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5页
第2页 / 共105页
第3页 / 共105页
第4页 / 共10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第6页 / 共105页
第7页 / 共105页
第8页 / 共105页
第9页 / 共105页
第1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总复习语文考纲精研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考查的实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并且 古今词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是就虚词在句中的作用而言,“用 法”是就其在句中的词性而言,如常用的介词、连词、副词、代词、助词等。高考总复习语文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指判断句、被动句、宾 语前置句、省略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指词类活用现象。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对“句子”理解有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句式和用法”,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在文言文翻译中,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是考查的重点之一。高考总复习语文5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 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其考查范围是文中 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道理、情感等,考查重点 是对人物言行主张、品德思想、个性形象等的概括能力。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它要求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的基础上,依据字句之间 的关系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主旨。7.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它要求能够分析概括作者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 理时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说明道理本身的具 体内容。高考总复习语文考点梳理年份试卷选文出处实词虚词词类 活用句式2010广东后鉴录 语、委 、识、 恙之、为 、所、 于麾(名词作动 词)判断句2010山东尧峰文钞濒、客 、薄、 卒之、于 、以、 其师(名词作状 语) 事(名词作动 词) 省略句 、被动 句2010江苏欧阳修全集归、容 止、著 、庶几状语后 置句、 主谓倒 装句高考总复习语文2010宁夏 海南宋史康保裔 传及、寻、 会、遂2009广东宋史李迪传 奇、起、 诛、弛其、之、以 、乃奇(意动用 法)、壮 (意动用法 )2009山东韩非子外储 说左上期、会、 犯、过者、而、以 、且判断句2009江苏书沈通明事 属、引却 、魁垒、 率异(意动用 法)状语后 置句2009宁夏 海南宋史朱昭传 摄、婴、 薄、乘固定结 构高考总复习语文命题趋势1选材以人物传记为主,但来源呈多元化态势,二十 四史仍为重点。2010年高考全国卷、辽宁卷选自宋史 ,全国卷选自明史,山东卷选自尧峰文钞,安徽卷选自周书,福建卷选自茗柯文二编,湖北卷选自文 宪集,湖南卷选自陈亮集,浙江卷选自魏书。2文体选择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人物传记占绝对优势 。与2009年高考选文多样化(传记类、游记类、论说类、小说类 、序跋类、赠序类)相比,2010年选文回归记叙文倾向明显,以传记文为主,选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仁爱、友情、亲情、纳 谏、治世、战功、政绩等,具有明显重视传统文化的倾向。高考总复习语文3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受到重视。2010年高考全国卷比较稳定地考查了文言实词、筛选信息、归纳概括 、翻译四项,在地方卷中,考查了文言虚词(广东、山东、 湖南、天津、北京卷等)、词类活用(广东、山东卷)、句式( 天津、江苏、福建卷)、断句(广东、辽宁、湖南、浙江卷),整体来看,基础知识考查全面,非选择题的题型多样化,题 量趋于增加,分值也在不断攀升。高考总复习语文诊疗精讲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学好课本中的文言文,或是 过目已忘,或是“食而不化”,或是缺乏积累和梳理。在高考试卷中相对容易得分的当数文言文,如果能把课文逐字逐句 、逐段逐篇地读通、读懂,做到字句落实、口头翻译,注重 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重视词类活用和文 言句式的翻译,再常常“回头看看”,那就可以迁移自如了。高考总复习语文技法精点一般来说,解答文言文的题目,要经过“三步五看”:第一步,粗读原文。一是“粗看”。拿到试题,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六 要素”(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 能读懂六七成即可。二是“跳看”。一些看不懂的词句,有的不 在考查范围之内,可“不屑一顾”;有的属考点,一时不理解,可暂时搁置一下,不能被卡住而消耗时间。第二步,细读题目。高考总复习语文三是“细看”。逐一落实题目中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所在,再根据题目的指向和要求边看边想,要充分利用所 给选项和已学知识,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正确项。四 是“活看”。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句,根据语境来解释词句 的含义。如果吃不准,可以大胆地“猜”,这种有根据的“猜” 也是一种能力。“活看”,还意味着利用好最后那道题,或信息筛选,或观点评价,或实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来整体把 握全文内容。五是“复看”。在答完所有题目之后,再看“搁浅 ”的难题。第三步,重读全文。通过精读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为了确保所得答案 的正确性,需将已得答案放回到原文的相应位置进行验证, 看其是否正确。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考总复习语文高考总复习语文考纲精研本考点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常见实词”。所谓“常见 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来讲,“常见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 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其实际上就是在具体语境中,即上下文中的含义。考查的内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 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是重点。高考总复习语文 名题导航(20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 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 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 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 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 ,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高考总复习语文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 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 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 破。”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 。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 ,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高考总复习语文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 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 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 泰于阵,余众悉降。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 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 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选自明谢蕡后鉴录卷下,有删改)注:上:皇上,指朱棣。高考总复习语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语诸将曰 谈论B委尸填满沟壑 放置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标志D噫!我固无恙 祸患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A项“语”为“告 诉”之意,B项“委”为“丢弃、舍弃”之意,C项“识”为“知道”之 意,引申为“意识到”。答案:D高考总复习语文解题指津:理解实词的含义,一定要紧扣“在文中”三个字,务必依据上下文来推断;要考虑加点词的解释与前后的词 语是否能搭配,这是命题人常用的制造干扰的一种方法;还要 注意命题者利用同义词设计选项,给出的解释看似正确,其实 在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感情的贬褒、前后的搭配等方面 存在细微的区别。高考总复习语文参考译文:丁丑年,俞瑱在居庸关大肆抢掠,(当地)居住的百姓偷偷 地前来报信。皇上说:“居庸关山路险峻陡峭,是北平的北部 咽喉。(如果有)一百个人守在这个地方,(那么就是有)一万个 人(也)不敢窥视。现在俞瑱占领了它,对他们有利,从形势上 一定要夺取,占了地利,(我们)从形势上一定要夺回来。就好 像人家的后门,哪能允许舍弃给强盗土匪呢?现在趁着俞瑱刚 刚到达(居庸关),又忙于抢掠,民心不服,(我们)攻下(它)是非 常容易的;如果放纵他而不去攻打,他们增加兵力据守居庸关 ,以后(就)很难攻打了。”于是命令徐安前往讨伐俞瑱。徐安攻 占了这座城池,俞瑱逃跑到怀来,投靠宋忠。捷报传来,皇上 说:“假如贼人知道稳定百姓,笼络民心,小心谨慎地坚守这 座关口,虽然想攻占它,怎么能够迅速攻破呢?现在上天把( 居庸关)授予我,不可以(再)丢失。”于是命令吴玉据守居庸关 。高考总复习语文皇上对诸位将领说:“宋忠率领军队(驻扎)怀来,有必然 (与我们)争夺居庸关的势头,趁着他还没有到达,可以先攻 击他。”诸位将领都说:“贼人众多,我方人少,很难跟(他们) 争锋,攻打他们没有益处,应该坚守等待他的到来。”皇上说 :“你们有所不了解,贼人人数多,(但是)刚刚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心思并不一致;宋忠轻敌暴躁,缺少谋略,生性凶残 ,自以为是。趁着他们还没有安定下来,攻打他们,一定(可 以)打败(他们)。”高考总复习语文癸未年,皇上率领八千精锐骑兵、步兵,携带盔甲而 进军。甲申年,到达怀来。在到达之前,抓获了贼人的间谍 ,(间谍)说宋忠欺骗北平将士说:投降的士兵全家都被皇上 杀害了,丢弃的尸体填满了沟壑,(你们)应该替(他们)报仇。将士听后,有的相信有的不信。高考总复习语文皇上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就让投降将士的家人作为前锋 ,使用他们旧时的旗帜,(宋忠的)众多将士远远看见(熟悉的)旗 帜,知道父母、兄弟、孩子都活着,高兴地说:“啊!我们本 来没有什么祸患,是宋都督欺骗我们,差一点被他误导。”于是调转兵器前来归降。宋忠和余下的人仓惶摆兵布阵还没有布 好,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水,呐喊(着)直接冲向宋忠的军阵。宋忠大败,逃入城里。燕军乘机而入,宋忠急忙藏匿在厕所, 被搜查抓获。一并擒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泰,其余的人 全都投降了。高考总复习语文诸位将领擒获宋忠以后,面带笑容,非常高兴。皇上说 :“宋忠本来就是一个平庸的人,凭借着能说会道,阿谀奉承,用财物贿赂奸恶之人,获得官职;一执掌军权,便骄躁放 纵,这种人能够迷惑一般的人,(我)看他就像狐狸鼠类而已 。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大家都磕头说皇上说得对。高考总复习语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徒家濮。迪 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 ,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 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 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 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高考总复习语文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 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 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 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 ,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