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清华园走出来的监利籍汽车专家访东风汽车股份公司底 盘研究所所长郭元正杨忠锦2011 年 9 月 25 日,星期日,东风汽车股份公司特种事业部会议室。会议室里,十余家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的代表们聚集于此,等候着会议主办方安排“矿用 电动汽车” 的研制任 务。 这次会议主办方的领导人是谁?他就是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特种事业部底盘研究所所长郭元正。郭元正在会议上侃侃而谈。他思维清晰有序, 论理充分有据,语言简洁得体,声调亲切悦耳。在座的与会人 员,听得十分 专注。如果是外人,谁都不会相信,他已经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因为郭先生此前应聘担任过几家公司的总工程师职务,人们都习惯而亲切地称他为“郭 总” 。第二天下午,郭总应约会见了我。因 为是老乡,近年又见过几次面,已不显生疏。当我来到地处武汉沌口开发区创业路的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门口时,郭总 迎着我健步而来。西斜的阳光,照在他一 丝 不乱的头发上,微微泛光。他身穿衬衫西裤,洁净挺括。年过七旬,依然精神矍 铄 ,潇洒倜傥,彰显出一个高级知识份子的儒雅风范。从出生到求学:敢为人先1940 年 2 月 8 日,即农历庚辰年的正月初一,在监利县尺八口小镇,一个男孩呱呱落地。他的外祖父、尺八口首户商家“徐仁和”的老板徐家四爷,看着襁褓中白白胖胖的小外孙,捋着胡须,喜滋滋地说:“庚辰新年,一元复始,正月初一,好日子呀,就叫元正吧。 ”郭元正自小住在外祖父家,徐家四爷是最疼这个小外孙的,一家人也都疼爱他,都很亲昵地叫他“元仔” 。小元仔也确实逗人疼。在他五岁入学时,正值战乱,时而公学时而私塾。但在他小小的心灵就一个信念:我要读书!教他的所有老师,没有不夸奖这个眉眼中透出灵气、喜欢读书、成绩总考第一名的优等生。先生们体罚打屁股的竹片,从来没有落在他的身上过。1951 年,郭元正考取监利中学。才十一岁的他,是新生中最小的学生。老师们都特别喜欢这个皮肤白净、相貌英俊而又聪颖好学的学生。监利一中设在旧城隍庙里。冬天下雪,冷风飕飕,冰棱遍地。为了防滑,用草绳子系在布鞋上,脚生了冻疮,他还抢着帮厨,烧柴火弄的一脸黑烟,他也从不叫苦。说到这里,郭总笑着说:“那时,我每次给尺八口家里和同学写信,落款都写上在电灯光下 ,那时尺八口还没电灯哪,学校里有电灯,我心里蛮自豪的咧。”1954 年,在老家福建省龙岩乡下初中毕业的郭元正,以龙岩全专区第二名的成绩,考取龙岩一中,1956 年读高三时,又转到江陵一中(现荆州中学)就读。郭总说到毕业前夕,填报志愿时,几个老师“争抢”他的名额的往事,还真是一件趣事。班主任是语文老师,要他填报北大中文系,数学老师却要他填报北大数学系。最后,弄到校长张伯华那里,校长一锤定音:“就依我说的,你填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几乎等于零,就靠你们这样有抱负有才华的青年了。 ”就这样,1957 年秋,郭元正入住清华,攻读汽车工程专业。在清华的五年半间,郭元正如鱼得水,他精力充沛,热情开朗,踏实奋进,学业优秀。尽管那时因家庭成份和社会关系等原因,他一直连共青团也加入不了,摆在桌面上的理由,就说他“骄傲自满” 。但他生性不甘人后,处处好强争先。连五千米的长跑和零下十余度的冬泳,他也从不拉下。他记得 1958 年在参加十三陵水库的义务劳动时,在学生中年纪最小的他,却报名参加清华大学的青年突击队。突击队员是什么概念,就是起码要能挑上一百多斤重的担子,上几十米高的跳板。肩膀红肿破皮,不服输的他咬牙挺住,不哼一声。一气干了二十几天。他说:“每天收工,从水库工地,到休息的帐篷,要走四十多分钟,有时是走着走着,就睡着了,累呀;但年纪轻轻,想到能为祖国建设出力,心里是快乐的!”从长春到十堰:锋芒毕露由于学制改革,郭总在清华读了五年半,1962 年底毕业,成绩优异的郭元正,与其他六名毕业生,分配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刚到北国的南方人,面对冰天雪地,郭元正颇感新奇。报到之后,他们七个清华生都分配到汽车设计部门。那天,工厂人事部的一位部长和一位科长,一起来会见他们,分配工作。部长说道,你们七人中有六人搞汽车零部件设计,一人搞总体设计。郭元正心里当然想搞总体设计,但他还是静候分配。谁知那位部长指着他说:“郭元正,我们看了你的档案,很不错,很出色!没说的,搞总体设计,就是你了!”当时,没有计算机等现代设备,汽车总体设计是按照 1:2 的比例绘图的,从此,郭元正戴着袖套,抹着围腰,整天扑在特大型桌子上,绘制汽车总体设计图,一画就是两年半!他所绘制的一张又一张总体图,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赞扬,在“一汽” ,谁都知道,有一个会绘制汽车总体图的郭技术员。回忆这两年半的工作,他深有体会:“这两年半的绘图,对我人生的启迪和帮助很大。在技术方面,使我逐渐熟悉了汽车的整体结构,能够协调分部设计,汇成总体;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了看问题要从总体上去看,避免陷入片面化。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那段时间搞总体设计的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1966 年,文革开始了。全场几万干部职工,几乎都陷入疯狂的“革命运动”中。眼看着昔日的领导、专家,一个一个关进了“牛棚” ,他感到疑惑与不解。在“左派”头头派他去“牛棚”监督那些“牛鬼蛇神”时,他性本善良,偷偷地帮助他们。有一个专家,患高血压病,央求他到他家里去拿药,他二话不说,几次为他带药到牛棚;还有一位领导,因长期萝卜白菜,想吃点肉,他也偷偷地从他家属那里弄来蒸肉,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郭元正又是欣慰,又是难受。他在做这些的时候,就是出于一种善良的恻隐之心,根本没想到什么回报。1967 年,十堰“二汽”上马。郭元正奉调南下。刚来时,其条件之差,是他事先万万没有想象到的。到处是荒山野草,野兽时而出没。借住在当地老乡简陋的堂屋里,冬季不避风雪,夏天难挡暑热。吃的呢?连打瓶酱油都没有地方去买,更不用说蔬菜鱼肉了。但这里民风淳朴,没有外面的派性斗争,郭元正倒也乐得自在松快。尤其是粉碎四人帮和拨乱反正后,郭元正和二汽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思想解放,扬眉吐气,精神焕发地投入二汽的汽车研发和生产之中。1982 年,郭元正被任命为设计科科长,并受命主持设计研发“东风EQ2102 中型卡车” ,此后,又参与了“二十万辆生产指挥部”的指挥工作。这种车型的开发,带动了二汽军民两个系列的车型同步发展,为企业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汽领导慧眼识珠,在 1985 年开始的与日本的大规模技术合作工作中,郭总再次受命,作为二汽的首席专家,近十次赴日考察指导。在日期间,他既热情合作,但又不辱国格。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日本发达的汽车工业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值得我国汽车同行们学习与借鉴,并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有力地推进了二汽的进一步发展。1986 年,已是副处级干部的郭元正,申报高级工程师职称。在评审时,申报高工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技术答辩等考核程序,而郭元正,就凭着一篇“东风 EQ2102 中型卡车总体设计的论文,以及他平日出色的工作业绩,征服了主持答辩的专家们,他们一致同意对他免除了包括答辩在内的所有考核而顺利晋级!从“祥云”到“东风” ,老骥壮志有了骄人的事业,有了幸福的家庭,而且郭元正已是年近六旬,可谓功成名就,按照常规出牌的话,再混几年时间,便可以偃旗息鼓了。但向来敢为人先的郭元正,却在酝酿着一个再度创业的计划。他看到,九代中期的二汽,已有十几万员工,各种车型的汽车大批量的出厂;但随之而来的是,机构臃肿,人员庞杂,显得笨拙而无活力,与时代的发展很不相称。于是,他便毅然决然地向上级递交了提前退休的申请书。走出二汽的郭元正,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广阔的天地!1995 年,郭元正受聘于北京祥云汽车公司,任总工程师。3 月份始,主持设计开发“祥云”牌微型轿车。于 11 月研制成功。这时,郭总的校友,著名的汽车企业家朱柏山先生,热情邀请他来到朱的企业工作。于是,出于对朋友的支持,同时也是共同的爱好,1996 年 5 月,郭元正来到武汉富诚汽车公司,主持两款车型的研制开发。一种是中型中巴车,另一种是轻型载货车。次年 7 月,两种样车制成。并且对中巴车进行了三万公里的严格试验考核。特别是其中在湖北省保康山区的五千公里道路试验,使人提心吊胆。郭总亲领试验队伍,坚守在山区,担心试验中的安全,夜不成眠,整整呆了三个月,生怕车子有什么闪失。试验顺利完成后,又将车开到设在天津的“中汽技术中心” ,车子毫发无损。经过审查,各项技术参数均符合设计指标,取得了生产许可证,只等批量投产了。但因 1998 年全球金融危机,投资方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抽走资金,批量生产的工作被迫中止。郭总说到这里,连称“可惜可惜” ! 1998 年前后,台海关系紧张,为备战计,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都要想方设法使出自己的“杀手锏” 。隶属于空军装备部的武汉凌云汽车公司,特地聘请郭元正为该公司的总工程师及总设计师,研制一种空降兵使用的伞兵突击车。时近三年,郭总可谓“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终于在年月,武汉凌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种汽车制造厂自行开发的高机动性越野车,在北京通过了各方专家和相关技术部门的鉴定,从而填补了我国在此种车型上的空白。当北京及各地的媒体记者专程到武汉采访武汉凌云特种汽车厂总工程师、伞兵突击车总设计师郭元正采访时, 郭总说:“这种高机动性越野车,它对各种地形和气候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有很高的越野性能;另外,它还具有快速转移的能力,即除了它本身能高速行驶外,还能够被空运,甚至空投。高机动性越野车首先应该是轻型;第二就是它的机动性,也就是它的越野性,从主动性上说要能适应各种地形、地貌和气候,从被动性上,要能被空投、空运,即可以被快速的转移,而突击,因此,此款车型首先是满足特殊环境特点的军车。”接着,郭总从其车身、车体、车轮及传动装置等方面,仔细进行了分析讲解,并展望了这种越野车可逐步转入民用的前景。当年,这种中国第一款高机动性越野车,或者称为伞兵突击战车,装备某空降军部队(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2002 年至 2004 年,郭总研发的空投牵引车也开始装备部队。2010 年,郭总研发的越野车用于广州亚运会,作为反恐防暴之用。也是 2010 年底,郭元正受聘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底盘研究所。至于职务,摆在面前的有三个职位:特聘顾问,首席设计师,研究所所长。东风老总说:“请你任所长!”郭元正一口回答:“好,就是所长吧!”于是,年过七旬的所长郭元正的新的一轮汽车研发事业,又开始了。从家乡到异乡,情系故里郭元正祖籍福建龙岩,生长在监利。尽管几他南北转战,但对于江汉平原之南的监利城乡,其草木花树,湖河港汊,都让他神思梦萦。在读初中、高中期间,每到寒暑假,他都是回到故乡,与父母,与亲人,与同学及朋友,相聚一起,畅叙亲情友情。记得回到尺八口的日子里,郭元正与一群同学少年,徜徉尺八口的丁字形石板街,漫步新月子那段长江干堤,驻足碧波荡漾的老江河畔。后来,他父母离开尺八,到监利县城及新沟镇等地工作,他说到,在他1957 年进清华后,一直到 1959 年才回到监利家乡。两年的时间,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故:母亲徐玉仙老师被打成右派,下到村小教书,父亲郭福湘老师,也从监利县群力中学教导主任的位置上,贬谪到新沟乡下教书去了。面对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父母,郭元正强忍忧痛,装出笑脸劝慰父母。但当母亲说到一件事,却让这个性格坚强的年轻人流下了眼泪!有人见他母亲受了批斗,还显得开朗乐观,便问她:“你成份不好,又划成右派,你怎么还乐得起来?”他母亲恬然一笑,说:“我怎么不乐,我儿子在清华大学读书,他就是我的指望!我怎么不乐?”1981 年,改革开放之初,监利县某厂厂长(郭总在监利中学的同学)等一行来到二汽,找到当时就已经闻名于家乡的郭元正,原来该厂想上马生产汽车零部件,请求郭元正予以帮助。当时正值二汽设备大更新的好时机,郭元正征得厂领导的同意后,将更新换旧的车床、刨床等设备,以原价的一百分之十的价格,让利给这家工厂,并无偿提供技术援助,使这个厂生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