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随堂真题演练随堂真题演练 24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017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解析:选 A。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才是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 项错误;各大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B 项正确;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项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说明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D 项正确。(2016高考北京卷)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20 世纪 90 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 F 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解析:选 A。题干中“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 ,由于豹与豹之间的基因组成存在差异性,因此随着 F 区豹种群密度的增加,其遗传多样性增加,A 正确。题干中没有关于十年后 F 区中豹种群性别比例的相关描述,故无法确认其性别比例的变化,B 错误。丰富度为群落特征,而豹群为种群,种群数量增加,没有改变丰富度,C 错误。T 区的雌豹与 F 区的雄豹交配,产生后代,且种群数量在增加,由此推出致病基因频率下降,D 错误。(2016高考江苏卷)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2解析:选 C。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不会导致抗药靶位点的形成,A 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 项错误;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项正确;基因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没有形成新物种,故野生型昆虫与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 项错误。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选 C。A 项,病毒感染对野兔种群的抗性进行选择,抗性较强的个体保留下来,抗性弱的个体被淘汰;B 项,若病毒毒性过强,兔被感染后会死亡,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则病毒也失去了宿主,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 项,兔病毒对野兔具有选择作用,抗病毒能力强的野兔数量增多,低毒性病毒被兔体内的免疫物质杀死,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因此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兔抗性增强的结果;D 项,兔病毒主要由蚊子传播,故蚊子在兔和病毒的共同进化中发挥了作用。(2015高考全国卷)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 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 和 aa 的数量比为_,A 基因频率为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Aa 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解析:(1)因为该种群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该种群中 A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0.5,所以 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11。如果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0.25,aa 的基因型频率也是 0.25,则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0.5,所以 AA、Aa 和 aa 的数量比为121,且 A 和 a 的基因频率仍然都是 0.5。(2)由于该种群初始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所以理论上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应含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121。但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21,最可能的原因是显性基因纯合(AA)致死,从而导致子代中无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存在。子一代中 Aa 和 aa 的比例为 21,即 Aa 和 aa3的概率分别是 2/3 和 1/3,所以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1/3 和 2/3。如果不考虑基因纯合致死,随机交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产生的子二代中 AA1/31/31/9,Aa(1/32/3)24/9,aa2/32/34/9,所以 AAAaaa144,AA 个体致死,所以 Aa 和 aa的个体数量比应为 11。答案:(1)11 121 0.5 (2)A 基因纯合致死 11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相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特有的观点是( )A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D遗传使有利变异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和加强解析:选 C。共同进化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其结果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这是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相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特有的观点,C 正确。2(2018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模拟)研究人员在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C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D “盲鱼”之间的随机交配一定会改变基因频率解析:选 B。基因突变本来就存在,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自然选择(黑暗)的结果,A 错误;制约水生动物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水体中的溶解氧,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B 正确;种群密度是限制种群增长的内因,生态因素是环境因素,C 错误;生物之间随机交配,每一个个体与种群内的其他异性个体交配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后代没有死亡等,那么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改变,D 错误。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物种产生不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一定产生新物种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C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进而使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解析:选 C。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A 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B 错误;突变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 正确;抗生素只是对变异进行了选择,不能定向诱导细菌产生抗药4性变异,D 错误。4(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模拟)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BAa 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 A 基因的频率大于 a 基因的频率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在不断进化解析:选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A 正确;Aa 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 A 基因的频率等于 a 基因的频率,各占 50%,B 错误;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的,C 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 错误。5(2018广东揭阳模拟)下列生物学观点中,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B在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相互选择C环境在不断变化,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D运用生态学原理,人们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选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因此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A 正确;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B、C 正确;运用生态学原理,人们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6某动物种群中,AA、Aa 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 25%、50%和 25%。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 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 B441C120 D121解析:选 B。该种群中具有繁殖能力的 AA 和 Aa 分别占 1/3、2/3,故 A、a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2/3、1/3,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中 AA、Aa 和 aa 分别占2/32/34/9、2/31/324/9、1/31/31/9,B 正确。7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校学生中 XB和 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6%、8% B92%、8%C78%、92% D8%、92%解析:选 B。伴性遗传的基因频率计算,只计数等位基因所存在的染色体,即男性只统计一个基因,女性中统计两个基因,所以该校学生中 Xb的基因频率为:5100%8%,则 XB的基因频率为 92%。7.36%0.32% 24% 42.32% 27.36% 20.32% 246%4%8(2018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但不决定进化的方向B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形成层细胞中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携带 A 和 a 基因,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D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可抑制有丝分裂间期 DNA 的复制,从而诱发多倍体的形成解析:选 B。突变和基因重组仅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决定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A 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 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携带 A 和 a 基因,原因是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 错误;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发多倍体的形成,D 错误。9(2018天津河东模拟)下列有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的操作原理是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B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可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解析:选 D。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 错误;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结出的仍然是四倍体西瓜,其种子种下去长出的植株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B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