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第9页 / 共35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公元前3000-1500年, 世界城市产生主要时期公元前3500-3000年, 尼罗河、两河流域孟斐斯、埃利都、腓尼基地区的城市(军事、手 工业、商业)印度河流域(摩亨卓达罗、哈 拉帕)中国、非洲、美洲城市起源因素的多样性:水利?贸易?王权?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5世纪发达的城市文明(希腊文化 、罗马文化、秦汉文化)古希腊的城市文明(雅典、斯巴达)区位:利于农业生产、军事防御和商贸形态:城墙环绕权力:宗教主导特色:中心广场、居住分区、形成市古罗马的城市文明罗马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公元五世纪至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公元9世纪初,巴黎、伊斯坦布尔、威尼斯、那不勒斯、热那亚(查理曼帝国建立)公元10世纪末,制度变革(农奴)刺激了欧洲城市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发展,促成“自治市”、“自由城市”的产生城市的结盟,促成城市国家的产生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17世纪后,君主制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如伦敦、那不勒斯、米兰、巴黎等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社会化城市经济专业化企业协作紧密工业化交通工具变革近代城市化十九世纪起移民与港口城市工业革命全面加快西方城市化进程殖民与沿海城市亚非广大国家开始城市化进程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国际商业中心、金融中心产生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对世界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世界性的城市化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高度城市化地区二、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巨型城市的产生?大都市带的产生?大都市带的分布?大都市带的特征?整个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成松散状,广州、深圳与其它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较高,佛山、东莞次之。从经济隶属度分析,广州与珠三角各市的经济联系较强,辐射强度高,深圳虽是核心城市,比较而言,对周边的城市的影响力有限。后者主要是外向型经济,以大出大进的加工贸易见长,与香港的联系较为密切。 第三节 中国城市的发展史城市 起源 和发 展初 期筑城起始于4000至5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夏的城市(3600年前,于今河南二里头)商的城市(安阳等)西周 分侯制与诸侯国(刺激了城市的发展) 王城诸侯城采邑城的三级城邑网封建 社会 前期 城市 的发 展春秋战国 郡县制试行,都城郡城县城三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围城城市出现,完整意义的城市出现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郡县制和行政中心城市发展 以小城市为主的等级规模结构 百万特大城市出现(?)封建 社会 中期 的城 市发 展南北宋 城市商业空前发展,传统坊市制被打破 新型镇、市出现 首次出现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北宋的开封(梁武帝之都 城?隋炀帝之东京?)封建 社会 后期 的城 市发 展元明清 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大中城市得到一定发展 工商城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特大城市开始衰落近现 代社 会时 期鸦片战争以后 交通型城市兴起,工矿城市出现 二元结构的城市体系 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区域差异明显第三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里程碑式的开端,影响深远。如何评价?“大跃进”及规模经济调整时期计划时期(19581965)“文革”时期(19661976)1977-1981年过渡时期乡村城市化时期( 1982-1991) 快速城市化时期( 1992-) 重点建设、 稳步前进“过量(假 )城市化”“反向城市 化”与户口 管制等政策第二次“反向城市化”。大批 知识分子和干部下放;1752 万知识青年下乡;三线建设“洋冒进”;二次调 整;“严格控制大城 市规模,合理发展 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大跃进.rm“大跃进”中,由 于各项建设的规模膨胀,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招工 审批权限被层层下放。各 建设单位纷纷大量招工, 甚至达到互相争抢的地步 。大批农村人口经 过招工 的渠道进入城市,成为城 市职工。1958年一年.全国 有1104万农村劳动力成为 城市职工。“大跃进”的虚 假繁荣景象很快被物资匮 乏的真实局面所代 替。城 市各项生活物资的供应日 益紧张.饥荒开始出现。国 家开始制止农村劳动力进 入城市。1959年2月4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制止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指 示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的政策因素“一五”期间,广州“被撇在一边”。“内地的 一些中等城市作为工业中心发展得到优 先考虑”。“商业是资本主义的,而工业则 是社会主义的广州的每个人都希望 广州成为新的工业中心”。时任书记陶铸 没有强调广州悠久的商业中心和广州作 为商业中心的重要性。市长朱光所也指 出“因为广州是国防前线的沿海城市,它 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由于国家在政策上长期忽视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 广州城市化遇到与其他大城市类似的问题。从1954起到“文革”时期,一直提倡从“消费城市”变 为“工业城市”。从1958年其,又提出建设为华南的工业基地。基础 工业品的生产优先于消费品的生产。1979年以前,建设的重点仍然是强调发展重工业。n为了解决数以万计从农村回程的待业青年,1978-1979年 间许多人获准开设个体或集体的小食店、饭店和杂货店。 新的贸易集市遍布全市。n 被誉为“南国明珠”的西湖路灯光夜市始建于1984年5月,是全国最早开 办的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上的经营者也属于早期的个体户。他们当中 不乏上山下乡的 回城知青,和因为成分不好等而被当时的国营或集体“ 正规”单位遗弃的人。怀着对新生活的希望,他们在这里创业,起初只有 两三百个摊位。 n “当时每晚六七点就会有一些商人摆出全国各地的商品来卖,每天搭帐 篷拆帐篷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去逛夜市的基本都是一些富人,像他们那 种打工一族基本上没钱去买。” n 1980年10月,高第街作为广州市第一个工业品市场正式开设,也成为 了全国第一条经营服装的个体户集贸市场,灵活的经营方式以及新潮的 服装款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和商贩。主要经营布匹、服装、鞋 帽、百货等。 n 1983-1992年是高第街的鼎盛时期,前来买衫裤的,除了广州本地市 民外,更多地是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服装批发商。 1979年后,南方大厦有了新的自主权。负 责一定数额的利润指标,余下利润商店自 留,与员工福利挂钩。并且利润指标下达 到各个业务部门。在80年代初成为全国第 一家采用这种经营方式的百货店。1978年后,由于重工业投资收到资金不足 和原材料缺乏的严重制约,广州官员决定 有限发展生产消费品的轻工业。广州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是首批国家级 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担负发展高科技产 业的使命。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过低城市 化”的出现“农转非”政策城市建设方针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离土不离乡”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二、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三、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对城市化区域差异的测度和解释:人口、人口密度、土地面积和工农 业产值比值、人均工业产值、人均 农业产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因子、人口密度因子回归 分析城市化水平()13.173.35工业化因子4.14人口密度因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