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XXXXXX 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下册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期中考试试卷分析XXXX 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东郊中心小学郑红英这次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共十道大题,总分为 100 分。分“基础知识” (占总成绩的76%。包括看拼音写词、多音字、选词填空、照样子写句子、连词成句等) “阅读理解” (占总成绩 9%)“看图写话” (占总成绩 9%)这几类组成。主要以课文的知识为主,约占 76%,课外知识占 24%。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知识、突出各种能力。 ”我班46 人参加考试,总分 4011.5 分,平均分 87.21 分,及格人数 41 人,及格率 89.13%,优秀人数 34 人,优秀率 73.91%一、整体水平分析1.看拼音写词语:大部分学生书写正确,得分率高,平均得分为 9.6 分。2.在几个小题中,组词、连线题、照样子写词完成得较好,得满分的很多。照样子写句子也完成得很好,连词成句就有点困难。选多音字读音也完成得可以。3.按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对课文非常熟悉,但个别字不会写在注音过程中出错。第 4 小题由于学过很长时间了,有的孩子知识已经忘了,出错较多。二、问题归因“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 ”说到底也就是要处理好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从现状来看,前部分的要求做到了,这从我们的“基础积累”这大块得分率便可以找到答案。可见,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得较扎实,训练到位。但后者还是较薄弱的。如:读短文,回答问题,写话。可见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题目还没掌握好,或者说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这种训练。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在平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三、反思1.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本次考试基础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掌握的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而且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在以后的教学和复习中要采用分散和集中的方法,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程度,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2.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会查段落、小节和句子数;二是能根据问题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即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解决方法在发现问题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我对自己下一步语文教学初步提出以下几个建议:1.加强字词的积累2.课内阅读效率要逐步提升阅读教学一定要紧紧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重点片断和关键词语,对课文的重点,要细细地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该丢的丢,该引的引,该讲的讲,该练的练,向 40 分钟要质量,扎扎实实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3.课外阅读要攻克难关4.练笔要广开渠道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一定扬长避短,努力做到:引学生“悟” 、教学生“法” 、导学生“理解”、重学生“运用” 、求学生“发展” 。XXXX 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东郊中心小学郑红英这次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共十道大题,总分为 100 分。分“基础知识” (占总成绩的76%。包括看拼音写词、多音字、选词填空、照样子写句子、连词成句等) “阅读理解” (占总成绩 9%)“看图写话” (占总成绩 9%)这几类组成。主要以课文的知识为主,约占 76%,课外知识占 24%。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知识、突出各种能力。 ”我班46 人参加考试,总分 4011.5 分,平均分 87.21 分,及格人数 41 人,及格率 89.13%,优秀人数 34 人,优秀率 73.91%一、整体水平分析1.看拼音写词语:大部分学生书写正确,得分率高,平均得分为 9.6 分。2.在几个小题中,组词、连线题、照样子写词完成得较好,得满分的很多。照样子写句子也完成得很好,连词成句就有点困难。选多音字读音也完成得可以。3.按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对课文非常熟悉,但个别字不会写在注音过程中出错。第 4 小题由于学过很长时间了,有的孩子知识已经忘了,出错较多。二、问题归因“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 ”说到底也就是要处理好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从现状来看,前部分的要求做到了,这从我们的“基础积累”这大块得分率便可以找到答案。可见,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得较扎实,训练到位。但后者还是较薄弱的。如:读短文,回答问题,写话。可见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题目还没掌握好,或者说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这种训练。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在平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三、反思1.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本次考试基础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掌握的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而且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在以后的教学和复习中要采用分散和集中的方法,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程度,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2.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会查段落、小节和句子数;二是能根据问题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即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解决方法在发现问题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我对自己下一步语文教学初步提出以下几个建议:1.加强字词的积累2.课内阅读效率要逐步提升阅读教学一定要紧紧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重点片断和关键词语,对课文的重点,要细细地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该丢的丢,该引的引,该讲的讲,该练的练,向 40 分钟要质量,扎扎实实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3.课外阅读要攻克难关4.练笔要广开渠道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一定扬长避短,努力做到:引学生“悟” 、教学生“法” 、导学生“理解”、重学生“运用” 、求学生“发展” 。XXXX 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东郊中心小学郑红英这次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共十道大题,总分为 100 分。分“基础知识” (占总成绩的76%。包括看拼音写词、多音字、选词填空、照样子写句子、连词成句等) “阅读理解” (占总成绩 9%)“看图写话” (占总成绩 9%)这几类组成。主要以课文的知识为主,约占 76%,课外知识占 24%。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知识、突出各种能力。 ”我班46 人参加考试,总分 4011.5 分,平均分 87.21 分,及格人数 41 人,及格率 89.13%,优秀人数 34 人,优秀率 73.91%一、整体水平分析1.看拼音写词语:大部分学生书写正确,得分率高,平均得分为 9.6 分。2.在几个小题中,组词、连线题、照样子写词完成得较好,得满分的很多。照样子写句子也完成得很好,连词成句就有点困难。选多音字读音也完成得可以。3.按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对课文非常熟悉,但个别字不会写在注音过程中出错。第 4 小题由于学过很长时间了,有的孩子知识已经忘了,出错较多。二、问题归因“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 ”说到底也就是要处理好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从现状来看,前部分的要求做到了,这从我们的“基础积累”这大块得分率便可以找到答案。可见,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得较扎实,训练到位。但后者还是较薄弱的。如:读短文,回答问题,写话。可见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题目还没掌握好,或者说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这种训练。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在平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三、反思1.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本次考试基础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掌握的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而且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在以后的教学和复习中要采用分散和集中的方法,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程度,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2.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会查段落、小节和句子数;二是能根据问题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即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解决方法在发现问题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我对自己下一步语文教学初步提出以下几个建议:1.加强字词的积累2.课内阅读效率要逐步提升阅读教学一定要紧紧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重点片断和关键词语,对课文的重点,要细细地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该丢的丢,该引的引,该讲的讲,该练的练,向 40 分钟要质量,扎扎实实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3.课外阅读要攻克难关4.练笔要广开渠道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一定扬长避短,努力做到:引学生“悟” 、教学生“法” 、导学生“理解”、重学生“运用” 、求学生“发展”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