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活动启动会上的讲话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 高枫2010 年 3 月 5 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书记、校长,同志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进程的关键时期,在自治区李康副主席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推动下,今天,我们在钦州市隆重启动“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活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等会儿,李康副主席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并切实贯彻到这次活动及今后的工作中去。下面,我先作一个动员发言。一、启动“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的基本考虑第一,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服务,是高等学校主动投入广西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举措。2008 年 1 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风生水起,取得了重大的成效,经济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经济最活跃、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2009 年 12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心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等八大战略任务,举全区之力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尽快取得重大突破,实现新的跨越。我们从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历史规律看,高等教育是工业化进程强大的“助推器”,其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与工业企业紧密结合。因此,高校要主动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广西经济社会新发展服务,具体地说,就是要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服务,为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着力提升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贴近度和社会贡献力。第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伟大实践,给高等教育服务社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还是解决国计民生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对高校来说,科技人员走不出校门,优势将会变成包袱;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找不到支撑,竞争力将无法提高。“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就是一个搭桥行动,高校率先抛出了“绣球”。我们感到,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伟大实践,向高等教育提出了大量的人才开发需求、科技成果转化需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需求、高科技产业化需求、社会决策咨询需求、文化繁荣发展需求等等。主动适应和满足这些需求,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科技优势和智力优势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为全面拓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三大功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第三,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必将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注入强大动力。教育要与经济社会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这是一条客观的教育规律。高校主动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这不仅是自觉履行高等教育的职责,也是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同时,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广西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必将推动高等教育实现新的进步。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我区高等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必须加快发展速度。我们各个高校要将在服务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术,用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和技术开发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努力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以上三个方面,是我们启动“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的基本考虑,概括起来,就是要动员和促进高校主动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主动在服务中求生存谋发展。二、“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活动的主要内容根据李康副主席的要求,我们确定这次“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活动分三步进行:第一,组织高校到北部湾经济区现场考察。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看”。从 3 月 5 日到 3 月 9 日,按照既定行程安排分别到钦州、防城港、北海、南宁等 4 个市参观考察工业企业、学校和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实地感受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热潮和改革发展形势,激发我们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热情,增强我们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广西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谈”。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 4 市领导、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的情况介绍,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着重了解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需求、科技研发与合作需求等等,从而使我们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签”。各有关高校与各市、各有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和科技项目合作协议,为推进校市合作、校企合作,进而推进产学研合作奠定一定的基础。第二,组织各高校开展学习和大讨论活动。从现在起到 3 月 19日,全区各高校要以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务虚会的形式,围绕“如何服务广西新发展”这一总主题和“如何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如何服务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如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个分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广泛的讨论。通过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做大做优做强我区工业的决定等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认真了解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和新思路,根据各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服务广西新发展的切入点,找准服务方向和服务重点。参与“北部湾行”活动的高校,还要认真总结参观考察的收获和体会,进一步理清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思路。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将派出指导组到各高校巡回指导。第三,启动实施“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根据“北部湾行”的收获、各高校的讨论成果,并结合实际需要,组织制定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召开“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启动会,邀请有关市、县领导和有关产业园区、企业负责人介绍情况,各高校交流学习讨论成果和选择确定的服务方向、服务重点,研究部署“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组织策划一次集中宣传活动,为实施“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三、以启动“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活动为起点,认真谋划“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活动,除了要让我们高校感受经济区浓厚的改革气息,体验经济区开发建设的热潮,了解经济区对我们的期盼和需求,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增强主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意识和能力,明确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广西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李康副主席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决定,我们将以启动“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活动为起点,认真谋划“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经济社会的需求,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我们的初步设计是在“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框架下,实施“三大项目”和“五大工程”。“三大项目”包括:教育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服务项目,教育为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服务项目,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项目。“五大工程”包括:第一,技能型急需和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要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广西新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特别是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急需和紧缺人才。充分利用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个平台,依托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职教园区,建设中级技能型急需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中职层次技能型急需和紧缺人才。指导各高校对接北部湾经济区八大战略任务和自治区十四个千亿元产业及四大新兴产业,调整专业结构,填补专业空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级技能型急需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本专科层次应用型急需和紧缺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大企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快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第二,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程。为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自治区决定创建南宁、桂林、柳州、北海、梧州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加快建设 23 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发中心,实施 350 项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打造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质检中心,我们要鼓励和支持高校积极参与这些中心、工程的建设和研发。同时,要规划和指导高校与有条件的企业共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广西科学实验(发展)中心等创新平台,孵化高科技成果,催生高科技企业。推动建立高校科技园区,利用高校核心技术成立高科技企业,鼓励高校参股投资高科技企业,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第三,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程。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工作重点,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提高农村学校保障水平;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和生活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增强农村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保持农村职业教育规模,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全面落实中职学校农村家庭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发放和管理,加快推进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进程。进一步增强高校为农培养人才和服务能力,办好涉农学科专业,培训农村干部;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广泛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后备干部;继续实施“高校三对创新行动计划”,保持高校服务县域经济建设的品牌优势。第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加大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的工作力度,从 2010 年起,力争东盟国家留学生人数每年增长 15%。制定并颁布实施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实施办法。继续到东盟国家举办广西国际教育展。办好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加大广西财政资助出国留学工作力度。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和建立孔子学院工作。第五,文化大发展引领工程。发展大文化,加快提升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软实力;打造千亿元文化产业,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硬实力,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各级学校特别是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建设,做文化大发展的参与者、引领者。要大力培养文化艺术、出版发行、动漫、创意等产业需要的人才,组织实施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和文化传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总之,上述几个方面是我们的一些初步考虑,今后还要在学习和研讨中不断完善。我们感到,“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活动是及时的、必要的、有重大意义的,“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紧迫的、复杂的、艰巨的,我们决心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北部湾经济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区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完成“广西高校服务北部湾行”活动任务,制定和实施好“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体现教育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