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道路烹饪1103 XXX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道路的依据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过程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 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一、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 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 级基础。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 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 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 并在这一过程中,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 存在?一文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 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这篇文章成为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 重要来源,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是十 分重要的。它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前提 和基础,又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这篇军事理论著作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 组成部分之一。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 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提出 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即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 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 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 托,三者密不可分,是一个 统一的整体。这一思想的提 出,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 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星星 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 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 ,先在农村建立红色政权 ,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 国政权的思想。 星星 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 ,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中 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 认为现时的红色政权虽然 还很小,但是中国革命肯 定会很快发展起来。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 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 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 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 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 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 体战略思想。 1938年11 月,毛泽东在战争和 战略问题文章中明确 指出:经过长期武装斗 争,先占农村,后取城 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 来。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依据 (一)必要性1、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 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 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 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 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 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 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2、近代中国农民转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 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解放区农民踊跃报名参军送家属参军3、这是由大革命 失败后的形势特别 是敌我力量的对比 状况决定的。中国 的敌人异常强大, 并且长期占据中心 城市,实行残酷的 统治,而农村是其 统治的薄弱地区。 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使我党认识到 武装斗争的重要性。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大国-根本原因B、国民革命的影响-必备的客观条件C、继续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重要的客观条件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必要的主观条件E、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最重要的 主观条件(二)现实可能性 毛泽东在论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的基础上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这是中国革命 新道路理论中最具特色的思想。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 容,以农村根据地为主要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三、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工农武 装割据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中心内容主要形式战略基地三者结合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 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 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 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 托。以土地革命为中心 内容 苏维埃政府发给农民的耕田证、土地使用证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农民革命;中国的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 民战争。1948年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党提出了土地 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 式 红一方面军第四军在检阅阵容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8年间, 差不多有25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在创建革命根据地过 程中,没有武装斗争,没有强大的红军,便不能造成割 据,革命根据地就不能存在,土地革命便不能进行。“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整个世界只有用枪杆子才 可能改造。” 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 战略阵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群众赤卫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没有根据地,革命武装 便不可能开展,土地革命就成了黄巢、李自成式的流寇主义 ,红军就不能扩大,武装斗争就失去依托,中国革命就有被 敌人扼杀的危险。 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理论的形成过程1、奠基阶段井冈山时期 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提出“工农武装 割据思想”初步 揭示了中国革命 的规律。1930年1月,毛泽东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阐明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标 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1930年1月毛泽东2、基本形成阶段赣南闽西时期3、成熟阶段1936年以后战争和战略问题毛泽东中国革命和 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共产党人 发刊词毛泽东标志道路理论的完整确立 并达到成熟 中国革命战争的 战略问题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会场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宣布党的工作重心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 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 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 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 由乡村移到了城市。 毛泽东第一,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 第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 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第三,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 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革命理论。五、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