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6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5页 / 共56页
第6页 / 共56页
第7页 / 共56页
第8页 / 共56页
第9页 / 共56页
第1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水排水工程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目录n第九章 沉井工程n第一节 井筒的构造n第二节 下沉计算n第三节 井筒制作n第四节 井筒下沉n第五节 井筒下沉的质量检查与控制n第六节 沉井的抗浮n第七节 井筒的封底n第十章 地下构筑物防水 n第一节 排水措施n第二节 防渗措施第九章 沉井工程第一节 井筒的构造n 沉井施工过程如图9-1所示,首先,在地面上 制作井筒,然后在井筒内挖土,由于井筒底部的 土被挖空,井筒靠自重或附加菏载,克服井筒外 壁与土之间的摩擦力,逐渐下沉直到与设计标高 一致最后浇筑混凝土底板。在沉井施工结束后, 再进行上部土建工程。n 沉井的井筒大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时也 采用砖、石结构。井筒的横断面有圆形、矩形式 椭圆形。有时,由于工艺的需要,横断面为网格 状。为了提高井筒结构的强度及刚度,有时设置 圈梁或底梁。因为井壁所受土压力随深度而n增加,所以,井壁也可做成变截面的。为此,纵 断面大多为阶梯形,如图9-2所示。井简内壁与底 板相接处,应考虑设置环形槽或牛腿,以提高井 筒与底板的结合力,并可提高底部的防渗性能。 为便于下沉,底部呈刃脚状,并用角钢加固,如 图9-3所示。n 为使井筒满足工艺的需要,常在内部设置平 台、楼梯、水平隔层等,可在下沉后修建,也可 在井筒制作时同时完成。但在刃脚范围的高度内 ,不得有影响施工的任何细部布置。n 井筒下沉过程中,可能产生土体的破坏, 如图9-4所示。给排水工程中,一般下沉深度小于n20m,若在软土层下沉时,破坏棱体范围可按土坡 稳定方法计算,即:n l=Htg(45-/2) (9-1)n式中 土的内摩擦角。n 土破坏棱体是由于井筒下沉过程中,井壁四 周的土涌人井内造成的。由于下沉时井内、外土 面的高差、或地下水动水压力的作用,都会导致 井外土内涌,使井周土体破坏。井外壁做成阶梯 形,能使井周土塌向井壁。下沉时倾斜校正,也 会使井周土松散而涌入土内。n 土体破坏的范围还与施工方法和井筒平面形 状有关。当土的破坏棱体范围内有已建构筑物n时,应采取措施以保证构筑物安全,并对构筑物 进行沉降观测。第二节 下沉计算n 井筒下沉前,应了解水文及地质情况,因为 下沉的条件是井简必须克服井壁与土之间的摩擦 力和地层对刃脚的反力。此外,地下水位的高低 ,也会对井筒产生不同程度的浮力。n 井壁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可按以下两种方法计 算:一种是摩接力随上的深度而增加,并且在深 5m时,达到最大值,5m以外保持常值;另一种是 摩擦力随土深而增加,在刃脚台阶处达到最大值 ,其余即为常值。根据对若干沉井的观察,后一 种较为符合实际。n 井筒下沉应满足下式,见图9-5所示。nG-BT+Rn KfDh+0.5 (H-h)+R (9-2)n式中 G井筒重(t);n B井简所受浮力(t);n T井壁与土间摩擦力(t);n R刃脚反力(t);n K下沉系数,取1.151.25;n f摩擦系数(t/m2);n D井筒外径(m);n H井筒高(m);n h刃脚高(m)。n R值一般指刃脚底面或刃脚底面和斜面的反力 。当沉井有纵向隔墙、框架底梁时,R还应包括 纵隔墙底面和框架底梁面上的反力。R还取决于 土层极限承载力,并筒下沉过程中,穿越不同土 层,会产生不同反力。n 如果将各种底面和斜面的土方挖空,则R0 。n 当下沉地点是由不同土层组成时,平均摩擦 系数f0由下式决定:n (9-3)n式中 f1,f2fn各层土与井壁的摩擦系数;n n1,n2nn各土层厚度。n 经测定,f值可参用:(1)混凝土与粘土f 1.5t/m2;(2)混凝土与砂、砾石f2.5t/m2;(3) 砖砌体与粘土f2.5t/m2;砖砌体与砂、砾石f 3.5t/m2。n K称稳定系数,若K1,说明沉井是稳定的, 不会自行下沉。n 根据沉井受压条件而设计的井壁厚度,往往 使井筒不能有足够的自重而下沉,过分增加井壁 厚度也不合理。可以采取附加荷载以增加下沉重 量,或采用震动法使之下沉及采用泥浆套或气套n方法以减少摩擦阻力。第三节 井筒制作n 井筒制作可分为现浇式和装配式两种,一般 在原地面制作。有时为了减少开挖土方量,也可 在基坑内制作。在水中施工时,除在下沉地点筑 岛制作井筒外,也可在陆地上制作,然后浮运到 下沉地点。n 井筒分为一次制作和分段制作两种情况,分 段制作用于分段下沉,即制作一段,下沉一次。 此法有利于在施工中的控制,并可减少模板储备 量。一次制作即一次下沉,仅适用于高度不大的 井时,由于避免了多次下沉工作的互相交替,所 以,工期可缩短,由于井筒没有施工缝,从而n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和抗渗性能。n 一、基坑开挖及处理n 沉井采用在基坑内制作有以下优点;减少从 地面算起的浇筑高度,便于垂直运输;减少下沉 时井筒内的挖方量;易于清除表土层中的障碍物 ,降低轻型井点系统总管埋设标高,增加降水深 度等。基坑标高以在地下水位以上0.5m为宜,使 坑底具有一定的承裁能力。n 井筒制作时,其重量借刃脚底面传递给地基 。为了防止在井筒制作过程中产生地基沉降,应 进行地基处理或增加受力面积。n 当原地基承载力较大时,可进行浅层处理, 即在与刃脚底面接触的地基范围内,进行原土夯 实,铺砂、级配砂石或灰土垫层等处理,垫层厚 度一般为3050cm。此称无垫木法。n 若坑底承载力较弱,应在人工垫层上设置垫 木,用以增加受力面积,所需垫木的面积应符合 下式要求:n FQ/P0 (9-4)n式中 F垫木面积(m2);n Q沉井制作重量,当分段制作时,应采用 第一节井筒的重量(t);n Q0地基承载力标准值(t/m2)。n 垫木铺设情况如图9-6所示。通常先铺设圆形 井筒纵横轴的四点或方形井筒的四角,然后按间 距铺设其他垫木。垫木面必须抄平,垫木之间用 砂石找平。垫木在沉井下沉前拆除,并在垫木拆 出处筑以砂垫层或砂卵石层,浸水沉实拉平。垫 木应对称撤除。矩形沉井应先拆除中间垫木,再 撒出四角垫木。n 有时也可在刃脚下部浇筑C8级厚度为10cm的 素混凝土来加大地基的受力面积。n 在沼泽地区或深度不大的水中,采用筑岛方 法制作井下沉井筒。岛的面积应满足施工的需要 ,一般井筒外边与岛岸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 56m;岛面高程应高于施工期间最高水位0.751m ,并考虑风浪高度。筑岛宜用砂卵石土,n水深小于1.5m,流速不大于0.5m/s时,筑岛可直 接抛土而不需围堰。当水深和流速较大时,可将 岛筑在板桩围堰内。n 二、混凝土井筒的制作n 现场浇筑混凝土井筒的方法与一般钢筋混凝 土构筑物施工相同。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壁板装 配时,壁板厚度如表9-1所列。混凝土级别不低于 C28,壁板间的连接与装配式水池施工相同。第四节 井筒下沉n 井筒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 可开始下沉。下沉前要对井壁各处的预留孔洞进 行封堵。对没有垫木(或混凝土)的井筒,应对称 地拆除。n 在有地下水的情况下,井筒下沉有两种方法 ,即排水下沉和不排水下沉。n 一、露水下沉n 排水下沉是在井筒下沉和封底过程中,采用 井内开设排水明沟,用水泵将地下水排除或采用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排水下沉应用于n弱透水层,而且现场具有排水出路。采用排水下 沉挖土深度便于控制,下沉偏差容易纠正,亦易 处理孤石等障碍物,与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相比, 此种排水方法工作条件较差。明沟排水阮时,根 据井筒下沉深度,将水泵放在筒顶支架的平台上 ,或放在井壁内预留支架上,如图9-7所示。大型 井筒下沉采用明沟排水时,可设置多台水泵,见 图9-8所示。n 在遇到细颗粒非弱透水层时,当井筒下沉较 深,明沟排水使井筒外的地下水动水压力差增大 时,能导致流砂涌入井内,使挖方量增加,并造 成周围地层中空,引起地面沉陷。n 为了避免明沟排水的上述缺点,可采用人工 降低地下水位法施工,如图9-9所示。通常井点管 布置在井筒外原地面或降低地面高程后的基坑n内。当下沉深度较大时,井点管也可布置在井内 。n 在流砂现象严重或沼泽地区,可采用冻结法 施工。n 井筒内挖土一般采用合瓣式挖土机,如图9- 10所示,土斗在井中部挖土,四周由人工挖土, 土方全部由挖土机运出。n 沉井高度较大无法采用合辨铲时,可在井筒 壁上安装台令扒杆,用抓斗挖土。n 大面积的井筒,挖土机械可进入井内开挖土 方。垂直运土工具,有少先式起重机、台今扒杆 、卷扬机等。卸土地点距井壁一般不小于20m,n以免因堆土过近使井壁土方坍塌,导致下沉摩擦 力增大。n 台今扒杆,见图9-11所示。安装在井壁上。 这种运土设备使用方便,不占井口面积,扒杆旋 转后,即可卸土,改变扒杆倾角可达较大的工作 范围。扒扦的起重索由卷扬帆控制。n 桅杆起重杆出土形式见图9-12所示。n 采用水枪冲泥和水力吸泥机排泥进行排水下 沉,如图9-13所示。高压水供水枪冲泥,同时又 供给水力吸泥机(见图9-14),把泥浆排出井筒外 。n 水枪由直管和喷嘴组成。水枪宜径一般为 63100mm,喷嘴直径为1012mm。高压水通过高压 胶管由喷嘴射出。冲击效率取决于土质、喷射距 离与方向、水流在喷嘴出口处的压力和散射状况 以及操作水平。水枪的供水压力见表9-2所列。n 人工挖土应沿刃脚四周均匀而对称地进行, 以保持井筒均匀下沉。n 人工开挖方法,只有在小型沉井,下沉深度 较小、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采用。在细颗粒土 层内挖土比容易产生流砂现象。因此在地下水量 较大、水位较高的粉、细砂层,经常采用不排水 下沉的方法施工。n 二、不排水下沉n 不排水下沉是在水中挖土。当排水有因难或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粉、细砂层采用排水下沉,会 产生严重流砂地区沉井、或必须防止沉井周围地 面和建筑物沉陷时,应采用不排水下沉的施工方 法。为了避免流砂现象和防止井筒附近地面沉陷 ,井中水位应与原地下水位相同,有时还可向井 内注入使井内水位稍高于地下水位。n 不排水下沉时,土方也由合瓣式抓铲挖出, 当铲斗将井的中央部分挖成锅底形状时,井壁四 周的土涌向中心,井筒就会下沉。如井壁四周的 土不易下滑时,可用高压水枪进行冲射,水枪沿n井壁布置,冲动刃脚部分的土。有时也可由潜水 员辅助挖土。n 合瓣式抓铲挖土时,大颗粒的砂、石由铲斗 挖出后,泥砂将沉于井底,再用吸泥机抽出。n 三、触变泥浆套沉井n 为了减少井筒下沉的摩擦力,可采用泥浆套 施工法,即在井壁与土之间注入触变泥浆。由于 摩擦力的减少,尚可减薄筒壁厚度,降低工程造 价。n 为了造成泥浆套,井筒制作时在井壁内先埋 入泥浆管,井筒下沉比泥浆从刃脚台阶处的通道 口向外挤出,如图9-15所示。n 为了防止泥浆直接喷射至土层,并使泥浆分 布均匀,在压浆管的出口处设置泥浆射口围圈, 如图9-16所示。n 为了在井并筒下沉过程中储备一定数量的泥 浆以补充泥浆套失桨。同时,预防地表土滑塌, 在井壁上沿处设置泥浆地表围圈,地表围圈用薄 钢板制成,拼装后的直径略大于井筒外径。埋设 时,其顶面应露出地表0.5m左右。n 选用的泥浆应具有较好的固壁性能。泥浆指 标根据原材料的性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施工工 艺而选定。在饱和的粉、细砂层下沉时,容易翻 砂,引起泥浆漏失。因此,泥浆的粘度及静切力 都应较高,但粘度及静切力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