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5 课 与父母平等沟通第二框题 克服逆反心理江苏省泰兴市济川初级中学 陈纪芳 225400 15152637858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理解逆反心理的含义,辨证地看待逆反心理,深刻认识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后果和危害。2. 通过探究活动,从多个角度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逆反心理,密切亲子关系,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与父母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自己造成的,体谅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孝心和感激之情,感悟父母“无价”的爱。教学重点、难点:逆反心理的后果及危害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活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时间:1 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的课题是“与父母平等沟通” 。为什么要与父母平等沟通?因为有代沟的存在,逆反心理的作祟。本课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中“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的要求。同时依据课程标准在活动建议中“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等内容。本课共有三个框题。第二框题“克服逆反心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逆反心理的后果及危害以及如何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又是本框的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只有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逆反心理可能带来的后果与危害,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克服逆反心理。说它是难点是因为逆反心理在思维方式上往往具有求异的特点,是人们在探索科学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学生来说,积极的逆反心理极为可贵,努力克服和防止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后果和危害。教案背景:逆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在中学生中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象,我首先通过动画视频歌曲小小少年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以及与父母的交往中出现的烦恼;然后出现的聊天记录,更是形象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子女对家长的逆反倾向;接着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危害,找出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并运用这些对策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对逆反心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如何辩证看待逆反心理?全课过程中一环扣一环,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在这个年龄阶段克服逆反心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过程:(用 PPT 的形式)一、 导入新课:(一) 点击播放动画视频歌曲小小少年 。师:小小少年为什么会有烦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第一段内容回答,即逆反心理产生的表现、含义,并过渡到出现第二框题)学生回答(略)教师引导:正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需要摆脱成人的监护,对待家长或者老师有抵触、不顺从甚至于抗拒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讲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抵触、不顺从乃至于抗拒。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二、 讲授新课:(一)多媒体显示一组聊天记录:小芹:每天上学前,妈妈总是唠叨几句:“上学过马路千万要小心,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唉,真是烦死人了。小静:我妈妈更烦,总是拿我与别人比,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如人。有时我真想和她大吵一架。小辉:我和妈妈也没有共同语言,我喜欢周杰伦的歌,她竟说我的欣赏水平太差。怎么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啊。小华:我有办法对付妈妈“唠叨” 。她说她的,我做我的,有时妈妈让我学弹琴,我偏做作业。让我做作业,我偏偏去弹琴我常对她说:“你烦不烦呀!”(二)合作探究:了解逆反心理的含义、表现阅读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同学的对话表现出他们对家长的怎样一种态度?2.这些对话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存在的什么心理现象?3.什么是逆反心理?有哪些具体的表现?4.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举例说明。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补充:这些同学的对话表现出他们对家长不顺从、抵触甚至于抗拒的态度。这些对话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存在逆反心理。师:我们仅仅对父母有逆反心理吗?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现答案:事实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绝大多数是在家里与父母经常“对着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发展到对父母以外的人或事,对学习、对生活、对社会等都会以“敌对”的态度去看待,形成逆反心理。这是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表现出感情用事、渴望独立的情况。这段时期的一个明显心理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逆反倾向,加上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所以,对父母以外的人或事,对学习、对生活、对社会等都会以“敌对”的态度去看待,形成逆反心理。师:逆反心理几乎人人都有,但在我们中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我们带来很多危害。(三)案例分析:感受逆反心理的危害(幻灯片展示案例)昨晚,斌斌又被爸爸揍了一顿,仅仅是因为他物理只考了 60分,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被打了,他有时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父母捡来的,否则天下怎么会有这么狠心的父母?他越想越郁闷:你们越是要我学好,我偏不为你们学,我要让你们后悔,我觉得与你们无法沟通,我决定离家出走了身上没有多少钱的斌斌四处流浪。三天后,他身无分文,饿坏了的他偷拿了一家超市的月饼,保安发现后将其扭送到了当地派出所。民警通知斌斌的父母,并对斌斌及其父母进行了教育,一家人总算团聚了。问:1.斌斌离家出走的原因有哪些?生:代沟、父亲的暴力行为、斌斌的逆反心理问:2.这件事给你什么启发?生答(略)师: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有效调节和解决会带来严重危害。师:你觉得逆反心理会带来哪些危害?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危害(同时出现 PPT 的内容,并请学生填在课本上) 。1.对自己: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使人在心理上出现偏差和敌对情绪。 2.对家庭:影响亲子关系,严重的导致家庭分裂。3.对社会:可能出现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甚至违法犯罪。4.对其他方面:导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紧张,影响自己的形象,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师:我们中学生为什么会出现逆反心理呢?(四)角色模拟:找出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教材上提供的一名学生和一位家长的心里话的描述,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活动,使得学生在找原因的过程中,能够感悟到父母对子女的爱和一片苦心。学生回答(略)教师补充:(幻灯片展示)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子女:正处于“过渡期”的我们,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 ,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当然还可能是好奇心、对立情绪、心理上的需要。另外与父母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恰当,父母的不理解、期望值过高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师:有了逆反心理,我们应该怎么办?(五)出谋划策:知道如何克服逆反心理(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代表分享交流结果)教师补充总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真实用心;把握自我,稳定情绪,克制情绪;积极沟通,有效解决;培养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提高文化素养和心理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PPT 一一出现对策的内容。(六)活学活用运用以上的对策进行心灵对话,解决一些实际问题(PPT 出现问题) 。1. 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 ,我们应该怎么办?2. 如果父母的期望与你的愿望不一致,你是坚持己见,还是服从父母的意志?你会如何说服父母来支持你的愿望?3.当父母的做法“不合理”时,你会怎么做?父母这样做的用意何在?学生回答(略)(七)小结以上的内容,进行心灵探究:如何辨证地看待逆反心理?师:对于中学生来说,积极的逆反心理极为可贵,对于不了解的信息或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帮助他们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创新知识,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具有逆反思维的习惯,这种思维作为一种手段,能达到正向思维所难以达到的境界。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子女顶撞家长,子女有道理的占有一半的比例。因而可以说,在子女因为逆反心理而出现的顶撞行为中,包含了一些合理的成份,应充分肯定其中的合理因素。因此,要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即既要肯定或提倡“中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对于不理解的信息或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想法,又要否定那种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的做法,从而努力克服和防止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后果和危害。师:通过本框题内容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悟?生答:(略)(八)感悟: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长辈不应是我们的假想敌,而应成为我们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如果和父母长辈发生矛盾,首先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的逆反心理在作祟,并且尝试着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有可能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三、教学板书:第二框 克服逆反心理1 逆反心理的含义、表现2 逆反心理的危害3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4 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四、课堂小结(有时间的话,请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材上提供的文章无价 )五、布置作业:举出自己曾经与家长“对着干”的一件事,说说当时的心情、做法、后来的发展和现在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学生热情很高,兴趣很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本节课通过三个活动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一组聊天记录,让同学们谈谈逆反心理的表现;通过一则案例分析,让大家感受到逆反心理的危害;通过角色扮演,让同学们分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特别是学会了换位思考,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使他们对父母的做法更易接受,不当之处更易理解和宽容。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再次审视自己,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促进其心理的成熟和处事方法的掌握。不足之处:本节课容量较大,时间显得有点仓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