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XXXX-XX 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 计划计划XX-XX 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新吴学校 王冰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三、本期教材内容(学科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分析: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 到 “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生物学内容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 ,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四、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教育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8)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二、教学方法及其措施1、认真分析了解学生情况,熟悉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拟订教学计划。2、采用多种措施,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多实施生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生物,主动地学习生物。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好实验课。课前教师要自己先做一次,熟悉实验操作,课上认真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探究过程,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4、上好探究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5、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认真复习总结,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马上解决,争取把当天学习的知识消化,布置的作业及时认真完成。6、每一章测验一次,随时关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7、期中、期末认真组织学生复习,争取在考试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取得好成绩。8、在教学过程中,至少做一次教学质量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五、教学进度及内容安排第四单元 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 课时第二节 人三生殖 2 课时第三节 青春期 1 课时第四节 计划生育 1 课时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课时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2 课时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 课时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 课时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 课时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2 课时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2 课时第三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2 课时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 课时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 课时第五章 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1 课时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 课时第六章 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 课时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2 课时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 2 课时第四节 激素调节 1 课时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课时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 课时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 课时XX-XX 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新吴学校 王冰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三、本期教材内容(学科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分析: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 到 “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生物学内容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 ,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四、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教育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8)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二、教学方法及其措施1、认真分析了解学生情况,熟悉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拟订教学计划。2、采用多种措施,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多实施生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生物,主动地学习生物。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好实验课。课前教师要自己先做一次,熟悉实验操作,课上认真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探究过程,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4、上好探究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5、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认真复习总结,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马上解决,争取把当天学习的知识消化,布置的作业及时认真完成。6、每一章测验一次,随时关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7、期中、期末认真组织学生复习,争取在考试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取得好成绩。8、在教学过程中,至少做一次教学质量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五、教学进度及内容安排第四单元 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 课时第二节 人三生殖 2 课时第三节 青春期 1 课时第四节 计划生育 1 课时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课时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2 课时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 课时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 课时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 课时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2 课时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2 课时第三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2 课时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 课时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 课时第五章 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1 课时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 课时第六章 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 课时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2 课时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 2 课时第四节 激素调节 1 课时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课时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 课时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 课时XX-XX 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新吴学校 王冰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三、本期教材内容(学科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分析: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 到 “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生物学内容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 ,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四、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教育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8)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二、教学方法及其措施1、认真分析了解学生情况,熟悉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拟订教学计划。2、采用多种措施,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多实施生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生物,主动地学习生物。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好实验课。课前教师要自己先做一次,熟悉实验操作,课上认真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探究过程,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4、上好探究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5、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认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