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月相变化教者:梁凡地址:吉林省蛟河市松江镇九年制学校靠山明园村小学邮编:132523电话:15144360757邮箱:296756665qq.com一、内容概述:月像变化属于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2 课时(教材中 4850页, ) 。本单元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对宇宙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认识。月球距地球最近,是当前人类最熟悉天体,所以探索宇宙要先从研究月球开始,而我们对月球最直接的观察了解,就是在地球上看到的各种月相,所以本课继地球的卫星月球第一课的学习认识之后,马上就对月相进行研究,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本单元中十分有重要的地位。其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板块:认识各种月相的科学名称、了解月相成因、画月相、给月相排序、模拟月相变化、观察白天的月相。二、学情分析:根据大纲要求,本节课研究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找到月相变化的原因,而是研究每月中到底有哪些月相,月相是如何有规律变化的。其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的六个板块,其中模拟月相变化的研究有一定难度,能够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究技能。1 认识月相科学名称。此活动中可以预知,学生对于月相科学名称多数不甚了解,教学中重点侧重于讲授结合启发学生引导推理。比如教师已讲解了上弦月的月相,随后出示了与之形状相反的月相,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推理出这种月相叫下弦月。2、了解月相成因环节中,学生可能会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比如他们会答:月球被云挡住了或被天体挡住了等。教师要针对这些错误的观点有个预期思考,事先准备好如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纠正他们错误的观点,从而排除错误认识,干净利落的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3、画月相的活动。让他们掌握画月相的方法,是要根据月相的真实情况来画,是写实的,不需要任何艺术加工。让学生懂得科学是严谨的,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4、给月相排序,就是将不同形状的月相按时间顺序排列贴在黑板上。这一活动,学生会思考几个问题:各种月相到底放在哪个时间段里?月相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对这些问题,有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能会解决一部分,比如他们知道十五的月相是圆的,也了解月相具有圆缺变化的特点。但他们不一定清楚每一天月相形状是怎样的?月相的亮面朝哪个方向?为什么黑板上同一时间中所贴的圆纸片的月相有很多不同?为什么同一时间中贴了许多不同的月相?有的同一时间中没有贴月相?所贴月相对应的时间会不会出错?针对这些问题,推动他们在此活动中去质疑、去思考、去讨论,尝试推测,试着寻求月相变化规律,让学生逐渐建立起正确的判断标准。5、模拟月像变化。本课模拟实验需要学生活动空间较大,所以要选择宽敞教室才能保证学生活动得开。为了确保模拟的实验准确率,教师重点要做好几点指导模拟中的注意事项。首先找几名学生和教者完成好模拟示范,为学生全体模拟实验做好铺垫,在活动中要及时全面的指导,确保活动模拟成功,并正确的绘画、填写实验报告单。6、观察白天的月相。此活动是课外长期观察活动,有难度。因此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规律,可让他们在傍晚观察阴历十五之前的月相;在清晨观察阴历十五之后的月相。这是课外延伸的实践活动, 有效指导可以构建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和态度。三、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 、知道月相在一个月时间内,不同时期有不同形状;(2)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过程与方法:(1) 、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2) 、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3) 、初步学习利用模拟解释自然现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初步认识宇宙是一个有规律变化的系统。(2) 、培养自主性与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3) 、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科学学习的兴趣,形成爱科学、尊重事实、敢于探索的情感及精神四、【教学重点】知道月相在一个月时间内,不同时期有不同形状;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难点】(1) 、总结月相变化规律。(2|) 、要求学生持续半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五、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圆纸片(作为奖励,发给每位学生画月相用),月相变化 PPT 课件(内含月相变化动画视频)。根据学生组别准备若干个塑料球(下面有柄,黑白各一半)。学生准备:每人一只铅笔、活动记录。六、【教学过程】出示幻灯片 1(课前欣赏:月色美景)。(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请听题。出示幻灯片 2:有时挂在山腰,又是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想把镰刀。(打一物)教师:大家一起说,是什么?学生:月亮!(此谜语六年级的学生一般都会。)教师:为了奖励你们。给你们每人发一个月亮吧。(每人发一个圆纸片)教师:在这个谜语中蕴含着月亮变化的两个规律,谁发现了请回答?教师引导前两句:前两句说了月亮怎样的一种变化规律呢?引导学生回答:位置变化规律。 (同时引导明确月亮东升西落位置变化的规律) 。教师:为什么月亮会东升西落。引导学生说出: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教师引导后两句:后两句又讲了月亮变化的那种规律呢?引导学生回答:形状变化。教师总结:是的,这种形状变化也就是月亮的圆缺变化。那么,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月像变化。 (导出课题,板书:月像变化)(二) 、新授知识1、了解各种月相。先请看谜语中的这两种月相。出示幻灯片 3:教师:“像圆盘”的这种月相,你平时在什么时候见过?学生:十五或八月十五。 (教师要在此引导了解这种月相的科学称呼叫满月,使学生明白这是指在农历月份中) 。教师: “像把镰刀”的这种月相在科学上又怎么称呼呢?(学生如回答不上来,老师适时指出:娥眉月。 )教师:你平时还见过那些其他形状的月亮。 (在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月相及了解它们的名称:残月、上弦月、下弦月、上凸月、下凸月、新月。操作幻灯片 3 中的各种月相图片演示。 )教师:那么,这些月亮为什么会出现各种不同形状呢?是怎么形成的呢?学生:(学生讨论会有多种猜测)被云挡住了或被天体挡住了或说看到的是月球反射太阳的亮面,而暗面看不见2、了解月相的成因。出示幻灯片 4:结合观看日|、地、月位置演示图形,解读幻灯片中的两段话:(1) 、月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面,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在太阳的照射下,一半亮,一半暗。月球朝向太阳的一面总是亮面,背着太阳的一面总是暗的,从不同的角度看,月球亮面大小会有不同变化。(2) 、第二段解读为:月相变化周期为一个月,即 29 天或 30 天。3、画月相。(1) 、指导画月相的方法。教师:你们能把平时看到的月相画下来吗?画月相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呢?出示幻灯片 5:观擦月相特点,教师操控演示,引导学生明白月相亮角的连线基本是圆的直径,也就是说画月相时,无论圆内弧度怎样画,起笔与落笔基本都要画在 直径的两头的端点上。教师演示:将圆纸片对折重合,压出直径折痕,找到直径在圆周上的端点,在圆内画线,再画阴影表示暗面,没有画的一面表示亮面。(2) 、画月相。下面,每一个同学就用老师发给你们的圆纸片,画一个你曾经看到过的月相。建议组内同学之间所画的月相最好不要相同。小组交流:你画的月相标准吗?4、给月相排序。(1) 、研究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教师:你们画的月相是农历哪一天的月相呢?教师引导:猜测思考交流。教师:请你们将自己的画的月相贴在黑板上的月相变化过程图中的相应的时间位置里。 (学生行动,上黑板前找位置,贴月相)学生贴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不同时间位置里月相雷同;同一时间位置里月相不同;月相前后次序颠倒;有的时间位置里月相很多;有的时间位置里空位;月相亮面方向不同、角度不同等。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贴的月相变化过程图,你觉得有问题吗?出现了哪些问题?出示幻灯片 6、7:采用幻灯片观看演示,重点推测上半月月相由缺变圆,亮面在右还是在左?(学生无根据,无法确定)下半月月相由圆变缺,亮面在右还是在左?(学生无根据,无法确定)教师:怎样解决?怎样才知道真相呢?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观察了解真相。5、模拟实验。出示幻灯片 8、9:(1) 、学生读实验要求,明确实验活动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模拟实验:黑板这面定位太阳照来方向,黑白球作月球,白色一面表示被太阳照亮,要始终对黑板这一面;观察者为地球上的人们。(2) 、分组:两人一组。甲同学举地球:a、定确定位置,从 1 号位到 8 号位b、每次定位后要核对白色一面是否对这黑板这面。、乙同学做地球:a、看亮面的大小、方向在“左”还是在:“右”注意每次察看正对月球。b、画在表格中记录月相,暗的一面用阴影表示出来。完成观察后,两人互换角色,再检查一遍。确保记录准确无误。出示幻灯片 10:提示学生,黑板这边是太阳的一面。(3) 、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针对临场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考虑解决:对于基本雷同的月相,撤掉;对于前后月相颠倒的,调整;对于月相亮面的方向和角度错误的,摆正;对于大小差异严重的月相和空位部分的月相,每组再发一张圆纸片,重画或补充,并请上来说明。出示幻灯片 11:引导学生汇报月相记录单,明确各种月相的农历日期、亮面特征,上、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出示幻灯片 12:演示月相:上半月和下半月变化规律,上半月有圆变缺,下半月有缺变圆,同时直观了解亮面方向。 出示幻灯片 13:动画演示一个整月的月相规律。出示幻灯片 1416:练习掌握月相规律相关的知识。6、课外实践应用。(1) 、思考讨论:你们认为每天什么时间观察月相较合适?(引导确定观察日期)(2) 、在观察中,应记录哪些内容呢?(形状、亮面朝向、月相位置、农历时间及观察具体时刻)(3) 、在观察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遇到某天阴或雨)我们怎么办呢?(学生做出合理推测即可)幻灯片 17:教师:一般傍晚可观察阴历十五之前的月相;在清晨观察阴历十五之后的月相。以今天为准,从今天是开始,我们在什么时间观察较方便呢?7、布置课外作业:从明天开始,每天清晨观察农历十五以后的月相。(三) 、课堂总结:出示幻灯片 18:谈一谈,你对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四) 、板书设计:2、月相变化上半月亮面在右圆 缺亮面在左下半月七、教学评价设计:(一) 、教师的教学评价:本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这样呈现探究活动的,即采用的是:观察、提问猜想、推理试验、质疑验证、实践的探究教程。教学过程具有多种教法相结合的特点:即有讲授法与研讨法相结合;也有演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既有合作法与练习法相结合,也有课内学习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等。其层次架构合理的表达出了教材编排的理念。本节课的重点落在月相变化规律的模拟实验活动中,实验的要求和目标对于学生来讲很高,同时要求教师实验中指导严格细致,比如是否应该划定月球公转的路径,是否将月亮公转的轨道上定点观察,来确保学生规范的操作;每小组的距离是否要保持一定的间距,以确保实验活动中各组不受干扰,保证地球不乱动。由于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和场地限制,要想通过简单的现象看到本质,任务的确很艰巨。因此教师如不深入学生实验中,或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不能时时处处给与指导,实验成功率将会受到影响。活动中,实验教具要根据学生人数备足(此指黑白各一半的小球,保证每组一个) 。这是保证学生全体参与,全身心的投入探究过程的保证。课件作为演示工具,以展示直观现象和呈现知识为主,通过视觉感官,形成并达到思维收获。(一) 、学生的学习评价:小组合作,明确的分工充分的调动每个学生的行为和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质疑、探究、发现、加工,整理学习,进而重构认知,以达到了教学目标和任务。(三) 、会出现的其他问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