律,字数和句数也不 规定。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就属于古风 类,名作有我们熟悉的卖碳翁等 。 词与音乐 词又叫长短句,句子长短不齐,但并不是自 由诗,在每一个词牌下,对于字数、句数、 压韵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故作词又叫“填 词”,即根据词牌的规定填出词。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 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 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 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 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 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 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词的起源 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 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 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 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 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 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 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词的起源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 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 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 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 ,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 曲。 词体的成熟与建立 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 、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 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 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 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 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 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 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 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 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一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 有的分两段,称双调; 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的词牌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 六州歌头; 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 ; 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 ;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 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 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宋词的流派a.婉约派:北宋初年,受到晚唐、五代的词风影响 ,以婉约为主。这类词作以小令为主,辞句婉丽, 内容偏重男女之情,游子思乡之叹,远人别离之恨 。格调含蓄婉约,后世推为词的正宗。 b.豪放派:此派之词是北宋词坛之大突破。这类作 品,气势豪迈,意境清新,不拘音律,随意抒写。 题材广泛,内容或抒发感情,或议论说理,境界较 婉约派扩大,感情亦较奔放。 c.格律派:格律派词人多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词调 ,作品格律严谨,音调谐美,辞句工巧典丽,内容 以抒情和咏物为主。 宋词的流派豪放派,有辛弃疾、苏轼等人, 稼轩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出了诗人的爱国之心 ,报国之情; 子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亲人的祝愿,”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是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是一片拳拳之心。 婉约派,有柳永、李清照等人。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绮 丽,有离别愁绪,从一定程度上也描绘了当时宋朝经济昌盛时 期的生活; 易安”却把青梅嗅“描绘了少女情怀与活动,”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出了自己国破、家亡、丧夫、颠沛流离 的悲苦凄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出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 ,对爱情的忠贞语言清新浅显。 两派各有特色,描绘的事物、感情不同,但总能表现出时代特 色。 词的流派代表人物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等 宋词的代表作家李煜 字重光,世称李后主 五代 前期反映宫庭生活,格调华丽后 期倾诉亡国之痛,格调哀怨 南唐二主词 柳永 字耆卿,初名三变 北宋 多写都市繁荣生活工於羁旅行役 擅写长调语言显浅平易 乐章集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 不喜剪裁以就声律以诗为词,词 境扩大笔力纵横,气势磅薄 东坡乐府 周邦彦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北宋 格律精严,颇有法度多以唐人 诗语入词,怀古伤今擅写咏物之作 清真集(又名片玉词 )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北/南宋 前期多反映闺情,感情真挚细腻后 期多写漂泊流离之痛苦 漱玉词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 意境雄奇阔大,瑰丽奇伟擅以民间 口语入词擅於用典擅写农村风光 稼轩长短句 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南宋 擅创新调(自度曲)多记游、咏物 之作音调谐婉,辞句精美,结构严密 白石道人歌曲 唐诗宋词的差异 唐诗,格律严谨,但是深谙格律后,任何事 情都可以入诗。唐朝经济繁盛、政治自由, 与外邦交流频繁,诗风较广,名作也多。绝 句、律诗从齐到唐,再到全盛时期。 词开始得很早,在唐朝李白就已经开始写词 了,再到后来的李煜、范仲淹等等。花前月 下,吟风弄月,词是享乐主义和唯美主义的 完美结合。 比起唐诗来说,词更自由,表现女性生活的 内容更多,这也是精神层面的一大提升唐诗宋词的差异 唐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写诗不讲究 平仄,不要求对仗,押韵也比较自由,第首 诗的句数和字数句式没有严格规定;近体诗 在句数句式平仄对仗押韵等到方面都有严格 的规定。宋词是由诗歌和音乐结合而产生的 一种文学体裁 ,它分为小令、中调、长词三 类。词的篇幅长短不一,差异极大,最短的 是苍梧谣,只有十六个字,最长的是 莺啼序,有二百四十字。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差异 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 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 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 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 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 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 ,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 ,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诗与词外部形式的差异 句式: 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 差不齐; 句法: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 活多样; 押韵规则: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 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 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 对仗规定: 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 ,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 诗与词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 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 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 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 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 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 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 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 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诗与词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典型的语言艺术 词是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 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 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 园亭。 诗与词风格的差异 诗庄词媚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 庄词媚,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 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 即使是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 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 有很大关系 唐诗宋词的文化差异 盛唐诗和北宋词分别能够代表唐诗与 宋词的个性风貌。 唐诗有大丈夫气概,宋词是男子作闺 音。 唐诗是男子汉的诗,宋词是女性的诗 。 唐诗具有阳刚之美,宋词富于阴柔之 美。 这是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的差异 。唐诗的恢弘大气 唐朝诗人大多志向远大,这与唐朝的繁荣也有很大 关系。 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便抒发了自己想要参军 报国的志向;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便表现了百姓生活的困 苦,以及安史之乱期间国家濒临灭亡,抒发了自己 的爱国之情;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抒发了自己入仕的理想 ,以及旷达的胸襟。 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景观,总之,大概来说是恢弘大气,篇篇皆见奇妙 之处。 唐诗浓墨抒发男子间友谊 唐时男子汉崇尚建功立业,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往往周游天下 ,广结朋友,但却不愿为儿女私情所困。对男人之间友谊的重 视使唐诗有着鲜明男性化特征。 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道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看着船走远,船慢慢消失在水天交接处了,他却还在痴 痴发呆,可以想象得出两人感情深厚。现在男人间送行哪会这 样,只有情侣之间才如此。” 中唐时期,安史之乱后,文人的思想起了变化,在追求外部理 想的实现的同时,更加重视个人的内心感受。这一点,从白居 易的琵琶行中可见一斑,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勾起了多少人生飘零之感。诗词对爱情的重视长恨歌的结语点题 说“七月七日长生 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 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 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 期。”白居易写的“长恨” ,不只是唐玄宗因为“不 爱江山爱美人”,还指唐 玄宗和杨玉环之间是有 爱情的,但作为一个皇 帝,他连最爱的妃子也 不能保全。诗词对爱情的重视 对爱情的重视,从中唐开始,到了晚唐的词 ,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北宋时发扬光大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 青山烂。水面上秤外向锤浮,直待黄河彻底 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 ,且待三更见日头。 夫妻恩爱之时,男人以种种不可能发生的自 然现象为誓言,可是后来要休妻,女子不愿 意,就说你以前说了那么多,我现在只说一 条,就是三更天要看见太阳。宋词现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宋代时,词和诗分工明确,词表现个人生活,女性色彩浓。唐 诗里极少提到女性,而到了宋词把女性作为审美对象,弥补了 唐诗的一大缺憾。这是一种进步。 苏东坡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这样写: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写一个男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