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强化一压缩语段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级),是考查考生对现有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表达的能力,它要求把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极其简要的文字准确地概括出来。能力以考查概括、归纳、整合为重点,取材贴近当代生活。压缩语段题一般都有字数限制,要善于根据这一条件判断要概括的层次等级。【真题示范】(2011 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不超过 25 字。(4 分)4 月 23 日,“2011 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命题剖析】本题考查的是压缩语段提取关键词的能力。体裁虽是消息,但主要内容却是说明性语段,回答此问题有法可循:切分层次留主舍次据问答题。第 1、2 句为第一层,导语介绍峰会举行,为次要信息;第 3、4 句为第二层,揭示顶尖大学、政府主管部门、全社会缺少“什么” ,抓住“缺乏”、“不够”、“建议”等词,便不难概括出主要信息。【参考答案】全球化的视野,追求卓越的意识,宽松的环境,平和的心态。(1 点 1 分)语段压缩题解题思路:(1)看清题干要求,确定压缩方向;(2) 辨明语段类型,确定主要信息。记叙性语段: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意义或价值)是主要信息;说明性语段: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目的或事物自身的价值为主要信息;议论性语段:议论的话题、作者的看法和看法的价值为主要信息;消息新闻的压缩:抓住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意义或价值)等记叙性要素,用一个主谓(宾)句式的句子表述,核心是:谁干了什么。无论哪种题型,一定要“读”在先,读清题干要求,读懂材料内容。对阅读的语段共几段几句,句、段间的关系怎样,可以切分为几个层次,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背景信息,这些问题都要搞清楚。另外,要注意求索命题者的思路暗示、角度暗示,挖掘材料的隐含信息。案例一漏掉信息要点【试题】(2010 年天津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 36 字以内)(3 分)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形,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津塔高 336.9 米,地上 75 层,地下 4 层,其外形设计则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科技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这组建筑将于 2010 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考生误答】在建的津塔将于 2010 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误答诊断】该答案得 2 分。这个语段共三句话,第一句表明对象,第二句介绍其特征,第三句说明结果。该答案漏掉了“融合中西文化元素”、“天津新地标”这两个“特征”信息,如严格判卷,只得 1 分。【增分提示】拟写一句话新闻的要点是确定对象及其特征、事件的经过结果。所以第一、二句可以压缩在一起,加上第三句话就基本上是答案了。做设定角度式压缩题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提取时漏掉要点,而漏掉的这点往往较隐蔽。做题时一定要依据提取方向,全面切分层次,准确锁定范围。【正确答案】示例: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标津门津塔将于 2010 年内建成使用。案例二 不明主次【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5 分)英国金融时报1 月 21 日报道世贸组织(WTO)昨天同意就因美国对从中国进口钢管、轮胎、编织袋等产品设限而引发的争端进行裁决。这是中国自 2001 年底加入 WTO 以来,第一次主动将问题提交争端解决小组解决。此举凸显出这个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在全球经济外交方面的自信心日益增强。奥巴马政府在昨天就职前承诺,将对有不公平之嫌的中国贸易行为采取强硬立场,其中包括人民币价值过低。然而,中国已经表示准备挑战可能有违 WTO 规定的行为。中国政府主张,对其出口产品征收两项关税属于“双重补救”,既不合法,也不公平。根据 WTO 规定,这个争端解决小组应该在今年年底前作出决定,不过,程序性延误和随后的上诉很可能会使最后的裁决延至 2010 年。这是中国在世贸组织对美国提起的第三起诉讼。【考生误答】中美贸易起争端,中方提交世贸解决中国主动向 WTO 提起对美诉讼【误答诊断】、两种答案都只能得 1 分。这则新闻陈述的主要事实不是中方诉讼问题,它只是事件的起因或过程,而“WTO同意裁决”才是事件的结果,是主要的陈述对象。这一点既可从导语中看出,也可从后两节的主体部分看出。【增分提示】这是一道新闻标题概括题。标题是对主要事实的概括,做题时不能单凭导语内容,还应结合主体部分,最后判定主要事实。【正确答案】示例:世贸组织(或:WTO)同意裁决中国对美诉讼(或:中美贸易争端)第三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一形象鉴赏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形象鉴赏,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能力层级为 D 级。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础。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形象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自身遭际、社会环境等要素分不开的。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把握其内涵,概括出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会意义。考查方向: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对诗歌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意义等)。【真题示范 1】(2011 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释】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 分)【命题剖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首联诗人从自身写起:早春二月,冰雪初融,春寒料峭,寓居苕溪畔的诗人顿生怀友、访友之情,于是沿着绿意初起的苕溪向东而行,踏上访友之途。颔联既是对两位友人生活情趣的概括,又是诗人自己生活境况的写照。颈联写禅伯(智老)多病,儒先(天经)固穷,赞颂友人安于贫贱、甘于淡泊的节操,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尾联回忆昔日寻访友人时的情景,“轻舟”、“纶巾鹤氅”、“试春风”等词语,凸现出三位诗人生气勃发、春风得意的豪迈形象,与前面的“多病”、“固穷”等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忆”字,暗含了诗人的诸多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当年意气风发的友人而今却“穷”、“病”加身。诗人与友人的形象相互交融,二者互为生发,以见三人心灵之契合,友情之深挚。结构严谨,首尾照应绵密而不露痕迹,以冰雪初融的早春起笔,以初春时节“试春风”收束,照应巧妙,且加深了诗歌的意境,有荡气回肠之妙。【参考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朋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琅琊溪【真题示范 2】(2011 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释】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命题剖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而且重点在此诗开头两句。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描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出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真题示范 3】 (2011 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明)张 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 分)【命题剖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诗人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诗歌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为: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诗中的形象有哪些特点;形象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分析意境题的答题步骤为: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回答得具体,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要答出为了什么而“感伤”。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案例一 对意境类题欠缺思路,无从下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3 分)听张立本女吟 (唐)高 适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注释】危冠广袖:是南方贵族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女装。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清歌一曲:古诗能吟能唱,据诗题此实指吟诗一首。【考生误答】女子的寂寞,环境的悲凉。【误答诊断】案例答案反映出考生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不清晰,组织答案时没有从意境入手。解题时从少女和环境两方面入手,抓住少女的外貌与行动特点:典雅清高;再看环境的特点:凉爽的闲庭,寂静的夜空,如霜的月光,体现出清幽寂静的特点。由这两方面,可以得出诗歌创造了清雅幽静的意境。【增分提示】意境理解题的答题范式一般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正确答案】这首诗情景交融,清泠泠的吟诗声、玉钗敲竹的节拍、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案例二 挖掘不出诗歌意象的深层寓意【试题】(2010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三国魏) 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释】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 分)【考生误答】壮志难酬。【误答诊断】案例答案忽略了特定意象的含义,仅就诗歌中的“怆悢”一词来答题。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 “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初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结合后面的几句及作者阮籍,可以初步判断为“高洁”。【增分提示】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鉴赏时要注意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对于特定意象所包含的情感(如:杨柳惜别、鸿雁思乡、寒蝉离愁别绪、梧桐寂寞惆怅、凤凰高洁)以及古诗文中常见的审美习惯等,考生都应在平时复习中用心积累。【正确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案例三 泛泛而答,缺乏规范意识【试题】(2011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 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