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 纲一、动态分析的概念、方式、内容二、注水井组动态分析三、单井动态分析我国早就以粘度为主要指标进行定义,故 称之为稠油。所谓稠油,是指地层原油粘度50 mPa.s,(地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100 mPa.s) ,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2的原油。中国稠油分类标准注:*指油层条件下粘度;无*者指油层温度下脱气油粘度提 纲一、动态分析的概念、方式、内容二、注水井组动态分析三、单井动态分析油田动态分析 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运用各种监测方法采集到大量的第一性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不断地认识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及其发展变化,及时发现和提出解决各种问题办法。是油田开发中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油田开发过程中,对油田高产稳产、提高最终采收率发挥重要作用。是油田经营决策、动态调配的主要依据。油藏动态分析1、油藏地质特点再认识-利用油藏开 发后钻井、测井、油藏动态、开发地震等资料 、对构造、储层再认识2、层系、井网、注水方式适应性分析- -利用油层对比、细分沉积相等新资料分析各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的合理性。3、油藏稳产趋势分析应用分年度油藏 综合开发数据及其相应曲线,分析产液量、产 油量、注水量、采油速度、综合含水、注采比 、油层压力、存水率、水驱指数、储采比等主 要指标的变化趋势。生产动态分析1、注水状况分析-分析注水量、吸水 能力变化及其对油藏生产形势的影响,提出改 善注水状况的有效措施。分析分层配水的合理 性,不断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搞清见水层位 、来水方向、注水见效情况,不断改善注水效 果。2、油层压力状况分析-分析油层压力、 流动压力、总压降变化趋势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分析油层压力与注水量、注采比的关系,不 断调整注水量,使油层压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上。3、含水率变化分析分析综合含水、产 水量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提出控制含水上升 的有效措施。分析注水单层突进、平面舌进、 边水指进对含水上升的影响,提出解决办法。动态分析的方式矿场常采用的动态分析一般 分月(季)度生产动态分析 、年度油藏动态分析、阶段 油藏动态分析三种形式。月、季度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产液量、产油量(日产水平)变化情况 *生产能力对比分析 *综合含水的变化情况 *地层压力、动液面(季度)变化分析 *措施效果的分析评价 *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 *开发出现的新情况、特点、需解决的问题年度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一、开发形势和特征分析: *产状变化(日产液、日产油水平) 产量分析包括分项完成情况、阶段的产状变化(日产液、日产油水平) 等。 *生产能力对比分析 产能对比一般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和年度对比,根据油井的选值进行 分类和对比分析产液量、产油量(日产水平)变化情况 *阶段递减变化(综合、自然、总递减)分析 *阶段含水上升率的变化分析 *注采平衡能量变化保持利用情况 *注水见效和见水情况分析 *方案实施及综合调整情况分析评价 *增产增注效益分析及影响因素二、注水效果的分析评价 阶段含水上升率评价 水驱指数的变化特征 存水率(阶段、累计)的变化 阶段、累积水油比的变化评价 相同注入倍数下的采出程度 注水波及和驱油效率的评价 实际值与各理论、预测值对比分析年度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开发调整的做法及效果油田注采系统的适应性油水井产液吸水状况分析油藏压力系统和合理界限现阶段采油工艺技术的适应性油水井井况及对生产的影响油田地质特点的进一步认识开发指标测算和技术论证阶段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井网密度:指单位含油面积上的总井数(口/km2)油水井数比:采油井数与注水井数之比平均单井控制地质储量:指层系的总地质储量除以采油井数平均单井控制剩余可采储量:指层系总可采储量减去累计产 油量再除以采油井数水驱控制程度:是指采油井与注水井连通厚度与 采油井总厚度之比。小于60%为低,60-80%为中,大于 80%为高地饱压差:指原始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之差。存水率:末采出的累计注水量与累计注水量之比。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含水率的上升值 (fw=(油层动用程度:指油层产油或产液厚度与 射开总厚度之比水驱指数:阶段总注入水量与阶段累积产油量地下体积之比注采压差:注水井井底压力与采油井井底压力之差1.自然递减率计算公式概念及定义:自然递减率指扣除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反映油气田产量自然递减状况。自然递递减率的大小和变变化趋势趋势 是油藏地质质条件的表现现,是最具规规律性的指标标。 T:为1n月的日历天数。2.综合递减率计算公式概念及定义:综合递减率指扣除新井投产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反映油气田产量的实际递减情况。T:为1-n月的日历天数。注采比-指注入水的地下体积与采出 物的地下体积之比。分月注采比、季 注采比、年注采比、累积注采比。注采比注入水量/(产油量原油地下体积系数+产水量 )泌123区的地下体积系数:1.25 泌124区的地下体积系数:1.14 泌125区的地下体积系数:1.04井组注采比的计算方法21072406井组 的产出体 积不是所 对应油井 产出体积 之和,因 为油井有 双向、三 向或多向 对应。对于双向对应或多向对应的油井应把产油量和产水量 辟分到各个注水井。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双向井除2, 三向井除3油 井对对 应应 水 井井号层层 号有效 厚度渗透率地层层系 数比井号层层 号分 层层 注 水 量砂厚碾 平 厚百分 比劈分 产产 油量劈分 产产水 量井号层层 号分 层层 注 水 量砂厚碾 平 厚百分 比劈分 产产 油量劈分 产产水 量2608IV123.4 0.4 0.335272607IV12304.33.91.00 0.5 5.6 IV24.2 0.642 0.66473 IV2306.15.21.00 1.1 11.0 IV533.0 1.755 合计计 4.056 1.6 16.6 2606IV121.8 0.309 0.312607IV12304.33.10.57 0.6 3.5 2808IV12 2.8 2.30.430.5 2.7 IV24.0 0.276 0.69 IV2306.15.10.59 1.4 8.2 IV2 2.9 3.50.411.0 5.6 合计计 1.740 2.1 11.7 1.4 8.3 2708IV121.6 1.667 0.6492607IV12304.33.00.57 0.6 12.2 2808IV12 2.8 2.20.430.5 9.1 IV22.6 0.556 0.351 IV2306.14.40.61 0.4 7.1 IV2 2.9 2.80.390.2 4.5 合计计 4.113 1.0 19.2 0.7 13.6 1231IV123.2 1.829 0.5892607IV12304.33.80.56 1.1 11.1 2808IV12 2.8 3.00.440.9 8.9 IV24.8 0.852 0.411 IV2306.15.50.59 0.8 8.2 IV2 2.9 3.90.410.6 5.8 合计计 9.942 1.9 19.3 1.4 14.6 2707IV121.2 0.247 0.3472607IV12304.32.81.00 1.4 3.7 IV22.8 0.199 0.653 IV2306.14.51.00 2.6 7.0 合计计 0.854 4.0 10.7 2709IV122.0 1.482 0.5252808IV12 2.8 2.41.00 1.7 15.6 IV25.0 0.536 0.475 IV2 2.9 4.01.00 1.6 14.1 合计计 5.644 3.3 29.7 油水井碾平厚度对应数据表提 纲一、动态分析的概念、方式、内容二、注水井组动态分析三、单井动态分析注水井组动态分析以注水井组为单元,搞清油层产量、 压力分布,储量动用及潜力分布状况。 针对出现问题及时提出各种有效措施。3303 31022303310312433007 300535063273105326 3103232334051244 320432832530043104 35043243006320634043302 320232033213101131013100320133003401340232003301340332231023205124350733234073333343301136013500 3600360135013406335336层 位射孔井段砂 厚测井数据相对 吸水 量每米 吸水 量吸 水 强 度解释 结果日配 注量实注 量孔渗饱IV81882.8-886.8457.562.50121.7316.74.22.3吸水好25IV82889.0-892.63.628.010.25622.147.82.21.2吸水中 IV9895.2-909.21432.910.42724.8334.12.41.3吸水中20909.8-914.64.856.932.13729.52132.71.5吸水中V21954.0-955.61.621.690.19766.59000不吸水25V31.2977.2-982.45.224.931.41459.35.61.10.3吸水差G3006井组开采曲线 2003.5补 IV52.3G3006井组开采曲线 G332G3006G3104G326B124G328G334G3006井组油层连图重点井组IV9IV81.2IV83006326 332古3006 水驱前缘叠加示意图泌124区(IV81-29)(V2131-2 )B124 G334G328G3104B124G3507G3507G3407通过以上分析对该井组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上层系IV8、9注水主要见效井G332、G326。G332 井主要是IV9注水见效。G326见效主要是IV8注水(存 在高渗带,注水量超注),液量,含水上升明显。 G328井主要是IV81边水内推引起液量、含水上升。2、下层系V油组注水,主要见效井是G3407井。G124 、G3507井受边水影响含水上升。3、注采层位不完善,有采无注,G332井和G326井生产 IV2、IV5、IV7和G328生产IV1、IV5、IV7无注水对应 。下步应采取的措施:1、限制IV8层注水量,要下调水量。2、对G328井边水淹层IV81,补IV2与IV1 、5、7合采。3、完善注采层位。对水井G3006补开IV1 、IV2、IV5、7注水,并进一步细分注水 。提 纲前言一、动态分析的概念、方式、内容二、开发单元动态分析三、注水井组动态分析四、单井动态分析单井动态分析(1)、油井动态变化分析油层条件是油井生产的基本条件,分析油井地下动态变化,搞清油层的地质状况,主要是油层的 层数、厚度情况、各小层的岩性和渗透率、油层的原油密度和粘度、生产井的油层与周围相连的油水 井的油层连通状况。 地层的压力变化 流动压力的变化 含水的变化 产液量的变化 产油量的变化 油井的生产能力 分层动用状况的变化 (2)、油井井筒动态变化分析 抽油井泵效分析(活塞、凡尔、抽油杆、泵筒、工况及充满漏失状况); 管柱状况; 结蜡及井温和洗井周期; 泵深、流压、动液面变化 (3)、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 热洗降粘执行情况 资料录取 回压、井温、合理套压的控制 生产时率、检泵周期等以注水井组为单元,搞清油层产量、压力分布,储量动用及潜力分布状况。针 对出现问题及时提出各种有效措施。当单井产液量上升,动液面上升,含水上升时一般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